食物好不好吃,和语言有关?
出去旅游,除了美景以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美食了,甚至有很多人走遍世界的梦想就是为了尝尽人间美食。不过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些国家,风景、文化美则美矣,可是说起美食,就实在是有点让人一言难尽了。比如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爱尔兰,食材质量是没得说,但要说口味宜人就有点勉强。我是个国际胃,甭管哪里的食物都能接受,出门在外,从来不吃中餐。可是我还是不得不说,有些国家真的是在美食上缺少天赋。最近我更是发现,一个国家有没有美食,似乎和他们说什么语言有很大的关系呢。
(爱尔兰的牡蛎是我吃过最鲜美的牡蛎,主要是没有经过厨师的毒手)
从语言的分类学上来讲,有语系、语族、语支的分类,就好像植物有科属种之分一样。不过这么说实在太学术了,我们还是直接来举例子吧。一提起英国,总是会让人想起黑暗料理,不仅是英国,旁边讲英语的爱尔兰也没强哪去。去过德国的人,也常常会抱怨那里没什么美食。如果从语言上来看,德语和英语可是近亲,同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德国食品店里最常见的是各种香肠)
在同样讲德语的奥地利,以及同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荷兰、挪威、丹麦这些西北欧国家,你会发现那里的食物情况和英、德也差不多。不是说那里的食物质量不好——西北欧这些发达国家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情况都是世界领先——但他们在烹饪创意上实在乏善可陈。网络上最有名的黑暗料理代表:“仰望星空派”和“鲱鱼罐头”就分别属于英国和瑞典。我甚至觉得这些国家都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质量一流的食材做出二流、三流的味道来。
(荷兰餐馆的一份沙拉,加一小杯啤酒,要19欧元,合人民币140多块,这个价格在法国可以吃大餐了。重要的是,这份沙拉——不好吃!)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那么,如果你去过罗曼语族国家,比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就会发现完全不一样了。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虽然也和英语、德语一样属于印欧语系,但却属于另一个不相同的语族——罗曼语族,这是起源于古老的拉丁语,从热爱享受、穷奢极欲的罗马人那里发展、分支出的语言。讲这些语言的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那可都是享誉世界的美食之国,在这些国家旅游,从来不用担心有没有美食的问题,只有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的问题。
(法国,在这么富丽堂皇的餐厅里吃顿饭,人均也就30多欧,不止价格便宜,味道也好啊,就连摆盘,也比前面德爱荷的漂亮好多)
西班牙我暂时还没有去过,但我去过的任何一个法国或意大利的餐馆都没有令我失望过。意大利的冰激凌,甚至有自己专门的名称:Gelato,随便一家店都能甩哈根达斯几条街,为啥呢?因为哈根达斯是讲英语的美国人创立的牌子啊,讲英语的人怎么能和讲意大利语的人比美食呢?如果你在意大利吃过正宗的薄底意大利披萨,你也会质疑美国人搞的厚厚的必胜客披萨是个什么玩意。至于美国人连锁到全世界的星巴克,到现在也很难在意大利立足,因为意大利随便一个路边咖啡馆的卡布奇诺或espresso都可以让星巴克的流水化咖啡无地自容啊。
(意大利B&B房东家的早餐,不止好吃,还好看,简直像艺术品,让人不忍下口)
从德国往东,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捷克和斯洛伐克,食物感觉比德国丰富美味一些,但也没强多少。向南到匈牙利,马上就觉得美食种类多了起来。而匈牙利人是古代马扎尔人后代,是从亚洲跑到欧洲去的游牧民族,其语言和前面提到的那些所有国家又完全不一样,属于另一个不同的系统——乌拉尔语系、乌戈尔语族。语系变了,食物类型也不一样了,去年去欧洲旅游,从西欧到东欧,荷德奥捷斯一路走过去,觉得还是匈牙利的食物最丰富、最好吃,再一次验证了我的美食与语言关系假说。
(匈牙利的餐饮,卖相虽然普通,但相当美味实惠,是很多西欧人的度假胜地)
当然,以上都只是我的戏说,是否真实,有待学者考证。或者,等我哪天有钱有闲,当成一个业余爱好去研究。其实,关于美食差异,最被接受的说法还是物产差异与文化差异的结果。物产丰富,美食种类总归会丰富一些;有相同文化的地方,语言也比较类似,当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会比较相像。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也不妨验证一下,看看加拿大的法语区是不是比英语区的美食多一些?南美洲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国家的美食是不是比讲英语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一些?
(法国的牛肉塔塔,虽然我觉得是很美味,但估计大多数的国人都接受不了这种纯生牛肉加生鸡蛋的做法)
最后,可能有人要问,那咱大中华美食一枝独秀,和汉语有什么关系?说来有趣,汉语在语言分类中还真是一枝独秀,属于汉藏语系的单独一类,没啥特别近的亲戚。大家以为离我们很近的日语、韩语,学界普遍认为属于阿尔泰语系,就像苹果和白菜,差着挺远哪。语言特别,美食也突出,要不怎么说,连老外都觉得咱中华美食独步天下,给咱起了一个特别贴切的名字——China——吃哪!
更多美食游记请见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