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作品鉴赏
李明简历:字 砚冬,东方书画研究院画家,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研究院研究员,1964年生于江苏,自幼习画,进修于中央美院,83年进入著名山水画家王稼骏(已故)画室工作,悉心研习中国传统山水画。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 20余次,并获大奖,二次举办个人展览,2004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百杰画家称号。
近年来,远离喧嚣,淡泊明志,潜心研究,丰富自己的美学观点,不俗不媚,形成凝重浑厚而又清新灵秀的画风,无疑是当今前景看好的中国青年画家之一,其作品师自然而不失法度,严谨又恣意率真,宜观赏、收藏、具有明显的升值潜力。
中国画分山水、花鸟、人物几大类,其中山水画尤为隆重。传世佳作多,相关论著多,名垂青史的画家多,而今,热爱山水画,专攻山水画的画家数以万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李明便是其中之一。
若问,为什么要如此热衷于山水画?李明回答:我近半个世纪的孜孜以求。不是为了绘画而画,是在描绘内心的境界,是在陈述自己的愿景,是在用笔墨创建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无上清凉空间。
世上万事万物间皆是缘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李明有缘在北京拜在山水画家王稼骏门下,系统学习小写意山水画。有缘进入东方书画研究社,与诸多一线大家交流学习。平台高了,起点高了,追求的目标也就高了。有幸在故宫博物院学习,临摹历代山水名家名作达四年之久,从荆、关、董、巨,到李、刘、马、夏,从“四王”到吴、恽。打下了厚实的“童子功”
当年可染先生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在手追心摹历代名家过程中,建立了一招一式皆有出处的正统表现法则。从历代绘画中汲取营养。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追根溯源,梦回千年。从斑驳的岩画里找质朴,在青铜的纹饰里寻辉煌,从封泥陶范中求真趣,从唐诗宋词里借意境。可是,从古人巨大的身影里走出来,却十分不容易。
笔墨当随时代,高古的笔墨如何印证时代的卓越?中华文明是发展的、是变化的、是递进的。在岁月的长河里,潮起潮落。中国画要继承繁复恢弘的篇章,还要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朝代更迭,江山千秋,传统的绘画技艺如何让现代人心领神会?古人的审美情趣怎样与当代共鸣?
这是当下中国画家的大课题。李明带着这个课题去问典籍、问先贤、问苍天、问明月。
从古到今,山水画本是万里江山的写照,所以李明去叩问万里江山。几十年走过风霜雨雪,走过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在贡嘎冰川遭遇雪崩,在岷江之滨经历山体滑坡,汶川映秀感受高崖坠石,在乔尔玛自驾遇上特大泥石流。一路上艰难险阻,一路上风光无限,一路上不停地采撷,一路上不断地思考。近半个世纪的笃定求索,把中国画的人文品质与明月山川的朗朗精华酿于胸中,终于幻化出笔底一轮翰墨清华。
看李明的山水画,如读王维诗,吟柳咏词,山中溪流淙淙,飞瀑骤响,茵茵气息扑面而来。或空谷鸟鸣,或幽涧蛙声。其代表作有《空山新雨》《钓烟波》《问月无言且放歌》《清江引》巜天山行》《怀月赋》《烟波柳词》《山河颂》……立意高雅,陈怀观道,近照妄求。
问李明;辛勤半生,意欲何求?唯以艺术点燃心灯,照亮生活,不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