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什么是高段位的领导者?

领导者说

一个领导者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就是归纳总结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从无数错综复杂、表象各异的事物中,提炼出一些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以此指导自己和团队的思维与行为。

分享 | 领导者管理笔记「ID:GoToLead 」

芒格认为,要想在二十一世纪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企业家,知识结构压倒一切,需要涉猎的知识范围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除了管理学之外,还要涉足文学、哲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乃至驾驭时代发展的潮流,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没有足够的涉猎和积累,是极难拥有领导力的。对管理者而言,重要的是经验;而对领导者而言,重要的则是学识。
在南勇新作《上下同欲》这本书指出---没有知识的人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理由很简单,对管理者而言,重要的是经验;而对领导者而言,重要的则是学识。

经验的好处在于,能让人清楚地看见事物的表象和局部;而学识的妙处在于,能让人深刻地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整体。前者看得近,后者看得远;前者看得浅,后者看得深。

01

作为管理者,你真的有领导力吗?

太多的管理者自以为拥有了“领导力”,却常常发现自己在“领导”这个事儿上鞭长莫及、处处受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过于在意“经验”与“实践”,而轻忽了“知识”与“学习”。换言之,他们最大的命门在于:
尽管经验丰富,是一个“江湖老手”,却由于知识的匮乏,而始终无法具备较高、较全面的个人综合素养;一个素养不高的人是无法具备真正的领导力的
放眼古今中外,无论在哪个领域,那些能够打下一片“江山”,并能成功地守住这片“江山”的人,无一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那些目不识丁的草莽英雄即便能打下一片“天”,可成功守住这片“天”的概率往往极低,极易在短时间内失去已然到手的成功果实。这便是“知识”的力量,也是“领导力”的底色。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呢?

02

学习的素养

卓越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博学者”,至少是“杂学家”,涉猎要广,肚子里的东西要多。这便是“通识”的概念——不一定要专精,却一定要博学,也就是所谓的“博而不精”。古今中外,但凡有所建树的领导者,大多是典型的“杂学家”“通识家”。他们博览群书,爱好广泛,在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方面均有卓越的表现。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既是卓越的政治家,也是出色的画家和文学家;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既能起草《独立宣言》,也在建筑学、机械工程学、植物学甚至考古学方面颇有造诣。至于中国就更不用说了,古代帝王中的文人骚客、丹青大师不胜枚举;现代伟人中的诗人与哲人更是震古烁今,名满天下。
可见,从终极意义上讲,领导力拼的是“文化”;而“文化”是一个极度开放、极度包容的概念,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对领导力而言最重要的是哲学。学习哲学,是否拥有什么窍门呢?当然有。除了大量阅读哲学方面的书籍之外,多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也大有裨益。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对掌握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具有极大的好处。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卓越的领导者都会对历史学习异常感兴趣,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03

适合当下的思维能力

具体地说,是“中西合璧,以中为主”。现在的中国企业家与中高层管理者,在“看书学习”这件事情上有一个明显的思维误区,那就是“重洋轻中”乃至“唯洋是问”。由于西方比我们更早地实现了工业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以谦虚的姿态向西方学习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过犹不及则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许多卓越的中国企业家都拥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或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拥趸。比如说,金庸是公认的国学大家,而马云是金庸的忠实粉丝。李嘉诚谨守一生的座右铭则借鉴了《道德经》和《论语》中的名句: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他们对国学的热爱,绝不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结结实实地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的“修行”,并将从修行中得来的智慧结结实实地运用到了各自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去。
马云自比“风清扬”,并将其人生哲学贯穿始终,他甚至要求所有下属员工也要为自己或自己的团队起一个“江湖名”,并将这种气质融入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指导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与言行举止。

李嘉诚修身养性,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决策都能从古代典籍中找到相应的依据,他张贴在办公室里的那副晚清重臣左宗棠留下的名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居,向宽处行”,便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04

打动人心的表达力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最起码的文笔能力。很难想象一个连文章都写不好甚至不会写的人,会是一个拥有了真实“领导力”的人。
一个领导者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就是归纳总结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从无数错综复杂、表象各异的事物中,提炼出一些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以此指导自己和团队的思维与行为。这就需要领导者具备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文字落实(写作)功底。
任何强大的团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套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反之亦然,任何做不到这两点的团队,也不可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团队”。充其量,是一群莽夫组成的“乌合之众”罢了)。而这两项任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字,特别是领导者的文字来实现的。这既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体现,事关“教育”“凝聚力”与“强烈的动机”;也是团队成员在具体工作中的行动指南,事关“执行力”“效率”与“结果”。
古往今来,各个领域的几乎所有卓越领导者均能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思想体系,并留下丰富的著述传于后世,就是一个明证。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呢?简单,四个字而已:多读多写。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古人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的东西多了,文章想写不好都难。
其次,要加强练习。不精通不代表没天分。关键还是不重视,缺乏锻炼、懒于实践。只要能够切实重视起来并加强相应的训练,拥有过硬的文字功力并不是一件难事。
教你一个小窍门:说正常话,写正常文。写字要跟着嘴走,而不要跟着脑子走。
知识的获得,要从书本中来。要读整本书,读纸质书,养成持续读书、系统学习的习惯。要让你的学习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不可以太分散、太随机、太零碎,这样的“学习”是无用功,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积累,无法完成量变与质变的转换,因此纯属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这就是“修行”,这就是自律。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无法成为高素质的人;个人素质不高,你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领导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