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泡茶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盖碗,自己亲手泡

《1》

又是一个斗茶的下午。

有时候觉得身为一个茶乡的土著,也蛮幸福的。

在别的省份的同胞们无所事事刷X音、瘫在床上养膘的时候,我们可以约了三五好友,围坐斗茶,度过一个高质量的、妙趣横生的、能训练出极佳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下午。

斗茶,首先是喝茶,一个下午,三五泡茶下来,对味觉和识茶辨茶能力,都是一次极好的提升。

斗茶,还是精神的交流和文化的碰撞。

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制茶技法,不同的品茶标准,放在一起,激荡出四射的火花。

这些火花,再汇集成火树银花,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大江大河,把闽派饮茶风俗与文化,丰富起来,宏扬开来。

喝茶这种良好的氛围,不仅养了身,还养了心。

精神上得到了滋养。

也许胡建人就是凭着这堪比精神SPA的茶文化,才有体力和精力走出福建,走向世界的吧。

SO,斗茶有理,喝茶有闲。

节假日没有约人斗个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胡建人。

《2》

前几天有个茶友来聊天,说起她新春跟朋友约茶的经历。

先是她觉得,她带了出去跟朋友一起喝的那泡慧苑老丛水仙,跟她在家里自己泡出来的口感完全不一样。

用她的话来说,是不是拿错茶了?

详细询问一番之后了解到,在朋友店里泡的出来的慧苑老丛的茶汤,汤水薄,丛味淡,丝毫没有慧苑老丛的风骨。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泡老丛还不耐泡,到第九冲就没滋味了,跟她在家里喝的能冲到十二三冲的慧苑老丛迥然两异。

这泡茶的出身立刻遭到了茶友朋友们的质疑:“这是慧苑坑的老丛水仙吗?一点丛味都没有!”

接着,她说出了自己的疑惑,那天一起喝茶的是一群喝普洱茶的朋友,她们用的盖碗是普洱茶的盖碗——160毫升以上的那种大盖碗!

并且,第二泡的时候,那个泡茶的人,还坐杯了。

坐杯是普洱茶的习惯,于是,喝普洱的人,再喝任何茶,都要坐杯。

嗯,还要洗茶。

洗了还不喝,直接倒掉,不管这泡茶有多珍贵,做工有多好,卫生程度有多高!

于是,这泡原本浆感稠滑木质味丛香丰腴到极致的慧苑老丛,就成了跟茶友口中那泡“拿错了”的慧苑老丛。

《3》

是的,春节出去约茶,也并不是每次都会赢。

也会有这样“灰头土脸”到怀疑人生的时刻。

当时,也许会觉得超级没有面子,但静下来细思,茶友亦想出了症结所在。

其一,自己在家里泡慧苑老丛的时候,用的是标准的110毫升盖碗。

刚刚好适合8克一泡的武夷岩茶。

而到朋友店里去约茶的时候,由于是一群喝普洱茶的茶友,用的是他们平日用惯的那种大盖碗,160毫升左右的那种,器形还是又高又深的。

这种盖碗,容量太大,不适合8克的岩茶,8克岩茶的条索投入进去,在盖碗里只会占据很小的一点空间,就像一个小人儿住进一间大别墅,怎么都显得孤单寂寞。

那些多余出来的空间,因为茶不够多,无法用足够的香气将它们填满,只能勉强去填充一番,故而,揭盖闻香的时候,盖上的香气极其稀薄,极其清淡,跟110毫升的小盖碗泡出来的茶香浓度,完全不能比拟。

另外,这种盖碗又高又深,不像武夷岩茶的标准盖碗那样口大肚浅、出汤顺畅,也极容易导致原本香清甘活的茶汤,泡得又苦又涩。

再加上,泡茶的人,是位喝习惯了普洱茶的茶友,用普洱的坐杯法来闷泡武夷岩茶,那更是不行了。

一闷泡,前面几冲就非常浓,而后面几冲便淡得很快,立马就下来了。

但正巧用的是160毫升的大盖碗,水多茶少,大家也喝不出来很浓的感觉。

而到了后几冲,淡下来的时候,也由于是160毫升的大盖碗,水太多,便显得茶汤更加地淡,更加地不耐泡。

普洱平实,岩茶醇厚,不同的风格,用同样的泡法,只能让一款好茶,失去原先的面貌。

《4》

所以,如果要出去跟朋友约茶,手头又正好有一泡好茶想要分享(炫耀),那切记,要带自己的标准盖碗出去。

自己的盖碗,是与茶配套的。

比例协调,茶水配比相当,泡出来的茶汤,自然就是岩骨花香,惹人怜爱。

立马就能惊艳当场。

而如果没有带自己的盖碗,那便坏了事。

别人店里的盖碗,可能器形不对,也可能容量不对,总之,都是问题。

用器形不对的盖碗,要么,盖子难以合到最佳的出汤角度,让茶汤不能顺畅流出,从而形成轻微的闷泡坐杯,生成少量的苦涩味,影响茶汤的口感,也就直接影响了在座诸人对这款茶叶的评价。

用容量不对的盖碗,更慘。

容量大了,茶少水多,泡出来的茶汤极淡极薄,一喝便毫不留情地被划入“不好喝”的行列。

想给它翻身都不能够,茶汤现成摆在这里,任何言语都那么苍白。

容易小了,茶多水少,泡出来的茶汤极浓极稠,极苦极涩,喝的人如同用一把小钢刀在刮舌面,要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这样的茶要想让大家说好喝,难度也忒大了点。

最可怕的是,带茶出去的人,粗心大意,不知道是盖碗不合适影响了茶叶的口感,还以为是茶不好,被朋友们三言两语一说,从眼厌恶上了这款茶,回家后直接把这款茶打入冷宫,从此不再召见它。

有一些好茶,便是如此,秋扇见捐的。

《5》

出去约茶,除了自己带盖碗之外,还尽可能,要自己来泡。

泡茶其实是极有学问的。

比如,水温。

水刚沸,还是沸了之后又晾凉了一点点,泡出来之后,香气的丰富程度、层次多变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有经验的泡茶者,便可以根据水温的高低,让一款原本不出色的茶,变得很好喝,也可以让一款原本可以令人很惊艳的茶,变得很平庸,甚至难喝。

打个比方,村姑陈家的高山牡丹王,与别人家的白牡丹PK。

从理论上来说,牡丹王应该比白牡丹要好喝,毕竟等级更高。

但是,如果冲泡的人,是这款白牡丹的主人,那冲泡的结果,村姑陈早已经猜到,肯定是我的牡丹王不如他的白牡丹泡得好喝。

要实现这个目标,方法很简单。

烧开水之后,不要马上泡,而是稍凉三五分钟。反正大家一个劲在聊天,谁也没有关注水烧开了没有?又是什么时间烧开的?只要泡茶者没有呆坐着,手上不停有事情在忙碌着,大家就不可能发现水已经烧开了,又在晾凉当中,而泡茶并没有开始。

等到水温凉到90度左右的时候,再提起壶来冲泡。

牡丹王与白牡丹最大的区别,是牡丹王毫香浓郁汤水稠滑,而白牡丹花香浓郁汤水清纯。

如果用沸水冲泡,那这两个特征,会很明显地区别出来。

但如果是刻意用90度左右的水温来冲泡,温水无法激发出牡丹王的浓郁毫香,也无法让牡丹王身上丰厚的白毫脱落到茶杯里形成稠滑的汤水,但却不影响白牡丹丰腴的花香尽情释放。

于是,在温水的“加持”之下,一款不能释放出浓郁毫香的牡丹王,与一款花香浓郁的白牡丹PK,牡丹王花香隐逸,白牡丹花香浓郁,谁会赢?当然是白牡丹。

原本应该赢得十分彻底的牡丹王,就被温水给打败了。

关键牡丹王的主人,还真心以为是自己的茶不好,哪想得到,是输在了泡茶者控制温度的娴熟技法里。

《6》

出去约茶,为何要自己泡?还有一个原因,是出汤时间。

出汤时间,亦是可以完全改变一款茶香气和滋味的秘密武器。

但大家都忽略了。

假设,用村姑陈家的马头岩老树肉桂,跟别人家的普通肉桂一起泡,大概率,是马头岩老树肉桂输。

为什么?因为它浪得虚名么?不是。

是因为泡茶者,极懂得控制出汤时间。

我们知道,当两款岩茶对冲的时候,为了以示公正,会两款茶一起注水,再一起出汤。

这里有两种出汤手法。

一种是先注水A盖碗,先出A茶的茶汤;再注水B盖碗,出B茶的茶汤。

另一种,是两碗先后注水,再左右互搏,左手握A盖碗,右手握B盖碗,两碗同时出汤。

这两种方式,看似非常公平,其实门道颇多。因为在有技巧的人手中,不管哪种出汤方式,都会有一个盖碗里的茶,浸在沸水中的时间长一些。

如果有一款茶是他自己的,另一款茶是别人的,那别人的那款茶,沸水闷茶的时间,必定会长一点。

要知道那可是沸水,又是第一冲,就算闷一下,你也感觉不出来。

但高手过招,分秒必争。于好茶来说,闷5秒,已经是很浓郁的一种内质浸出量了。

像马头岩老树肉桂这样内质极其丰富,汤感极其稠滑的岩茶,哪经得起第一冲的时候多闷5秒钟,以及每一冲都多闷5秒钟?

那必定会把它泡得面目全非,泡得苦涩难言,一点醇厚稠滑之感都没有!

要说马肉之韵味,更是无影无踪了。

而其实,人家是一款极老的,山场极正的,马肉。

只因为泡茶者的小心思,稍微让它坐了一下杯,便立马,输给了一泡山场普通的肉桂。

可见,茶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7》

上次有位茶友,来约茶。我拒绝了,那时候真的好多事,每天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茶友约茶的理由是,马头岩老树肉桂汤水薄,没有韵味,不像是马头岩的茶。

我本来想把这段话,转发给武夷山胡歌的,想想还是算了。

怕他怒发冲冠。

当然我也没时间去亲自泡茶给茶友喝,亲自还原一番那款马头岩老树肉桂真正的香气与滋味。

但是,为何一泡山场好工艺正的好岩茶,被泡成“汤水薄没有韵味”的外山茶的样子,我心里门清。

人艰不拆,就不争了。

今天,终于用这篇文章,成功地解释了一泡好茶是如何泡成劣茶的原因,也算是间接回复了那位茶友的约茶吧。

手机屏幕后面的你,如果有幸看到这篇文章,可看懂了?

别再怪茶了。

试茶的时候,约茶的时候,自己动手泡,最靠谱。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