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 | 月经周期七期分类
崔小博聊遗传 5天前
行经期重阳转阴,排出经血,除旧迎新,结束本次周期,开始新周期的运动。经后期由阳转阴后,开始阴长阳消的运动,阴长是重要的,阳消是次要的。阳之所以消,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阴长。只有阴长才能促进卵子、血海(子宫内膜)以及水湿津液的发育和提高。阴长至重,即进入经间期排卵,重阴转阳,排出卵子。在转化过程中气血活动十分明显,前人称之为氤氲状,有较多的粘稠状带下排出。转阳之后,即进入经前期,阳长阴消,阳长十分明显,基础体温呈高温相。阳长的目的在于温煦子宫,渗利因重阴带来的较多水湿津液,为受孕或排经做准备。阳长至重,维持一定时间后,重阴转阴,进入行经期,再开始新周期的演变。
月经周期的七期分类:行经期→经后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期→经前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
阳长阴消,由于运动的形式不同,故有经前前半期及经前后半期的不同。
1. 经前前半期:阳长迅猛刚强,上升极为明显,在基础体温(BBT)高温相6-7天时,基本上已达重阳,此乃阳长的特点。阳长则阴消,阴消才能保证阳长,但在阳长达重时,阴消必须见长,即消中有长,出现阴亦在长。所以阳长则上升,阴长则下降,升中有降,以升为主。快速上升,升中稍降,是这一时期的动态特点。
2. 经前后半期:阳长运动趋缓,升降似达平衡,但仍以升为主,亦即是阳长阴消已达阴阳俱长,阳长运动呈上升状,阳长运动呈下降状。此时阴阳俱盛,升降几乎平衡,但仍以上升为主。这一时期阴阳气血俱盛,但仍以阳盛为明显,故可出现心肝气火偏旺的反应。
阴长阳消,亦由于阴长及阳消的运动形式不同,有经后初期、中期、末期之别。
1. 经后初期:阴血恢复期,阴长阳消尚不明显,其运动几乎处于静止状态,但仍有降的表现。
2. 经后中期:阴长阳消,阴长必须阳消,阳消才能保证阴长,但阳消中已有见长的动态,故可出现一些上升的状态。降中有一些上升,因而可出现白带状分泌液体。
3. 经后末期:阴长阳消,十分明显 ,运动趋剧,降中有升,升降几达平衡,但仍以降为主,出现较多的粘稠的分泌物。阳消亦随之见长,甚则以长为主,达阴阳俱盛,降升并见的状态,是经后末期的最大特点。
重阳转阴,阴阳气血活动极为明显,运动的形式呈下降状,因而能排出经血。
1. 基础体温下降迅速,排经顺利,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行经期下降形式。
2. 基础体温下降稍缓慢,排经基本顺利,但可能有所不畅,色质或有所变。与阳长达重或阴有所不足或体质因素或感受轻度外邪有关,基本上属于生理变化。
3. 基础体温下降而复升,但又下降,排经尚顺利,或有不畅,或稍多,色质抑或有所改变。可能与体质、情绪等因素有关,亦基本上属于生理变化。
重阴转阳,阴阳气血活动亦极为明显,运动形式呈上升状,由于上升活跃,故能顺利排出卵子。
1. 基础体温上升迅速,由低至高呈直线上升,排卵顺利,氤氲状不一定明显,是一种健康的排卵形式。
2. 基础体温上升稍缓慢,由低至高呈斜直线上升,排卵基本顺利,氤氲状较明显,与阴长达重或阳稍不足或体质、外邪、情志等因素有关,但仍属于生理变化范围。
3. 基础体温上升后稍降,然后再上升,稍有不稳定状态,排卵尚顺利,氤氲状较明显,与阴长达重稍差或体质、外邪、情场、失眠等因素有关,但亦属生理变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