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峻:未老先衰-对当前政府会计基础工作岗位的担忧

近期和一些友人交流时发现一类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政府会计工作人员不愿意从事会计制单等基础岗位的工作,这类岗位的人员流失率很高,峻峻也有切身体会,下面谈谈对这类现象的看法:
一、老会计≠好会计,基础岗位学习压力大,不学习就要被淘汰。
20年前,峻峻刚参加工作,很多人都说,会计工作好,越老越吃香。自己手头一摊活,干完就拉倒。时至今日,峻峻要听到“老会计”这个称呼,感觉是在骂人。在准则制度频出的今天,只要不学习,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所谓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前提是对准则和制度的熟悉,而这需要会计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充电。
二、自动化≠当懒汉,自动化对于记账规则的要求,对内部流程的管理更加精细,能力不足就要被淘汰。
目前有一种氛围,就是在炒作智能化或自动化,峻峻也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可如果连基本的会计原理,基本记账规则都不清楚,还谈什么自动化。基础岗位的人员如果只看到了自动化的便捷,而忽视了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先进的技术淘汰。当发现规则还不完善、流程还不顺畅的时候,需要会计人员作出基于本本行业或本单位的解决方案来,而不是坐等软件公司上门服务!
三、80后90后≠00后,时代变了,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工作诉求完全不同,不是单位炒会计,而是会计炒单位!
对于70后,80后而言,年龄大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所迫不得不干。如果单位的基础岗位是90后或00后,那么很有可能流动性就变大。外面的诱惑很多,基础岗位枯燥无味,劳动强度大,获得感不足,与其熬时间,不如躺平。很多基础岗位面临一种尴尬情况,一方面每年的会计专业类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岗位找不到人。以北京为例,会计基础岗,本科毕业生实习期也就5K,研究生6K-7K,恐怕和很多人的期望值差距有些大,这也造就了岗位的不稳定性。
四、抓管理≠放弃基础工作,很多单位要求会计赋能业务工作,要多做管理,要转型升级,可前提是基础好才能跑,如果正常运维都困难,怎么抓管理。
近年来一系列工作都要求站在单位整体的角度要求会计工作支持管理、支出业务工作,与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绩效管理、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都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很少有人强调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给单位很多人的印象,基础工作很完备了,可以做更多的管理创新工作了。峻峻理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一味的追求高大上,最终建造的就是豆腐渣工程。
五、准则制度的专业化,影响了会计工作交流沟通的质量,很多场合管理层要求会计'“说人话”,体现了对会计人员的不重视。
我们试想一种情况,如果是一家上市公司内部在讨论重大财务问题,各种财务比率财务指标还需要做过多的解释,翻译成“人话”么?    为什么在行政事业单位存沟通障碍?达成信息对称,无外乎两种方式,一是要求会计“说人话”,二是管理层和业务层也要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由于目前会计工作的成果,会计信息对单位决策没有任何影响,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果,即“会计信息无用论”,既然会计的产品没有用,那么基础岗位的人员哪里还有干活的劲头啊。
六、权力和责任不对等,让基础工作岗位人员身心疲惫,缺乏继续奋斗的勇气。
在此引用网上一个段子,虽然写的极端,但能体现基础岗位工作的艰辛和痛苦:一谈工作啥都比会计要重要;一说会计好像单位谁都会弄;一见审计好像都是会计的事;一听整改会计人员责任重大;一按规定就说应当服务大局;一出问题就说为何早不提醒;懂的装不懂把会计往死里弄;不懂的装懂把会计往死路赶;出问题会计监管沟通不到位;不出亮点怪会计守旧不创新。

总结一下,峻峻认为,目前基础工作岗位面临各种压力,有效的提升途径在于进一步提升会计产品的质量,让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报告和报表)能够赋能单位业务工作,而不是业务财务两张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