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闻名世界的少数民族刀具,每一把都帅爆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西北和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总是刀不离身,有的挂在腰带或皮带上,有的佩在身体一侧,有的则扛在肩上、握在手里。各种各样的刀,成为很多少数民族男子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

保安腰刀:
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杀戮,但在中国的甘肃,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著名的腰刀民族--保安族。
保安腰刀与维吾尔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户撒刀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保安腰刀制作工艺是保安族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臧刀:
藏刀,又称藏腰刀,它不仅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具,而且由于它的形状、工艺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描述藏民族特征时,总把人与刀联系在一起。
藏刀不仅是实用性很强的用具,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今,藏刀就是非常紧俏的旅游商品和馈赠礼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藏刀的刀身是以钢材锻制而成,通过手工精心加工,刀刃锋利,刀面净光。藏刀从规格尺寸上大致可分为长刀、短刀和小刀三种。长刀最长的有一米多,短刀约四十厘米左右,小刀则仅有十几厘米长。从形状上讲,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有牧区式、康巴式、后藏式等区别,用途上分,也有很多种,如林区砍树有专门的砍树刀、屠宰刀,甚至天葬场上用的也有专制刀具。
藏刀的刀把多用以牛角,牛骨或木材制成,较高档的刀把用银丝、铜丝等缠绕,刀鞘则更为讲究,除较简单的只有木鞘或皮套外,多数是包黄铜、白铜,甚至包白银,并且上面刻有各种精美的飞禽走兽及花草等图案,有的还镶嵌各种宝石、镀金等,显得格外华丽和富有。
新疆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小刀:
英吉沙小刀是以原产地英吉沙县而命名的。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与保安族的保安腰刀,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齐名。以其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的刃口而显露头角。
英吉沙小刀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手工艺品,具有浓厚的维吾尔族风情,几乎是人人携带,形影不离。都非常讲究制作工艺,新疆英吉沙小刀既要美观大方,又要方便实用。所以制工格外的讲究,尤其是新疆刀刀柄和新疆刀刀鞘。
为了美观,新疆刀刀柄或弯或直,被制成各种样式,有的干脆用羊角、鹿角直接来做新疆刀刀柄。若是铜刀柄,那就更得着实装饰一番了。新疆英吉沙小刀一般先在铜柄上镶嵌几块彩色的玻璃或者塑料块,然后再镶嵌十几颗宝石般的玻璃和塑料颗粒,闪闪烁烁,珠光璀璨,煞是夺目。
户撒刀:
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它是因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户撒刀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一定盛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户撒刀品种繁多而且极富民族特色,有景颇族、傈粟族喜爱的背刀,有傣族、阿昌族喜爱的尖刀和砍刀,还有专为藏族打制的腰刀和长刀,以及其他民族用的菜刀和镰刀等。
相传明代屯驻户腊撒的军队中,有一部分是专门制作兵器的,他们具有较高的锻造技术。后来,这些匠人与当地人通婚,逐渐融合于阿昌族中。阿昌人继承和发展了明军的冶炼和锻造技术,生产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刀具,而且工艺越来越精湛。
户撒刀之所以经久耐用,一是选料讲究,二是淬火技术掌握的好,加之刮磨的漂亮美观,所以他们打的刀拿来随便磨一下即锋利无比。一些老艺人能够把刀打制得刚柔兼备,乃至可以任意弯曲。比如一把长刀,不使用时,可像腰带一样围系在腰间,需要时解下,立即自然伸直,其技艺堪称一绝。

更多名刀作品鉴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