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可以借来看,但不要拿去丢


昨天,在我的朋友圈疯传了这样一条新闻,说的是有个组织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站和你路过的地方,取名曰“丢书大作战”。

对于活动本身,不置可否。

但是昨天之后,心里又有些话堵着,仿佛书脚微微卷起的褶皱,生生的叫人不舒服。所以想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我对读书的一些看法。比如,

书可以借来看,但不要拿去丢。

上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送东阳马生序》,是明朝开国文臣宋濂先生写给他的同乡一位姓马的后生的文章,文中宋先生描写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现在读来依旧让人感同身受肃然起敬。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文章中宋濂先生自诉,从幼时就爱读书,因家中贫困连可看的书都没有,每次只能向藏书之家的人借书来看,而且还要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遇到天寒地冻的时候,连砚台都结冰了,手指冻得不能伸直也不敢怠慢。抄录好了之后,跑着送到别人家里去,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当时老师和我们讲述这篇文章时,不禁感叹,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那时的我们都还小,或家境不至于贫困至此,文中描述的艰辛滋味自是不能感受,但老师说的那句“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才明白,大概是免费的东西大多得不到珍惜,所以连书都是借来的好看。

借书的人“ 能读”, 除了因为紧迫感, 而更是因为“ 贫”。因为家贫所以连可以看的书都没有,这样的环境下让借书人对书有着莫名的珍惜和爱护。“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功名对于古代人的巨大诱惑无需多论,但是家贫无书,只能问别人借。的确,他们充满了紧迫感,但是这种紧迫感是因为担心中不了举人、状元,改变不了自己贫穷的现状。对于功名的渴求和知识的向往,这才让他们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让人深感“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我是比较爱看书的。

有人说现在看书没用,

有人说现在没时间看书,

也有人说爱看书不是一件好事,

还有人说要看书就看点怎么赚钱的书,

听到以上种种言论,我基本都不予置喙,毕竟看书是一个人自己的事,

爱看书的人,谁都阻止不了。不看书的人,怎么劝都不爱看。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世界终将会惩罚那些不读书的人。

我的家里算不上大富之家,但庆幸的是家里哪都不缺书看。

更别说爷爷的书柜里满满当当塞着许多我在外面上未曾看过的书,《西游记》《水浒传》《七侠五义》《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正是是爷爷那些视作珍宝的古书陪伴了我读过一个又一个蝉鸣的夏日,飘雪的冬夜。而爷爷都我看书的要求也极是严厉的,凡是作业没做完就不能看书,只要翻开的书就要看完,看不懂的字自己查字典。或许也是当年那些看似严厉的要求,让我养成了今时今日的读书习惯。

所以,我也是极其爱惜书的,我更见不得借出去的书被蹂躏的如同咸菜梗一般。听说鲁迅先生也嗜书如命,他年轻时,看书前还会洗手,生怕弄脏了。 如果借出的书破边卷角,就会粗眉一皱,难过老半天。

看着别人糟蹋书,是对爱书人的酷刑。

凡是超出事物本质的事情,不是升华就是偏离。

看书也是这样的。如果用丢书这样的形式来促进社会和群体对阅读的重新认知,不可否认的是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能不能不丢书呢?毕竟,单单靠一场事件营销完全做不到改变群体阅读习惯的。与其不计成本的将书籍广而丢之,还不如设置固定阅读点,实行实名制登记借阅制度,自负借阅费用。

任何事物都不应该是免费的,唯有付出才能得到珍惜。

知识如是,书本亦如是。

还是那句话,爱读书的人,变着法也要弄来书看。不爱看书的人,你在书中夹着美钞他也不翻开。

再说回来了,书可以借来看,但不要拿去丢。

你能保证捡到书的人,也是像你一样爱看书吗?

最近有看书吗?

看过什么书记得留言和我分享下呗!

对,下面都是被人转发过的爆文

不信你看!

你的双十一购物车里有为爸妈买的东西吗?

别让你的人生全毁在一句“再等等”

别让你的人生全毁在一句“再等等”

姑娘,不要老是把“我还没有男朋友”挂在嘴边

(0)

相关推荐

  • 宋书红 | ​每天都是情人节

    每天都是情人节 文|宋书红 早上醒来,打开手机,无意中看到了今天的日期--5月20号,网络情人节.将这个日期说给先生,他却笑着说,和我在一起,每天都是情人节. 我和先生相识于菊花恣意绽放的季节.那天, ...

  • 【随笔】乾州蕞娃:寻踪马家窑 ——零距离感知许海涛先生

    [内容提要]寻踪马家窑,是为了零距离的感知许海涛先生,是为了了解多的关于<跑家>以及<残缺的成全>背后的故事,关于许老师收藏的故事. 寻踪马家窑 --零距离感知许海涛先生 七月 ...

  • 【雨初堂书事】定居书房的人

    读董桥的文章,几乎是每天都会读一二篇.收藏他的几十册书,三年来几乎读完.有几册书是读了又读,反复读了几遍. 他的文字里,总能读到一些自己没有经历的旧韵旧事.喜欢他文章里的书房,更喜欢读他那些怀念文人墨 ...

  • 马全济 :冯先生

    作者:马全济 很久以来,都想提笔来写一位先生.这位先生我没有见过,甚至于在他去世时我还没有出生,但是,我终究还是要写,因为,从我记事时起,便从爷爷.父亲以及村里的其他长辈的讲述中,听到了关于他的一些逸 ...

  • 【文学】齐蕊妮:再读《背馍记》

    [前言]<背馍记>是礼泉县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的一部散文集,2020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乡村的真实生活,因此让很多跳出龙门但时刻关注着农村的中 ...

  • 【留住记忆】菠萝,让我深情地爱着这个世界

    喜欢菠萝 不仅因为好吃 而且长得也可爱啊 充满浪漫的热带风情 戴一顶王子的头冠 满身带刺 不敢近身 散发着浓郁的东南亚风味 看见菠萝 就想把它收留在肚子里 而且它也是超级百搭的美食啊 菠萝披萨 菠萝蛋 ...

  • 序许鸿松先生《永恒的记忆》

    家和人睦作文章-- 序许鸿松先生<永恒的记忆> 戴云飞 许鸿松先生是我敬重的先生.先生温良冲和,儒雅淡泊,乃谦谦君子. 乡下方言称师者先生,亘古不变.对先生的崇敬之情,亘古不变. 从前的先 ...

  • 潘书朋:经典语录——用生命去谱写教育的赞歌

    591.只有和各位家长及时进行有效地沟通,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就会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592.其实我们的孩子并非是非常有可塑性的,只要我们善于开动脑筋,用心去对待我们的孩子,充分 ...

  • 潘书朋:经典语录—— 为了孩子去“一日三思”

    196. 只有把备课.上课.听课这三条教学的生命线把握住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97.要想备出一节好课必须要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在这其中研究学情和学法是至 ...

  • (启书有益)潘金莲:回不去的青春,得不到的幸福,这人间,不值得

    一番惊吓之后,眼睁睁地,潘金莲看着武松的刀无情地捅入自己的胸口,殷红的血液喷涌而出,很快就浸湿了自己的衣衫. 奇怪的是,竟然感觉不到一点疼痛,倒是有一种宽慰和解脱的快感. 转瞬间,她竟然看见已经武松被 ...

  • 为什么自己知道看书很重要,却很少去看书?

    强力研读:鱼堂主读书会2期接受预定,细则请看<思维专题:如何成为思考者?鱼堂主"强力研读"读书会第2期> 生活中有太多知道重要,却从来没有去做过的事. 比如健身可以保持 ...

  • 老婆不借书不借

    终于睡到自然醒.结果是整个人都不好了,陷入空洞状态. 仿佛肉体与灵魂不在一个轨道,一个上窜下跳,一个四顾茫然,不知道该喝水.吃饭还是开门去上班.转到镜子前,看到眼枯眉垂嘴微张,一幅白痴弱智的样子,无限 ...

  • 5本系统赚钱流小说,开挂的人生就是豪放不羁,书荒闲来看个爽

    5本系统赚钱流小说,开挂的人生就是豪放不羁,书荒闲来看个爽

  • 5本历史争霸官场登顶的小说,名气不大却很精彩,书荒闲来看个爽

    5本历史争霸官场登顶的小说,名气不大却很精彩,书荒闲来看个爽

  • 书偶活动 | 来看书偶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前几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了许多中国的书偶作品.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歪果仁的书偶作品是啥样,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 话不多说,让我们直奔主题. 这一系列作品不仅有书偶,创作者还利用各种道具将书偶与环境相融合. ...

  • 借半生时光,去尝试遗忘《给我一个理由忘记》

    在红药桥上,她笑靥如花 一抹如幽兰般灵动的身影落入他的心中 亭中她素手抚琴,音泄指间,动人心弦 他以箫和,曲罢,丹青工笔,尽收画卷 自此情愫渐生,红药飘摇 雪月风花一场,他志赴沙场 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