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一一一清热利湿,疏肝解郁,能治黄疸、肝炎、口腔溃疡

人们常说,“有人识得路边草,一生衣食不会少”,意思是说很多路边野草其实是可以治病的良药,
如果一个医生能够对随处可采的本草合理运用的话,养家糊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今天杰哥给大家介绍的这味中药很有意思,它的幼苗可以食用和药用,也有把成品砸软,编成辫,吊挂在梁上,用火点燃,常用点烟、生火、驱蚊之用。
它就是茵陈蒿,类似蒿子的野草,“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至今还流传着。
茵陈在古代叫做“因陈”,意思是“因旧苗而生”。“因”是承袭的意思,它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那一类,因为根还潜伏在地下,第二年旧根又会发出新芽,所以叫做因陈。
陶弘景谓:“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
古人很早以前就观察到,严冬来临时,茵陈的地上部分枯萎,但地下的根依然存活。
翌年开春,前一年枯萎了的地上部分会重新萌发新芽。陈藏器《本草拾遗》因此释名道:“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
茵陈,是治疗黄疸、肝炎最常用的一味中药
茵陈,味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可清热、利湿、退黄,一直被中医临床视为医治黄疸的要药。
黄疸往往与湿热结合在一起,叫做湿热黄疸,表现为全身及眼睛均发黄,小便也发黄,每次排出不多,但去厕所的次数较多,学习更多中医请关注“福建民族医学网”公众号平台。
中医称这种黄疸为“阳黄”(颜色鲜明的属阳,晦暗的属阴)。
茵陈可以让肝胆脾胃的湿热从小便排出,让湿热从小便排出叫做清利湿热,使胆汁疏泄正常而使黄疸消退,就叫利胆退黄。
比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用治湿热黄疸,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苔黄干、脉弦数之阳黄证。也可以单用一味茵陈蒿,大剂量煎汤内服。
面色灰暗如烟熏样的症状,中医叫做“阴黄”。如果有手足冰凉等症状,中医认为是寒湿内阻,
这时候需用茵陈加四逆汤(干姜6g, 炙甘草炙6g,附子,炮,一枚(9g) 去皮,破八片,茵陈18g,组成),合为茵陈四逆汤服用。杰哥新开公众号“杰哥讲坛”请大家先行关注!
寒湿是与湿热相对的,但是都有湿,还是需要茵陈卓越的利胆退黄和利湿的作用,只是用热性的制附子和干姜来制约了茵陈的寒性,同时起到温阳祛湿的作用。
除了药用,茵陈的食疗价值也不错。来看一个健补脾胃、利胆退黄的食疗方子。取茵陈蒿25g,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g,白糖适量。
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适量白糖煮至粥成。
因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与健脾胃的粳米同煮粥,具有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彻底除根有很大帮助。
茵陈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茵陈蒿其实不止是治疗黄疸、肝炎的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茵陈还有抗氧化、扩张血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利尿、平喘、解热镇痛消炎等作用。
茵陈蒿作用较多,尤其是对肝胆作用极好,茵陈秉承了初春的“少阳升发之气”,所以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的作用。
肝火、肝胆湿热的一般表现:眼睛易发红、或干涩、失眠、头晕头痛、口苦口干、眼屎多,两肋胀胀的、容易发脾气。
肝郁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气儿不顺,长期的精神不舒畅,又发泄不出来,就会得肝郁。爱叹气、胸闷、嗳气。长期肝郁还会引起乳房结块。
茵陈还有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具体用法是;取茵陈蒿20~30克,加水300毫升,文火煎1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3天为1个疗程,顽固者可再服1个疗程。
不过,茵陈虽好,但是我们也应该合理使用,不能盲目追求药效就大量使用,如果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或上腹饱胀等现象。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有可能是茵陈食用过量,此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医治,以防出现更坏的情况,
茵陈的作用强大,只要合理使用,一定能帮助我们利胆、保肝,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多一道保护。
(0)

相关推荐

  • 分型看待!古方与黄疸型肝炎

    一.发黄类型的黄疸型肝炎 症状:一身皮肤和白眼珠都发黄如橘子色.胸胁苦满,食欲减退,呕吐,烦,大便干燥,小便黄赤严重有时如浓茶,腹胀满,舌苔白腻或发黄,脉弦滑数. 病因:湿热在里,蕴蒸肝胆,胆热液泄, ...

  •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柔肝利胆”的茵陈,还有哪些特点?

    茵陈,在古代最开始其实被人们当作柴禾烧火做饭,只是后来被发现其药用价值之后,逐渐将其和"柴禾"区分开来. 所以说,茵陈也是一味相当古老的中药,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茵栀黄,湿热阳黄用此方: 身目黄染腹微满,清热利湿退黄良.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

  • 经方应用之茵陈蒿汤医案

    导读 本方为湿热发黄口渴腹满之证治.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明主燥,太阴主湿.入里之热邪,有从阳明燥化,有从太阴化.热从燥化则大便干燥,小便数多,而发为阳明腑实之证:热从湿化,湿热相合,贝便少,头汗出,而 ...

  • 刘渡舟:谈治疗肝炎的经验—湿热类!

    今天  治疗肝炎的经验 2.湿热成毒 2.1湿热在肝 症状:口苦,胸闷,胁满或痛,饮食不振,恶闻荤腥,体疲无力,小便黄赤而短,脉弦细,舌苔白腻. 证候分析:肝有热则口苦.心烦:肝气郁则胁满,甚则作痛: ...

  • 胡希恕大柴胡合茵陈蒿汤医案

    [组成]柴胡24g,半夏12g,黄芩9g,白芍9g,枳实9g,大黄6g,栀子9g,茵陈蒿18g,生姜9g,大枣4枚. [加减法]若上证又见心中懊恼.发热者,上方再加豆豉18g:若大实满.小便不通者,加 ...

  • 急性病毒性肝炎——老中医寻觅的3个好用又...

    急性病毒性肝炎--老中医寻觅的3个好用又实惠的名方. 急性病毒性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见.黄疸的形成关键是湿邪. [治疗原则]:如热重于湿予清热通腑,利湿退黄:如湿重于热予利湿化浊健脾,佐以清热. 1 ...

  • 治疗肝炎的偏方

    治疗肝炎的偏方

  • 『名医经验』袁长津临证专栏疏肝解郁养血治肝郁头痛

    肝郁头痛皆与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有关,其头痛的发生常与情绪及生理变化有关.常伴有脾胃不和或心神不宁等症,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以头两侧胀痛为主,或偏头痛,或头顶胀痛,发作常与情绪及生 ...

  •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09)祛风解表代替疏肝解郁(治抑郁)

    109.祛风解表代替疏肝解郁 我读着古籍很疑惑,像麻黄.羌活.荆芥.防风这些解散表邪的风药,究竟是宣肺达表的,还是疏肝解郁的?因为这些解表药,一方面善达于肺表,另一方面属于风药,而中医认为风气通于肝. ...

  • 分享一个乳腺增生的药膳方,疏肝解郁,治养...

    分享一个乳腺增生的药膳方,疏肝解郁,治养结合,乳腺更健康! [材料]肉苁蓉,当归,赤芍,柴胡,金橘叶,半夏. [制法]将药材分别挑拣去杂质,洗净,晾干或切碎,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浸泡片刻,煎煮30 ...

  • 疏肝解郁方治老年痴呆症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柏子仁12克.浮小麦12克.白术12克.佛手10克.合欢花10克.当归10克.柏子仁10克.大率10克.香附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茯苳9克.      ...

  • 万病不离郁!用古方越鞠丸,疏肝解郁,治疑难病!

    越鞠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丹溪心法>卷三.为理气剂-行气剂.具有解诸郁之功效.主治六郁.症见胸膈痞闷,克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舌苔腻,脉弦. 歌诀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 ...

  • 支沟穴:疏肝解郁,治便秘!

    "支"的含义是树枝的分叉的状态,"沟"的含义是沟渠."支沟"的含义是指三焦经气血在此穴位像分叉的树枝一样扩散. <医宗金鉴>上指 ...

  • 土丁桂,见过吗?能清热利湿。解毒。治黄疸、痢疾

    土丁桂 来源产地 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土丁桂的全草.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于海拔300-1800m草坡.灌丛及路边. 分布于长江流哉以南各地及台湾. 别名毛辣花.银丝草.过饥草.小 ...

  • 【邹孟城:大柴胡汤-治黄疸肝炎】

    大柴胡汤治疗黄疸肝炎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治少阳阳明合病之方. 当今辨证治疗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等,每收捷效. 肝胆相为表里,甲胆乙肝同属于木,不仅于病理上可互相影响 ...

  • 山黄芪炖红枣治黄疸肝炎

    时间:2014-07-03 10:02:28 秘方:取山黄芪根,切短洗净,加红枣.冷水.先煮沸,再以文火炖熟,然后吃红枣和汁水,煮炖时,山黄芪红枣的比例为1:2左右.山黄芪多放一些也无妨,同一份山黄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