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心语 | 老人与牛

“把人家看大,把自己看小”也是一种高贵。只有具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和境界,人才会变得豁达,才会对事对人充满仁爱和宽容。

——徐扬生

老人与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
那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天地都醒了,油菜花和各种野花遍地都是,风吹过来,暖洋洋的。我照例去桥头集合,等待生产队长安排一天的农活。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安排我去放牛。

第一次去放牛,感觉挺新鲜的。管牛的是一位老人,大家都叫他S叔。S叔慈眉善目,腰弯得接近九十度,他驼背的身影很像那头牛。他不善言语,但待我不错。S叔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为人谦和,每次生产队里开会,他总是让我坐在他前面,我那时在队里可以说是地位最低的,外地来的一个毛头小子,但他坚持每次都对我谦让,总是说“你是知识青年,有知识的,我们没有知识,是没有前途的,村里要靠你们,国家要靠你们,你们要往前坐。”说得大家都很开心。

放牛远远没有我以前想象得那么容易。第一天下来,疲惫不堪,那头牛仿佛只听S叔的,对我甚是欺生。

那天中午时分,很闷热,老人说,把牛带去河里洗个澡。我去牵牛,但牵到河边,牛就停住脚步了。我拼命把它往河里赶,它就是不去。我只好上岸找到老人,“这牛怎么赶不动啊!”老人过来一看,对我细声说,“你是把它往河边那个淤泥潭里赶,那个潭虽然看不见,但很深,牛如果进去了,怕就上不来了……”老人把绳子往旁边一拉,顺势把牛赶往河的另一旁,这牛也很听话,一步一步走向河里,直到牛背都没进河水里去了。

我在旁边看了大概十几分钟,觉得很神奇,这牛还挺聪明的啊!以前,总觉得牛很笨,俗话说“笨得像头牛”。其实,牛一点都不笨。老人对我说:“牛只是不会说话,心里一点都不糊涂。”老人管牛管了一辈子,牛对他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他知道牛,牛也知道他。

吃过晚饭,我去牛屋放牛草,老人已在那里。牛屋在小桥的旁边,村民们都在小桥下边的小河里洗东西,小河两岸便是屋舍人家。干完活,老人常常在昏暗的牛屋外边搓绳(就是用手把稻草拧成绳子),我也常常搬个小凳子在旁边帮老人搓绳。我问老人,“牛怎么这么听你话?”他说,“牛其实对谁的话都听,你过几天就知道。牛对你也会很听话的。”我又问,“那牛为什么那么听话呢?”没错!牛对人是太好了,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要每天干这么多苦力。殊不知,老人给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那是因为牛总是把人看大,把自己看小的。牛的眼睛天生是这样的,哪怕是一个小孩,对牛来说,也像是看到一个巨人那样。白狗就不这样(绍兴人称鹅为白狗),白狗的眼睛会把人看小的,所以它碰到任何人都敢去咬,去追赶,虽然它比人还小。”我不知道这番话是真是假,但心里觉得很有意思,从一般眼睛构造的几何光学原理讲,这也不是不可能的,就拿人说吧,难道我们人看到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吗?
从科学上讲,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首先,我们只能看到可见光频率的物体,紫外和红外是看不到的。色觉本身是一种对电磁波粗略而碎块化的编码,而我们眼睛的电磁波是极化的和连续频率的,所以,很不真实。我们看到的红,未必是真的红,真的红我们也未必看得到。另外,爱因斯坦从车站广场的大钟上看到八点钟,而想象如果光速足够慢的话,他看到的八点,未必是真实的八点钟。
这说明,我们看到的未必一定是真实的。我们没有看到的,也未必一定不是真实的。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老人那番有关牛眼睛的话,其实很有哲学意义,尤其对年轻人的处世为人,更是如此。
“把人家看大,把自己看小”是一种谦虚。“虚能长学”,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时,才能开始做一些称得上伟大的事。为什么谦虚那么重要呢?因为人天生有一个臭毛病,习惯了把自己看大,把别人看小,不自觉地放大了自己的优点和功劳。所以,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谦虚”,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校正”,更忠实于“客观”。
“把人家看大,把自己看小”是一种智慧。苏格拉底说过,“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每年毕业礼毕,学生让我给他们讲讲离开校园后最要注意的事情,我常常会说,“无论你在哪里,永远记住你旁边有一个比你更聪明的人。”时时注意这一条会使我们一方面把心“虚”下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看“重”别人的观点,才能虚心好学。另一方面,当你知道身旁有一位比你聪明的人,你会谨言慎行,不敢胡说八道,这样就避免了许多犯错的机会。所以把自己看小其实是一种智慧。
“把人家看大,把自己看小”也是一种高贵。只有具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和境界,人才会变得豁达,才会对事对人充满仁爱和宽容。一个人如果老是想自己,讲自己,只顾自己,不顾旁人,怎么会有仁爱和宽容?凡事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是有道理的。如果把这顺序倒过来,就不行了。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把人家看大,把自己看小”。
我放牛的日子并不长。到了秋天的时候,队里的三头牛中有一头干活总是不够利索,S叔说那头牛太老了,干不动了,叫我手下留情,少抽鞭子,我有时候看它走不动,就干脆早早地把它牵回牛屋休息……过了几天,听队长说队里决定要把那头老牛杀掉。一方面它干不了太多活了,另一方面,村民们那时都吃不饱,杀了牛,还可以改善生活。
最后那个傍晚,我去牛屋,老人照例在门口搓绳。我进屋去放了一把牛草,那头老牛一只脚半跪在地上,昏暗的灯光下,依稀能看到它浑浊的眼光。我出门坐在老人旁边,帮着搓绳。那晚,老人没跟我讲一句话。
第二天早上,一开门,就听到很多小孩大人们欢乐的吆喝声,原来小河两岸都在分牛肉。全村只有老人和我没去领牛肉。
我照例去牛屋。门外的老人还在那里搓绳,门内的老牛不在了,已经带着谦虚和智慧离开了世界......
图 | 小野竹乔作品

xuyangsheng-

(0)

相关推荐

  • 散文 | 难锁乡愁一寸心

    难锁乡愁一寸心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故乡泥土分外香.顺着那条古道,穿过一道山谷,翻过一道山梁,那熟悉的山.熟悉的土地,就出现在眼前了.公路两边的山连绵不断,丛生的山杏树.山榆树叶子或红或黄,秋色渐浓. ...

  • 南洋十二年(十七)

    23.母子情深 为队里辛勤耕耘八年的大水牛病倒了.终于连站也站不起来了.小牛静静地依偎在牛妈妈身旁,不时㖭㖭牛妈妈脸.这是队里惟一的一大大水牛,年初生下了小牛犊,是头公的.生小牛的时候队干部和饲牛人都 ...

  • 李永江:”一家之副"(小小说)

    李永江七十多岁了,大孙女已经结婚生了孩子.他个子瘦小,头发花白,胡子拉碴,脸色像一张白纸.他没当过"一家之主",如今还是"一家之副",他喜欢"清闲&q ...

  • 散文||借 牛【征文】

    借   牛 潘宗旭||贵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牛年春节假期已是过半,有一句世说新语,叫做"假期余额已不足".是的,对于我来说,岂止是"假期余额不足",而是牛年来 ...

  • 散文||社 房

    社   房 蔡小平||江苏 人民公社年代,每个大队都有大队部,每个生产队也都有社房.我们生产队的社房,建在前后两个庄子的正中间,座北朝南,一排八间草房.墙是泥土垒成的,足有一尺二寸厚.每间屋檐下的南北 ...

  • 闪小说|王起作品《埋牛》欣赏

    [主编荐读] 作者简介 ★王起,原籍河北围场县,现住无极县,承德市作协会员,石家庄市作协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第一届小小说沙龙常务理事,主要喜欢小说创作,兼有散文.新老故事等,获省级奖 ...

  • 难忘那年除夕——那碗肉

    这是一个老四合院,一共住着四家.院子不大,最显眼的是北边一排房子中间摆放着两架柏木梯子,院中间有一棵永远长不粗的老梨树. 红红的对联贴在门上,自制的粉红纸灯笼挂在各家的屋檐下,照亮了整个小院,映照着贴 ...

  • 牛年话牛——远去了的“嘞嘞”

    牛年话牛--远去了的"嘞嘞" 作者:杨曙明 进入牛年有日子了,人们的祝福声声言犹在耳,"牛年大吉"."牛气冲天"."牛转乾坤&qu ...

  • 探访白马古村

    第一次到白马去,并不知道是古村落.二十多年前,有同事刚嫁到白马,一行几个年轻人随同事到白马去,是因为村后有条美丽的溪流.巨石跌宕,绿树掩映,流水清澈.间中有条小瀑布,瀑布下有个漂亮的水潭.夏季冲凉避暑 ...

  • 《长江丛刊》本期推介 ▏方 林:最后的牧歌(附:牛维佳“速评”)

    本期推介作者: 方林,本名姚在斌.大学期间即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毕业后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历任沙洋经济开发区主任.副县长.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近年致力于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汉水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