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体验自信

人们苦苦寻找的所谓“生命的意义”,往往来自于某种深刻体验 … …

—— 约瑟夫·坎贝尔

回到最初的那个“点体逻辑”,如果把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明”视为一个“体”,那么“中国品味”就是能够最佳呈现“中华文明”人文价值的那个“面”。而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体验”,则是贯穿这个“面”的“主线”,而“茶”则是这条“主线”上不可或缺的那个“点”。

切    肤    之    感

还是要提个问题:拥有品味之后,你会收获什么呢?

慢慢思考,我们开始。

既然是“体验”,那么道听途说或见诸于文字这种“二手货”就往往会使感受大打折扣,而中国的审美体系又统统是建立在亲自体验之上的,这也是为何早期的西方世界很难了解中国的原因之一。

中国菜再美味,你让一个吃过的西方人描述给另外一个没有吃过的西方人听,他也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你把“踏雪寻梅”的意境说的再高远,也不及带他设身处地的经验一回,去感受一把究竟什么是“寒香”。

再细腻的体验那就要算是具体的生活环境了。就以西方的教堂与东方的寺庙为例,它们都属于宗教建筑,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西方的教堂往往会坐落于一座城镇之中,并且有高高的尖顶。远远的就能看到它,让你能瞬间产生一种“马上到家”的感觉,——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

而东方的寺庙则大都没有过高的建筑设计,除一些具有国家功能的寺庙外,也大都选址于闹市之外,甚至隐没于山林云雾之中,—— 也就是说很多名寺古刹你是很难一眼就望到它的。

但你仍然能感知到它的存在,为什么?—— 因为那每日声声悠扬的暮鼓晨钟。

你看,同为宗教建筑,西方选择坐落于城镇中间,这当然有考虑到各个方向的教徒前来礼拜时的交通便捷性,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西方宗教的入世态度与存在的明确性,很直白。

相比之下,东方的寺庙则显然呈现出了一种出世思想,它的存在表现得更委婉、更含蓄,—— 让你在某个瞬间如清风拂面、溪水绕足一般感知到它的存在。相比之下,感受这一切它更需要你的敏感度。

再说园林。

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西方的花园要更规则,人为设计感更强,所见之处都是被抽象概括后的审美原则,如对称、渐进、标准形制、黄金分割等。而中国园林则少见这范式规制,而更多的则是一种舒适随性、自然而然的设计,—— 对,自然而然,这就是中国人在园林上的设计追求。它讲究的是“虽为人造,胜似天然”的境界,即人们漫步其间有回归自然之感。而且就在这游心放怀的过程中别具匠心的景致又会给你带来不时的惊喜。你会为身处其中而倍感惬意。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西方花园被定义为与主体建筑关联统一的设计部分,而中国园林则是独立于正式建筑之外的一种存在,—— 如果正式建筑被赋予了一种社会属性的话,那么园林则显然具有着一种个人属性,它是安放心性之地,是心灵的港湾,所以也更关注身临其境的感受。

所以说,西方的花园是用来参观的,而中国园林则是用来置身其中去体验的。

体    验   向    导

有倒是中国很多的传统领域都会讲个“门里”、“门外”的区别。

举个夸张点儿的例子,一外国人头回吃烤鸭,上来就白嘴吃了口鸭肉,—— 烫不说,还没什么滋味,又腻,嘴都糊上了;又赶紧舀了勺面酱搁嘴里了,—— 齁着了又;那白白的葱丝看着挺嫩,赶紧塞嘴里,—— 得,眼泪都下来了;赶紧再嚼块荷叶饼吧,—— 也没顾上喝水,差点噎住!

这是什么?典型的不会吃啊。虽然说起来像个段子,但这恰恰是我们当今时代的真实写照。

你若走不到那个位置,是断然看不到那座二层小楼的倒影的;若不是在一个月朗星稀时机恰当的时候,也决看不到那个“月挂闺窗角,佳人邀月明”的小景。那其中之美也就断难体味了。

这时,你需要一位向导,就像之于茶的 “开汤领品师”一样的向导,—— 他会带领着你去一步步践行体验,领悟品味。

咱还拿那只鸭子说事儿,—— 如果有人教您这荷叶饼怎么铺,鸭肉挑哪种,夹几片,怎么摆,葱丝配几根,这面酱怎么刷,这卷儿又怎么卷 … …

是不是会觉得特矫情啊?没错,马先生划分中国人的审美其中有个层次就是这“矫情”。您还别嫌弃,就这份矫情要真搁在那老外身上,他一定是乐不得哪!但您还真别以为自己就比那老外会吃,—— 多问您一句,这甜面酱您是刷在这荷叶饼上还是刷在鸭肉上?刷在鸭皮那边还是脂肪那边?那口感层次可都是不同的 … …

怎么样,不知道该迈那条腿了吧!没关系,实践出真知,—— 去试试,您也矫情一回!

同样“矫情”的还有这涮锅子:先涮啥,后涮啥,什么食材涮多久,是焯着涮还是压着涮,这锅汤里的讲究可大着呢!而讲究的终极诉求还是那个“口感体验”。所以很多人涮锅子总爱将一盘子涮货哭嚓一下子全倒进锅里,… … 而这说高了也只能算是吃,是谈不上品的。

嘿嘿,你是不是发现让我把你说得连这最稀松平常的涮锅儿都不会了!其实这倒算是有难度的,还是说个最简单的吧,不然起高了容易接不住 … …

“满汉全席”这老段子里有这么一段儿:“这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一口下去,这主食带菜都有了。那咱们就小锅煮饺子,煮几个吃几个,现煮现吃。再给您烫壶酒,咱们就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 …”

话说您当真这么吃过么?如果没有过的话,不妨一试,—— 值当的。

“开汤领品师”这个角色的功用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么有没有可能未来出现一种“美食领品师”、“味觉领品师”之类的职业呢?… … 很有可能的!甚至于一桌参翅鲍肚的酒席没配个领品师都显不出高档来。没让领品师带着吃过的美食你都不敢说自己吃过,至少是不敢说自己吃对过。

这不是开玩笑,美食也好,茶汤也罢,或是其他更多的审美领域,全世界都在期待体验这些最悠久的“中国品味”,而一次对的体验则是开启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所以他们一定需要向导,—— 体验向导。

而这也回答了开篇的那个问题:“拥有品味之后,你会收获什么?”

你将收获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认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热爱。

门    坎

中国品味的终极追求不是占有,而是我体验得到,我呈现得出 … …

“呈现得出”显然是技艺掌控者的职业标准,而“体验得到”则是对经验者的境界要求,—— 而一旦要涉及到核心部分,其实都是有门坎的。

古人技艺的传承讲究“秘传亲授”,玩赏讲究“私藏秘玩”,就是这个道理。

除去人为区分阶层归属的目的之外,掌握这种体验与呈现的能力其实也需要投注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去感悟,这才是导致门坎的根本原因。

就是说一次对的体验能够为你开启那扇门,让你看到那扇门后的瑰丽风景,而能否跨过那道门坎,真正迈进去,则还是要看你的造化与悟性了 … …

不管你来或是不来,我早已置身其中,流连忘返了 … …

当我们能够给予全世界一次对的体验时,我想他们也会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 而这是一种趋势 … …

这就是我所谓的文化自信,品味自信,体验自信 ~ ~

我正试图在“茶”这个文化符号上呈现出,并让人们体验到我们真正的“中国品味”。

再回应一下我的那位朋友,虽然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你还会对我所从事的茶行业前景盲目看衰么?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

  • 汤味极其鲜美,鸭肉酥烂入味,这道“药膳土鸭汤”是你想要的吗

    汤味极其鲜美,鸭肉酥烂入味,这道“药膳土鸭汤”是你想要的吗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文化自信

    时下创业圈儿里流行用"点-体"逻辑来分析你的职业是处于哪个产业链中的一环?权重比例?以及所在行业归属于哪个业态领域经济体?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进而评价你的职业前景. 就比如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品味自信

    唠叨之前,先问个问题:一个日日朝不保夕.三餐无着之人与一个世代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之人相比,谁对生活必需品的渴望最强烈?谁又更懂得这些日常之物的个中高下? 好了,我边讲着,您边想着 - - 话    说 ...

  • 开汤美学:汤感体验中的情感溢出

    琴.诗.书.画,常附庸于茶会.然时人多不知其故,而妄自搭配.或茶前.茗间抚琴一曲,也多是那早已烂熟于市井的四六之音:或茶罢须臾,便有请来宾中的书家挥毫泼墨,美其名曰"以资纪念",但 ...

  • 开汤美学:经历巅峰体验所体悟……

    你有过巅峰体验吗?在经历过巅峰体验后又能体悟到些什么呢? 体验往往是无法描述的,但体悟很多时候是可以表达的(虽然这受限于你的表达能力),何况还要借由这些体悟去点燃其他那些灵性者,--就比如你. 故而抛 ...

  • 开汤美学:体验控制

    我很倾心这样一类场景: 冰冷的空气,整个人都快冻僵了. 终于有了一杯热水,人可以坐在路牙子上休息一会儿. 这时把衣服调整得暖和些,围巾也裹得更紧些.映着光,映着不同的光,哈气也会变得五光十色,够我玩一 ...

  • 开汤美学:“倍速接收”与“常速体验”

    似乎已经习惯了倍速播放下的倍速收听与收看.比如听书.听时评.学习视频等,甚至有时为了解时下热剧的基本情节我也会倍速播放,两倍或者三倍. 那天要听一段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但忘记把倍速调 ...

  • 开汤美学:从味觉到直觉

    味    觉 口器作为低等动物阶段便已拥有的器官,主要工作是摄取能量物质(即食物).用来判别摄入物质是否具有摄取价值的味觉系统也便随之产生并开始发挥作用. 很多低等生物,可以没有听觉,可以没有视觉,但 ...

  • “开汤美学”创业者交流群主题分享

    其中三次的题目分别为: 一.开汤--茶的重新思考与解读 · 中国茶与日本茶.英式茶的对比: · 制茶者与饮茶者: · 茶之为茶的核心: · "标准开汤"小白版. 二.茶 -- 回归 ...

  • 开汤美学:去整体感受 … …

    上次我们提到孔子的儒家思想比较看重"整体感受",而我们之前也讲到过"体验的完整性". 这次我们就"整体感受"进一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