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说牛“玉器篇”——玩滑板、大马趴,没牛样儿才叫“真牛”!

牛是农耕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历来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对牛自然会赋予丰富的内涵。牛几乎涵盖了中华民族对于一切美好的向往,同样被中华文明赋予美好内涵的事物,玉自然也就成为了牛的重要表现形式。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一盘那些用美玉塑造的牛的形象。

金玉在身 心怀天下

“司辛玉牛”于1976年出土,高14厘米,宽25厘米,牛呈跪卧状,头部前伸,微昂首,双角后伏,双耳后抿,耳上有孔,细眉方目,额部阴刻菱形纹,鼻长且上卷,张口露齿,下颌刻“司辛”二字,“辛”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的庙号,这件玉器被认为是商王武丁馈赠给妇好的。

这是一只悠闲惬意的牛,头部前伸,长眉方目,跪卧于地,全身布满云纹,像一幅静默的艺术剪影。司辛玉牛,珍藏于国家博物馆,跨越数千年来到今天。

商代的良工巧匠们深谙随物赋形的道理,将这块大理石雕琢成跪卧状,形象温顺,酷似青玉。憨态可掬的玉牛,毫无顾虑地追求写实与可爱,双角后伏,双耳后抿,仿佛在等待着主人的轻抚。

牛卧富贵驮宝来。自古以来,卧牛寓意着辛勤劳动后的快乐与安详,中国人将财源滚滚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卧牛身上,卧牛雕刻也被视为安家镇宅的灵物。

象征主人军政地位的“妇好铜钺”

司辛玉牛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她年纪轻轻就拥有自己的财富、封地甚至拥有实力强大的军队,不仅财富自由,而且事业也相当独立,这恐怕是连一代女皇武则天都无法比拟的强势,司辛玉牛所代表的意义的确非凡。

站起来才是真牛

牛的艺术形象最晚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西周之前的玉牛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都是趴着的。甚至还出现过下图这样真牛做不出来的高难度动作“大马趴”。

直到西周早期,玉牛才站了起来。这只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商睌期至西周早期玉牛,玉质特别,一半为碧绿色,一半为浅赭色,绿色的部分,局部还附有铜绿锈。琢一半蹲半站的牛,方形眼,角、耳全,尾巴下垂,口部至下巴处有一圆穿,可供穿系。

从现有的文物看来,在西周初期,水牛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也许“圣水牛”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再是猛兽,而是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

“爱运动”——真牛!

长7厘米、宽2.2厘米、高4厘米,青玉,墨绿色,虽然玉质较钝是这个尺寸,加上生于西周时期的“年龄”,听起来不算是特别奇怪,但闻名不如见面,这只玉牛的动作绝对算得上是极品了。

这只角尖朝后的牛,一看之下应该属于战斗力强悍的水牛。水牛倒也不是十分稀奇,奇特之处在于,这头牛既不是站着,也不是跪着,而是半趴在一块平板上,这块奇特的平板,下面有“轮子”,上面还有个“操纵杆”。

不管怎么看,这头三千年前的“猛兽”似乎都是在“玩滑板”……

尽管被现代研究者认为是一头用于祭祀的“牺牲牛”,但问题是,如果是一头已经牺牲的牛,那前腿为什么还能只靠蹄子支撑?如果是一头尚未牺牲的牛,为什么要用“操纵杆”支撑着脖子呢?更奇怪的是,平板下面的“轮子”又是干什么用的呢?

我在故我牛

它是唐玄宗时期邠王李守礼的私人收藏?还是唐德宗时期租庸调使刘震管理的皇家库藏?人们莫衷一是。但它作为一件材质珍稀、工艺精湛、姿态华贵的艺术珍品,可称得上是唐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印记。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由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造型生动像极了兽角的形状。它的前部被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兽嘴塞子镶金,起到非常显著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取下塞子,就可以从这儿流出。头上的一对羚羊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与杯身连接,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处地装饰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

镶金兽首玛瑙杯材质罕见珍贵,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更是因为工匠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细微处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文物增值的一个重要砝码是“上邮票”,而牛形玉器中,镶金兽首玛瑙杯是极少数上过邮票的玉器。

2018-11 丝绸之路文物(一)4-3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有关镶金兽首玛瑙杯的产地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但镶金兽首玛瑙杯的造型与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极为相似,已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

在我国,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跟镶金兽首玛瑙杯类似的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传言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其出土也正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