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政策信号!中国一月两度动用国家储备

文/周锐

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将风险向国内传导,面对铜铝锌等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带动PPI涨幅一度涨至9%,中国官方采取了多项措施,显示出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决心。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国家储备库”两度打开大门,向市场低价投放铜、铝、锌等物资,希望以此为涨价预期“降温”,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回归。

虽然当前市场仍不乏看涨的预期以及大量参与投机炒作的游资,但近期频繁出台的调控措施表明,官方对于实现保供稳价的政策目标充满信心:

——在物资方面,经过多年建设,当前国家储备物资家底充足;

——在政策方面,除了投放储备,官方政策工具箱才刚刚打开;

——在打法方面,储备投放不会是例行公事的举措,而是一种针锋相对、露头就打的安排。

全新投放规则:直达实体,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市场调节是国家储备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历史上,中国官方曾多次运用储备吞吐调节功能抵御经济风险,保障供应安全。

2021年初以来,受全球疫情持续演变、供需恢复较不均衡、流动性泛滥和投机炒作等因素叠加作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向国内传导,一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受市场关注的“风险点”。

5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大宗商品连续摆上国务院常务会的桌面,显示了任务的紧迫性!

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储备市场调节作用”这一招被再度祭出。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决定分批次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铜铝锌。而为了最大程度放大物资投放所产生的效果,官方在投放规则的设计上作出了“低”、“实”、“小”三方面特殊安排。

“低”体现为价格落差。虽然为了尽可能兼顾政府调节与市场机制的效能,此次投放采取企业公开竞价的方式来进行,但官方为这一轮的储备投放设置了低于市场价的“天花板”,通过规则引导使得企业有机会能够以较低价格成功竞拍。

“实”体现为锁定实体。为了避免有企业低价拿货后高价出货套利,此次投放明确要求面向加工制造等实体企业,同时尽可能把可能“赚差价”的贸易商等中间环节排除在外,此外还采取“售后追踪”的方式,防止有企业囤积居奇。

“小”体现为服务小微。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除了整体推升通胀压力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向中下游企业传导后,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许多企业不敢买就只能消耗库存,以牺牲“可持续”换取“可负担”。

为此,本轮投放在规则上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通过让“标的”尽量零碎等方式,帮助中小加工制造业企业充分参与,为其提供一个补充库存的机会窗口,切实缓解生产经营压力。

一月两度投放:效果显现,将抑制价格上行动力

7月5日,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通过网上公开竞价方式,向市场投放了国家储备铜2万吨、铝5万吨、锌3万吨。共有超过200家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参与该次竞价,投放的铜铝锌储备全部成交。成交价格分别较当日国内期货价格低3%至9%不等。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司司长徐高鹏透露,第一批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初步达到预期目标。市场普遍认为,储备投放释放了国家开展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积极政策信号,稳定了价格预期,投放公告发布后市场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跌。

考虑到当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仍处高位,不少企业对于降低原材料成本的需求仍较迫切,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7月21日又开启了第二批国家储备铜铝锌共计17万吨的投放:其中铜3万吨、铝9万吨、锌5万吨。

对于本轮投放的效果,市场分析人士也表示值得期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主任段绍甫分析说,首批铝、锌投放给市场带来清晰价格信号,政策导向非常显著,对降低价格上涨预期发挥了明显作用,有利于缓解局部地区库存降低压力。

他表示,从刚刚公布的第二批储备铝投放规模看,比首批增长近1倍,预计将对市场价格预期产生一定影响。当前,铝仍处于传统消费淡季,预计随着需求持续小幅转弱,叠加国家储备投放效应,预计国内铝锭库存将进一步增加,对铝价产生一定下行压力。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研室副主任赵武壮分析说,首批国家储备铜投放,释放了明显政策信号,市场有效供应增加,下游加工企业原料采购压力得到缓解,对保障部分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降低成本起到了一定作用。另外,国家储备铜投放,促使市场情绪降温,价格呈现回落态势。

当前继续投放国家储备,可适当增加市场供给,减缓后续部分铜冶炼厂检修对市场供应影响。尤其是,随着国内铜进入传统消费淡季,适当规模投放储备有利于抑制市场价格上行趋势。

升级调控能力,投放优化安排推出配套政策

除了进入市场影响供需的“实物”,官方对大宗商品市场的调节力度还将通过两个方面来提升。

首先是投放政策的优化。

——投放规则会不断完善,徐高鹏介绍说,为更好实现储备投放的政策目标,官方对第一批储备投放进行了总结评估,修订完善了竞价规则,使之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成功竞标,进一步增强储备投放的公平性。

——投放机制也会更加灵活。第一次投放后,很多市场人士猜测官方的投放频率是一月一次。据悉,未来官方将综合考虑市场走势、供需形势等方面变化情况,继续不定期向市场投放储备,每批次投放规模也将视情调整,以便引导价格进一步合理回归。

其次是配套政策的推出。

除了国家储备铜铝锌的投放,官方的政策工具箱才刚刚打开,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持续高企,官方不仅会继续投放储备,还会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出。

据悉,从今年8月1日起,中国将施行《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行为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规定价格指数行为主体应独立于价格指数所反映的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直接利益相关方,强调价格主管部门可对价格指数行为开展合规性审查,对不合规行为采取惩戒措施。

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新规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重要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的合理形成,推动中国价格指数市场健康发展。这也被视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组合拳”之一。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周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