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一章

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王弼注: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

今译:不知道人的思维、思虑是不足以被完全依靠的,就是犯了错误。

备注:(淮南子《道应训》:“秦穆公兴师,将以袭郑。蹇叔曰:‘不可!臣闻袭国者,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为其谋未及发泄也,甲兵未及锐弊也,粮食未及乏绝也,人民未及罢病也,皆以其气之高与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威。今行数千里,又数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重图之。’穆公不听,蹇叔送师,衰絰而哭之。师遂行,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秦师而宾之。三帅乃惧而谋曰:‘吾行数千里以袭人,未至而人已知之,其备必先成,不可袭也。’还师而去。当此之时,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昔吾先君与穆公交,天下莫不闻,诸侯莫不知。今吾君薨未葬,而不吊吾丧,而不假道,是死吾君而弱吾孤也,请击之。’襄公许诺。先轸举兵而与秦师遇于殽,大破之,擒其三军以归。穆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故《老子》曰:‘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

原文: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今译:只有以具有偏见、我执为弊病,所以就不会有偏见、我执。圣人没有偏见、我执,因为他以具有偏见、我执为弊病,所以没有弊病。

备注:(1、韩非子《喻老》:“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

2、苏辙《老子解》:“道非思虑之所及,故不可知。然方其未知,则非知无以入也。及其既知而存知,则病矣。故知而不知者上,不知而知者病。既不可不知,又不可知,唯知知为病者久,而病自去矣。)

全文今译:

知道人的思维、思虑的局限,是有智慧的;不知道人的思维、思虑是不足以被完全依靠的,那就是有了偏见、我执。只有以具有偏见、我执为弊病,所以就不会有偏见、我执。圣人没有偏见、我执,因为他以具有偏见、我执为弊病,所以没有弊病。

(0)

相关推荐

  • 由余归秦

    公众号后台发送"大学"获取往期节目 秦穆公崛起,威望日隆,雄踞西北边疆,使当时尚处原始游牧生活的西戎等部落大为震撼.戎王便派了一位重要的人物由余,东来秦国观察. 史载:由余,其先晋 ...

  • 莒、邾、郳世系

    莒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31年] 1.嬴兹舆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年] 2.不详[公元前?-公元前?年] 3.不详[公元前?-公元前?年] 4.不详[公元前?-公元前?年] 5.不详[公元 ...

  • 道德经详注第八十一章

    原文:信言不美, 王弼注:实在质也. 今译:实际的在内在的本质,而不在于外在的言语. 原文:美言不信: 王弼注:本在朴也. 今译:根本在于真朴. 原文: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王弼注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王弼注: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无身无私乎?自然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三章

    原文:勇于敢则杀, 王弼注:必不得其死也. 今译:必然不得好死. 原文:勇于不敢则活. 王弼注:必齐命也. 今译:必然能够寿终. 备注:(淮南子<道应训>:"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 王弼注: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 今译:不明白如何处理契约,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形成大的仇怨.而以德来调和,关系或感情之前受到的破坏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王弼注:强兵以暴于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今译:强大的武力是以暴力的毁伤作用于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五章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四章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王弼注:诡异乱群,谓之奇也. 今译:诡诈.特殊.引起社会动乱的人和事,就叫做奇. 原文: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二章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王弼注:清静无为谓之居,谦后不盈谓之生.离其清静,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故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已知大道,而不表现出来,这是最高明的德.知大道而不表现,这也是大智若愚的内容之一.为什么为表现出来?大道不是求物利的工具,所以不用表现出来让人赞赏.真知,是透彻之知,透彻之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