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这6大城市将角逐国家中心城市
关于我国第十座国家中心城市花落谁家的讨论,自从2018年2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明确提出建设西安为国家中心城市以来,已经长达1081天没有新的国家中心城市被批复,而这近三年的时间中,先后有包括沈阳、济南、青岛、杭州、南京、长沙、福州、厦门和南昌等9座城市通过不同文件发声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以上城市在未来5年内谁有望最终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盘点对比和总结。
地理论
在我国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最初的定义当中,要求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在我国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解读这句定义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关键词是“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也就是指国家中心城市是其所在区域内金融性、文化性、交通性、科技性、贸易性、医疗性、教育性、对外交往性等方面中心与枢纽。
目前哪座城市能够达到?
杭州和南京地处长三角地区,在这个地区中上海是当仁不让的中心与枢纽,不过上海是既定的国家中心城市,因此杭州和南京无需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就如同成都之于重庆,杭州和南京之于上海同样是可以从中再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然而长三角地区区别于四川盆地的整体贫瘠。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而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和江苏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49899元和41400元,如果不计入直辖市,只计入省份来看两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位,而近年来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成都、西安和郑州所在的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以及河南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319元、24703元、24666元和23903元,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正基于此,以上地区内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首先的确符合所在地区的经济、交通、教育、医疗、对外交往中心的中心性,其次是真的需要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发挥其中心和枢纽作用,带动起所在区域发展。
这一点从这五座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文件中就能找到答案:
2016年4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明确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和2030年,重庆成都核心城市区域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崛起,这些区域性中心包括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川南城镇密集区、达万城镇密集区。
2016年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明确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1月,发改委复函要求武汉加快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意见》指出武汉城区人口居全国沿江城市第三位、地区经济总量居第四位,但呈现“一城独大”、“大而不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推动中西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构筑内陆开放平台,纵深拓展国家开放总体格局。
同月,发改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见》指出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郑州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2018年2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西安已发展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核心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要求西安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从上述成都、武汉、郑州以及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来看,其都源于4座国家城市之于背后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中原城市群以及关中城市群这四大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
4座国家城市所在的4个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区域内一城独大、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客观经济发展现状不容忽视。
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给予上述4座城市赋能,补短板的同时带动周边城市群加快发展,并且对于4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具体性要求。
以上4座城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后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城市自身提出规划申请、所涉及省份高度支持并上报国家审批,最终实现国家批复。
例如西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辐射带动的不仅仅是陕西省,还包含了甘肃省和山西省部分地级市,因此在《规划》获批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是同时发文给陕西、山西以及甘肃三省,并要求三个省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作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发现,国家中心城市本身已经有了标准答案,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重庆(上述5座城市在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2010-2020》中已经被明确确立)。
因此我国目前关于国家中心城市有两个概念:
第一、已经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
第二、已经获批着手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
前者即城市自身的金融性、文化性、交通性、科技性、贸易性、医疗性、教育性、对外交往性名列全国前茅且综合全面;后者则是地处发展不均衡省域内的特大城市,通过自身在金融性、文化性、交通性、科技性、贸易性、医疗性、教育性、对外交往性补充短板后可以有效带动省域内其他区域发展从而获批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再来看目前公开表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9座城市,在笔者看来杭州和南京在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对外交往中心等方面的中心性非常均衡,且所地处的浙江省和江苏省也无需依靠省会城市带动发展,因此杭州和南京当下乃至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非建设。
其他城市中沈阳、长沙和南昌所在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肩负了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这三座城市目前在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对外交往中心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短板,其中沈阳近10年来经济发展失速,全国经济排名从19名下滑至32名;长沙所处的中部地区向北和向南分别是两座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和广州,前者获批建设后者确定,向西的贵阳则与成都重庆两座国家城市接壤,向东的南昌自己也提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因此对于长沙来说,唯有加速优化带动全省发展才能最终直接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另外四座城市则来自两个省份,分别是山东省的济南和青岛以及福建省的福州和厦门,笔者最看好这4座城市中的济南,原因在于过去20年济南的GDP全国排名趋于稳定(20-23名之间),其次是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进入编制阶段,而济南是黄河流域上自西安、郑州外的最大城市,且在2020年济南市主动出击赴郑州、西安考察学习,加快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济南贯彻落实。此前4个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获批的背后是区域性发展规划的获批,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刚被确定的国家新战略,整个黄河流域如果由三个特大城市+三个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支撑,将会加快推进战略实施促进黄河流域发展。
相对比济南,福州当下并无重大战略作为支撑,因此在经济旗鼓相当的背景下,福州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弱于济南。
而作为与济南、福州同省的青岛和厦门最终争夺的是直接确立国家中心城市或因为其临海的地理特性发展国际性城市,而非伴随国家战略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然这两座城市当下来看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然而当时间发展到2020年底,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创角逐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6个城市角逐国家中心城市
2020年是关键年,即我国“十三五”规划的达标年和“十四五”规划的确立年,这意味着未来五年(2021年-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是各省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规划制定起步年。
在前面我们也提到所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均是得到了所在省甚至临近省的支持后上报最终获批,那么未来5年有哪些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其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呢?
截止到2020年1月中旬,全国共计有29个省市自治区对外发布了“十四五”规划(新疆、西藏暂未公布),其中有5个省份明确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
分别为:
1、江苏:加快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加快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打造苏通、锡常泰等跨江融合发展城市组团,推动南通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2、浙江: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开展中心城市赋能升级行动,强化全市域统筹,积极有序稳妥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提升设区市城区规模能级,提高资源统筹配置和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能力,增强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功能、人口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
3、山东: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蹚出路子、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4、安徽:全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高起点建设合肥滨湖新区,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
5、辽宁:沈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能级,提高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
从以上五省份“十四五”规划可看出,江苏省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浙江省培育杭州和宁波为国家中心城市、山东省加快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安徽省支持合肥向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辽宁省则将沈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而此前其他公开提出培育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份此次在“十四五”规划中:
1、云南省提出推动形成昆明区域性国家中心城市;
2、山东省加快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3、福建省推进厦门和福州建设现代化国家城市;
4、湖南省则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增长极;
5、江西省做强做大南昌都市圈,推动南昌彰显省会担当、增强省会功能;
6、吉林省努力打造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城市群,形成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推进长吉、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未来五年,南京、杭州、宁波、济南、合肥与沈阳这6座城市将分别以争创、培育、建设和定位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并写进所在省的“十四五”规划,其余昆明、青岛、厦门、福建、长沙、南昌和长春7座城市所在省份并未将国家中心城市列为“十四五”规划目标。
在最新的《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中,杭州和南京的综合中心城市排名分列第9和第10位,相较于2019年分别上升了1位。其他分项排名中:杭州和济南在国家贸易中心城市中上升7位、同时在国家医疗中心城市中两座城市再次上升4位,表现可谓旗鼓相当,其他城市中宁波在国家交通中心城市排名中上升8位。
未来5年,最终哪座城市能够被认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又有哪座城市会被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