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借钱却不花,藏在柜子里按时还款,靠此成亿万富翁

引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纵观中国历史的长河,推行节俭的皇帝大多都是在历史留下好名声的贤君,譬如清末的道光帝,他的节俭在历史上都是出名的,他还没有登基随着父皇一同微服出访的时候,看到祖父简朴的生活环境大为触动,他认为一个好的君王,应该带着天下子民一起节俭生活,他登基后确实如此,而且他兢兢业业的处理政事,无奈清朝的弊病早已积重难返,大势已去的清王朝最终仍然走向灭亡,但道光帝的努力也不可否认。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早已不知道“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朴实道理,浪费早已成普遍之景。然而曾经就有一个人,他借钱却不花,把这些钱都积攒起来,最后成为富翁。

漫漫前路长

有着特别思维的人名叫黄楚九,于1872年出生在浙江,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中医,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药铺,而黄楚九的父亲十分善良,药材得定价基本都是成本价。而且那个年代动乱不堪,有许多穷苦百姓,他们的生活都十分得凄苦,父亲每每一见到这种人家,看病和药钱基本都分文不取。

父亲没有商业头脑也没有发财的心思,只是踏踏实实,安分守己的治病救人,药铺虽然一直都在赔本,但是父亲的好名声却越传越远,慕名而来的病人也越来越多,黄楚九从小就见过无数的疑难杂症,父亲的教诲和做法,对黄楚九产生十分大的影响,从小接受着中医文化的熏陶,让他对中医中药有着十分大的兴趣和领悟。

后来父亲病逝,母亲就带着黄楚九离开家乡,去上海生活,他们的谋生工作则是卖药的老本行。黄楚九来到上海,两手空空,身上只有一本家传医术书,但由于黄楚九从小耳濡目染,对许多中药的功效了解透彻,加之父亲的悉心教导,他的医术也是有精湛。加之黄楚九有着不俗的商业头脑,他常常去人多的街头卖药,他能言善道的本领使得母子俩很快在上海扎根生存。

黄楚九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打算开一家药店,可他发愁资金该从何处找寻,而关于资金黄楚九想出一个办法,向富家子弟借钱,并算一定的利率。对于富家子弟而言有利可图,而对他自己而言又是解决一个大问题,开店赚钱还借款,这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听闻,黄楚九的想法可谓超前又勇敢。

富翁之路

黄楚九凭着自己的人脉找到几个富家子弟借钱,并承诺高昂的利息,富家子弟一听利滚利的好办法,当下答应他。黄楚九就这样开下属于自己的一家小店,在那个动荡的时局下,商铺若没有一定的经营技巧或是过硬的后台,很难在市场上存活下去,而黄楚九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开拓属于自己的中国市场。

那时的中国正受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中国人都更爱用西药而非中药,中药市场更是举步维艰,而黄楚九没有固步自封,反倒是顺着形势收购几家西药店,生意越做越大。在1890年时,黄楚九发明了一个名为“艾罗补脑汁”的药品,而这个药也是由药房直接煎制完成,而非自己在家熬药,这种简易方便的方式使得药品大受欢迎,而黄楚九也凭着这股热潮一跃成为上海富豪。

黄楚九在不断开拓药材市场的同时,也在向其他不同领域发展,而这些本金依然来自他自创的利息法,而他每次按时还款且利息也高,使得许多人愿意借钱给他。直到最后,黄楚九涉及产业包括房地厂,娱乐业等许多领域,对中国早期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可惜他只活到五十多岁就突发心脏病去世,而他庞大的商业也是被子孙所继承。

结语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节俭是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应该倡导的美德,黄楚九用自己的智慧加上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成为人人羡慕的富豪,他的财富绝非一夕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成就,在当下物质丰富的年代,我们在购物的时候应该多做减法而非加法,避免浪费就是最大的节约。

参考资料:

  • 《墨子·辞过》

  • 《治家格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