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卫生学
军队卫生学
1. 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 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色素沉着作用B. 红斑作用C.兴奋作用
D. 杀菌作用E. 抗佝偻病作用
2. 夏天, 南方部队在室外训练, 为了预防中暑应首先选择下列哪一项气象因素指标
A. 有效温度B. 干球温度C.三球温度指数
D. 相当温度E. 干湿球温度
3. 部队水源卫生流行病侦察的主要内容有
A. 卫生地形学侦察%% B. 卫生流行病学调查C. 水源水质检验
D. 水源水量测定E.以上都是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A. 患者地区性明显, 与供水范围一致
B. 无职业、性别、年龄区别
C. 暴发流行, 症状一致
D.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在最短潜伏期以前
E. 与水有关, 控制污染源和加强净化消毒后,疾病可迅速控制
5. 对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之一是
A. 总大肠菌群每100mL 不得检出B.不得有病原微生物
C. 总硬度不得大于450mg/L D. 不得有异味异嗅
E. 以上都不是
6. 每1mL 饮用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检出了350 个菌落, 它表示
A. 可能有致病菌B. 每1mL 水中有350 个细菌C.水质可疑污染
D. 清洁水源水E. 可能有大肠杆菌
7. 在生活饮用水和战时饮用水两个卫生标准中,以下哪一项指标的卫生学意义是不同的
A. 色B. 总硬度C.放射性物质D. 细菌总数E. 氯化物
8. 连队卫生员对营区内浅井水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每周进行一次水质检验, 应选择哪
一项指标
A. pH 值B.氨氮C. 大肠菌群D. 总硬度E. 混浊度
9. 部队在野外驻训, 为保证饮用水氯消毒效果最常用的措施是
A. 提高水温B. 降低水的pH 值C.选择杀菌力强的氯制剂
D.控制加氯剂量和接触时间E. 以上都是
10. 下列含氯的化合物, 有一个不是氯化消毒剂
A. 液态氯B. 氯胺C.漂白粉D. 二氧化氯E. 次氯酸钠
11. 以下有一项不是影响氯消毒效果的因素
A.水的硬度B. 水的pH 值C. 水的氨含量
D. 水的有机物含量E. 水的温度
12. 加氯消毒后, 水中余氯的类型取决于
A. 水的硬度B. 水的pH 值C.水的氨含量D. 水的碱度E. 水的温度
13. 部队人员进驻密闭坑道后, 空气条件逐渐发生变化,其中影响部队人员停留时间的主
要变化因素是
A. 空气感官性状变差B.空气二氧化碳升高C. 空气氧含量降低
D. 空气相对湿度增加E. 空气微生物数量增多
14. 在密闭坑道, 点燃的蜡烛自行熄灭时,此时, 空气CO2 浓度大约是
A. 0.1%浓度B. 1%浓度C. 2.5%浓度
D. 3%浓度E. 5%浓度
15. 婴幼儿必需氨基酸除了成人的8 种之外, 还需要
A. 色氨酸B. 蛋氨酸C. 组氨酸D. 亮氨酸
16. 下列哪项不影响基础代谢率(助理不要求)
A. 年龄B. 性别C. 体表面积D. 民族
17. 我国陆军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总量的适宜百分比
A. 11%~13% B. 12%~15% C. 30%~50% D. 25%~30%
18. 海军人员膳食中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
A. 20%~25% B. 12%~15% C. 25%~30% D. 30%~35%
19. 进入以下哪种环境, 脂肪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A. 寒冷B. 高原C. 高温D. 以上都是
20. 在炎热环境中, 补水的同时应注意增加() 的补充
A. 蛋白质B. 脂肪C. 矿物元素D. 碳水化合物
21. 高原环境营养应保证( ) 供应, 以提高动脉血氧含量
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以上都是
22. 以下低照度作业人员的膳食指导原则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 经常食用含维生素A 丰富的食品
B. 补充鱼肝油丸是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C. 保证机体良好的蛋白质营养状态,优质蛋白质占30%
D. 提高动物性食品供应量
23. 战斗飞行人员的膳食要求中, 那一项是错误的★
A. 营养丰富B. 数量多C. 易消化D. 口味鲜美
24. 舰员在高温条件下可使体内某些维生素的消耗量增多,以下哪种维生素流失最多★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C
25. 超强体力劳动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中, 哪个是错误的
A. 动物性脂肪高于植物性脂肪B. 足量维生素A
C. 新鲜蔬菜D. 保证饮水
26. 有研究报道, 微波可引起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的改变,请问以下哪种物
质不能减轻这种损伤
A. 锌B. 饱和脂肪酸C. 维生素E D. 硒
27. 以下对军用食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军用食品所含的能量和营养素要符合军人膳食供给量标准
B. 军用口粮必须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食用方便的特点
C. 军用食品是用于军队作战时饮食保障的基本生活资料
D. 通用食品主要包括军用罐头和压缩干粮
E. 远航食品是海勤、空勤人员远航时的专用食品
28. 要求军用食品在非冷藏条件下的保质期为
A. 一年B. 两年C. 18 个月D. 三年E. 3~5 年
29.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下述哪种食物而引起
A. 有毒食物B. 腐败变质的食物
C. 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D. 动物性食物
30. 食品的感生放射性主要来自于
A. 粮食B. 油脂C. 蔬菜与水果D. 食盐
31. 黄曲霉毒素中毒, 主要靶器官是
A. 肾脏B. 骨骼C. 卵巢D. 肝脏
32. 以下指标中常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的是
A. 挥发性碱基总氮B. 二甲胺与三甲胺
C. 菌落总数D. K 值
33. 某部食堂午餐后, 多名战士出现口唇青紫,且有头晕、无力、腹痛、腹泻等症状。调
查发现午餐食用大量自制泡菜。首先应考虑此中毒为
A. 毒蕈食物中毒B.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C. 细菌毒素性食物中毒D. 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34. 静态作业氧消耗量最突出的特点是
A. 供氧少B.作业停止后氧消耗反而升高C. 需氧少
D. 氧消耗水不高E. 不出现氧债
35. 《军事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JB 1336-92) 的分级主要依据是
A. 肺通气量B. 心率C.能量消耗D. 最大摄氧量E. 排汗量
36. 以下除哪一项外, 均为训练良好的表现
A. 每搏量输出量增加B. 训练时呼吸深度增大为主, 频率为辅
C. 静息心率较低D. 训练时脉压差增大
E.恢复期心率值较高
37. 训练有素的战士, 劳动时的血压变化为
A.收缩压升高B. 舒张压升高
C. 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D. 舒张压和收缩压比值增大
E. 舒张压和收缩压比值变化不大
38. 军队卫生学中所说的“气象因素” 除一项外都是
A. 空气温度B. 相对湿度C.空气离子
D. 太阳辐射E. 气流气压
39. 某部队机关的女打字员, 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视物模糊等, 该打字员表现属于何种类型疲劳
A. 暂时性疲劳B. 智力性疲劳C. 全身性疲劳
D.个别器官疲劳E. 技术性疲劳
40. 冻结性冻伤未融化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37℃温水浸泡复温B. 0.1%洗必泰液浸泡复温
C.42℃温水浸泡复温D. 自然复温E. 雪搓
41. 在气温38℃的炎热夏季, 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A. 辐射B. 传导C. 对流D. 蒸发E. 对流与蒸发
42. 体温仍处于正常状态的中暑病是
A. 热射病B. 日射病C.热痉挛D. 热衰竭E. 中暑先兆
43. 机体热习服后生理指标发生变化, 但下列有一项是错误的
A. 肛温和皮温升幅下降B. 心率稳定
C. 自觉症状减轻D. 心功能增强, 肌肉工作能力提高
E.汗液中NaCl 含量增加
44. 高原低氧环境下劳动能力下降的原因, 除一项外其余都是
A. 心肌缺氧B. 劳动时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C. 最大摄氧量下降D. 肺最大通气量下降
E. 机体摄取氧和运输氧的功能不能满足需要
45. 噪声耳聋在病变性质上属哪种类型
A. 神经性耳聋B. 传导性耳聋C.感音性耳聋
D. 混合性耳聋E. 过敏性耳聋
46. 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A. 前庭器官障碍B. 视觉紊乱
C.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D. 骨骼肌损伤
E. 免疫功能低下
47. 微波波段中以哪一种危害最大
A. 毫米波B.厘米波C. 分米波D. 超短波E. 中短波
1. C (解析:紫外线A 段有色素沉着作用, B 段有抗佝偻病作用、红斑作用和提高机体
免疫水平, C 段有杀菌作用, 而没有兴奋作用。)
2. C (解析:有效温度是气温、气湿和气流综合作用人产生的感觉温度,没有考虑辐射
热的影响; 干球温度只能测量空气温度,没有考虑气流、气湿和辐射影响; 干湿球温度仅测
定气温和相对湿度; 相当温度反映低气温和风速共同作用的感受;而三球温度指数是概括气
温、气湿、气流、热辐射综合作用的指标,作为接触热的强度评价指标, 主要用于室外。)
3. E (解析:部队战时或野营时, 组织进行水源卫生流行病侦察,不论侦察的规模的大
小, 都必须包括卫生流行病学、卫生地形学、水质检验和水量测定四项内容。)
4. D (解析:“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在最短潜伏期以前” 不是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5. B (解析:总大肠菌群每100mL 不得检出是微生物指标的要求;总硬度不得大于
450mg/L 是化学指标的要求;不得有异味异嗅是感官指标的要求,只有“不得有病原微生物”
是生活饮用水基本卫生要求之一。)
6. C (解析:菌落总数的卫生意义是说明存在有机污染,有机物是细菌的存在条件, 并
不反映有致病菌可能, 也不反映有无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100%长出细菌, 而
只是一部分; 不反映有无致病菌;题干问的是饮用水, 而不是水源水; 菌落总数增多, 超过
饮水卫生标准的限值, 说明水质可能受到污染。)
7. C (解析:备选答案A、B、D、E 指标的卫生意义在两个“水标” 中是相同的,放射
性物质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是指自然界水的本底值和放射性废弃物的污染, 而在
“战时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 指在战时敌人施放核武器的放射性落下灰的污染。)
8. B (解析:氨氮是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产物,是污染指标, 测定方法简便, 便携式简易
的试剂管比色法, 可以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定;大肠菌群检测需要较复杂设备, 在连队的条
件难以检测, 其他方法虽然测定不复杂,但卫生意义不大。)
⒐ D (解析:理论上讲, A、B、D 措施都可提高饮用水氯消毒效果,但在现场条件下,
提高水温和降低水的pH 值都不现实;不同氯制剂中的有效氯杀菌能力都是一样的, 只是含
量不同; 控制加氯剂量和接触时间,即增加消毒剂用量或延长消毒时间的方法在野外是可
行的。)
10. C (解析:A、B、C、E 主要都是氯化消毒剂, 而二氧化氯主要是氧化消毒作用。)
11. A (解析:水的pH 值影响HOCl 和OCl-的各占的百分比值,影响消毒效果;水中存
在氨, 与次氯酸反应,所生成的氯胺杀菌效果差; 水的温度影响氯制剂的杀菌效果; 有机物
消耗消毒剂, 影响消毒效果;水中钙、镁离子数量对氯消毒效果基本没有影响。)
12. C (解析:余氯包括结合性余氯和游离性余氯。游离性余氯是指HOCl 和OCl-, 结合
性余氯主要是指NH2Cl 和NHCl2 。加氯消毒后, 到底生成前者还是后者, 主要看水中氨的含
量, 当氨含量非常低时,主要生成游离性余氯; 氨的含量很高时, 主要生成结合性余氯
(HOCl+NH3 →NH2Cl)。水的硬度、碱度、温度没有影响;水的pH 只对游离性余氯的形式有
影响(是HOCl , 还是OCl-), 对是否生成结合性余氯没有影响。)
13. B (解析:部队人员进驻密闭坑道后, 空气条件发生变化,氧气减少, 二氧化碳增
加。调查表明: 空气中氧气的减少,对人体的影响远不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人体生理影响
大, 甚至可以影响到人的生命。如我军实验证明:当氧降到15%时, 二氧化碳要升到3%;
氧单独降到15%就相当人登上海拔3000m高度, 对大多数人没有影响。在密闭坑道内, 如果
二氧化碳升到3%时, 人的肺通气量增加80%以上, 50%的人心率增加, 部分人头晕, 有疲劳
感等生理变化。)
14. C (解析:我军实验表明:在密闭坑道内,二氧化碳浓度为1%~1.5%时, 蜡烛、油灯
能点燃, 火柴可划着; 2%~2.5%时, 蜡烛自行熄灭, 火柴划不着。)
15. C (解析: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
中获取的氨基酸。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 种, 其中9 种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 包括异
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组氨酸
是婴儿的必需氨基酸。)
16. D (解析: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有体表面积、年龄、性别和高温低温环境, 还有内
分泌情况, 但不包括民族因素。)
17. C 18. C 19. A
20. C (解析:出汗时炎热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反应,汗液的成分中不仅包含水
分, 还有大量的矿物质随汗液流失,尤其是在未习服前。)
21. C
22. C (解析:低照度作业人员的膳食指导原则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则。本题干中其
__余三项表述均正确, C 错误之处在于后半句话, 优质蛋白质比例应占到50%, 而不是只有
30%。希望同学们在记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一些细节内容。)
23. B (解析:战斗飞行除具有现代飞机的一切特点外,还由于战斗任务繁重、体力负荷
大和生活作息不规律, 可影响休息及食欲。故必须加强膳食调配,改善烹调方法, 力争做到
营养丰富、量少质精、口味鲜美、易于消化。因此一餐的量一定不能太多。)
24. D (解析:舰员在高温条件下可使体内某些维生素的消耗量增多,一些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B1、B2〕可随汗排出,其中以维生素C 流失最多。)
25. A (解析:重体力劳动部队应从如下几方面做好营养保障:①供给高能量膳食:在脂
肪供应上, 植物性脂肪应高于动物性脂肪,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同时保证膳食有较好口感。)
26. B (解析:有研究报道, 微波可引起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的改变,维生
素E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损伤。硒和锌通过参与体内脂质过氧化, 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
力来发挥保护作用。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神经细胞有抗电磁辐射保护作用。)
27. D 28. B
29. C (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对食物中毒概念的掌握:“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
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据此, A、B 选项都不完整, D 选项与题干无关, 选C。)
30. D (解析:感生放射性是核污染环境中食品污染的一种特殊形式, 主要来自于食盐,
选D。)
31. D
32. D (解析:K 值指的是ATP 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次黄嘌呤占ATP 分解物的百分
比, 用来鉴定鱼类的早期腐败。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 K 值≤20%, 鱼体绝对新鲜;
K 值≥40%,鱼体开始腐败变质。)
33. B (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对常见食物中毒特点的掌握, 中毒的战士出现“口唇
青紫”, “头晕、无力, 腹痛、腹泻” 等症状,曾食用“自制泡菜”, 这些都符合亚硝酸盐食
物中毒的特点。)
34. B (解析:体力劳动肌肉等长收缩属于00 0.00静态作业, 持续紧张的肌群收缩, 血循环不通
畅, 供氧不足, 分解产物积聚。静态作业停止后,血液循环恢复, 氧化过程暂时增强, 因而
出现氧耗量升高, 然后再逐渐下降,此现象又称林格现象。)
35. C (解析:《军事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JB 1336-92〕的强度分级, 主要依据能量
消耗划分等级。能量消耗与肺通气量、心率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而国家颁布的《体力劳动
强度分级》〔GB 3869-83〕的强度分级, 主要是依据时间和能量代谢率划分等级。)
36. E (解析:训练良好的人平时心肌收缩力强, 静息心率较低, 训练时脉压差大, 每搏
量输出量也增加, 而且,在大强度体力活动停止后, 恢复期心率低, 恢复到原水平也快。)
37. A (解析:军事训练时, 通常收缩压随体力活动强度而增高, 此时, 活动器官的小动
脉舒张, 可使更多的血液进入活动的肌肉,使舒张压表现变化不明显, 或稍降, 说明是机体
训练有素, 良好的反应表现。如果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脉压变小, 表示机体反应不良;
体力活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或都降低,在休息10 分钟血压未恢复正常, 也表示机体对
活动强度不适应。)
38. C (解析:气温、气流、气湿、气压和辐射都是气象因素, 而空气离子不是。)
39. D (解析:疲劳可分为四类。个别器官疲劳常发生在个别器官或肢体的紧张作业, 如
抄写, 打字等; 全身疲劳多见繁重的体力劳动;智力疲劳是脑力劳动所引起; 技术疲劳多见
脑、体劳动并重、神经精神紧张的作业,如驾驶员。)
40. C (解析:国外大量研究表明, 应用42℃温水快速浸泡复温, 治疗冻结性冻伤的效果
最显著。温度低于40℃效果不好, 水温过高容易烫伤皮肤。具体方法是:受冻部位放入42℃
温水中, 水温必须不断调节,保持在40℃~42℃, 冻结部位逐渐恢复感觉, 温度接近体温, 皮
肤颜色潮红为止〔以甲床颜色为准〕,复温效果最好, 大约需要20~30 分钟。)
41. D (解析: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均同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差有关, 只有在环境温
度低于皮肤温度时才能起散热作用。蒸发是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
的散热方式。)
42. C (解析:在高温环境中劳动, 人体由于大量出汗使钠、钾和水丢失, 造成水、电解
质平衡失调, 出现肌肉痉挛等症状,但体温正常。)
43. E (解析:汗液是一种低渗性液体,主要是含0.1%~0.5%氯化钠, 大量排汗可使机体失
水缺盐; 体内氯化钠含量减少时,尿中排盐量迅即减少。对热习服后, 汗中氯化钠含量有明
显降低。)
44. D (解析:高原低氧, 使得人体血氧饱和度降低, 最大摄氧量降低, 机体摄取氧和运
输氧的功能不能满足需要,也造成心肌缺氧。低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使呼吸加深, 频率
加快, 肺通气量应该是增加的。)
45. C (解析:噪声性耳聋是人们在作业过程中, 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感音性
耳聋。)
46. C
47. B (解析:微波指波长1~1000mm, 频率在300MHz 至300GHz 的电磁波。分米波
〔300MHz~〕、厘米波〔30GHz~〕、毫米波〔30~300GHz〕均属于微波范围;微波的主要生物学
作用是致热效应, 而非致热效应,目前对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其生物学活性随波
长变短而递增, 但在微波波段,以厘米波危害最大, 主要是厘米波比毫米波在生物组织中穿
透深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