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鞭炮史: 无鞭炮, 不新年

鞭炮在中国经历了非常漫长地演化过程,直到唐宋之间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鞭炮,而烟火也是在鞭炮产生之后,从中演化出来的。从宋朝开始计算,中国的鞭炮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历史。

传承了千年的鞭炮

一、鞭炮起源于对火的崇拜

火的使用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记录了古中国人开始掌握取火的技术。人工取火直接改变了古人饮食习惯,从茹毛饮血到烹饪而食,加速了文明的进程。因为人工取火并不容易,不像现在有打火机就可以随时取火,等到想用了再取火就耽误事了,所以古人会一直维持火的燃烧,这是火塘的来历。古人会在寒冷的冬天围绕在火塘周围烤火,燃烧的草木中有空隙或者挥发油的缘故,加热之后膨胀爆裂,会产生噼噼啪啪的声音,火光和爆裂声会起到惊吓附近野兽的作用。

用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其次,烤火本身还有类似艾灸的作用,很多病毒是不耐高温的,靠着火堆烤上半个小时,就杀死了大多数常见的病毒,没有病毒了,就不会得病了。一些小毛病,烤烤火就自己好了。以期很多农村过年时还有“烤柏灵火”的风俗,就是利用柏树被火烤后的挥发油进行杀菌。

最后,在古人的意识之中,病是由看不见的鬼带来的。他们并不能清楚地知道病是由病毒、病菌带来的,也不知道是火堆的温度能够杀死了病毒、病菌,但是长期观察获得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接近火堆,就可以驱病。他们觉得这个鬼和野兽一样,都是怕柴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于是就将在冬季疫病盛行时“燔柴驱病”当成了一种习俗传承了下来。

在《礼记 · 春官 · 大宗伯》中记载了大宗伯主管的九种祭祀,其中三种最重要的祭祀是燃烧木柴的。

  •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古代祭天时焚烧湿柴,制造烟雾的一种仪式。

  • 以实柴祀日、月、星、辰。把牺牲放在柴上烧烤,以为享祀。

  • 以槱(you去声)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说文》中解释是:槱,积木燎之也。

这是国家祭祀层面,而更普遍的行为则是在节日期间举行“庭燎”,在自己家院子中堆积柴草,燃烧烤火。《诗 · 小雅 · 庭燎》中就记载了周王室的宫廷中有庭燎的制度。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庭燎”在先秦时期一直存在,到南北朝时,固定下春节之后,就成为春节的一个固定的习俗。至今在个别地方的乡村,仍以“烧年火”“兴旺火”“烤柏灵火”等形式得以传承。

太行水镇“烤柏灵火”祈福

二、爆竹最初真的是爆竹子

华夏文明是发源于黄河流域,燔柴和庭燎用的是木柴和秸秆,跟爆竹还是有差别的。爆竹真正产生地是在南方有竹子的地方,它实际上是“庭燎”的一种继承和变化。

晋朝衣冠南渡之后,将庭燎的习俗带到南方,但是南方的竹子更加容易获得,在庭燎时,人们会往火堆中投放竹子。竹子中间是空的,一加热,空气膨胀,就“嘭”的一声爆裂开来,更能吓人一跳,比用松柏燃烧产生的噼啪之声带劲多了。人都吓的一个趔趄,不用说鬼了,肯定会更害怕,于是就流行起来在庭燎的时候,往里面投放整段的竹节。

最早的爆竹确实是爆“竹”

南朝梁宗懔写了一本《荆楚岁时记》中是这样写的:

正月一曰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按:《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以竹着火中,烞熚有声,而山臊惊惮。

在南北朝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春节,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全家人早起,在院子中燃烧竹子,令其爆裂,目的是“以辟山臊恶鬼”,古代的瘟疫多在过年前后发生,所以爆竹就是为了祛除瘟疫。文中下面还写了当时的人们会“正衣冠,以次拜贺”,还要“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这么多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预防疾病,整个春节就是全民动员防病日!

文章还引用了东方朔所写的《神异经》,说是烧爆竹为了防一种鬼叫“臊鬼”,它的特性就是“犯之则令人寒热”,不就是发烧打摆子么?古人没有搞明白杀菌是要烤火的,误以为是声音起的作用。

古代烧爆竹

当时人们就认为爆竹起源于庭燎,宋代袁文《瓮牖闲评》也写到:“岁旦燎竹于庭”,认为爆竹是先秦庭燎的遗存。宗懔有强烈的等级观念,认为老百姓不应该学皇室的行为,这是僭越,可是老百姓在实践中发现庭燎有用,哪管你那些个。

由此可见,爆竹的出现跟“衣冠南渡”有直接的关系,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

三、火药产生,爆竹升级

我们现在见到的爆竹里面是加了黑火药的,原始的爆竹就是一节竹子,爆炸的原理是空气受热膨胀,音响效果比木柴好,但是终究是有限的,而且不是每次都能保证有很好的爆炸效果的。由于技术的限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提高这种音响效果。隋唐时期,道教盛行,人们都追求炼丹,以期能够羽化成仙。虽然最后仙丹没有练成,却发现了黑火药的制造方法,黑火药点着之后会产生爆炸,这就为爆竹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们知道古代一项技术的运用要远远慢于现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隋唐之人还是保持燃烧原始爆竹的习俗。中晚唐时期的诗人来鹄有一首诗《早春》中写道:“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通俗编排优》记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来鹄写到的“爆竿”是用一整节竹竿放在火里燃烧,以听取连续的爆破之声,那个时候还是原始的状态。在更晚一点的晚唐到五代时人韩鄂《岁华纪丽 · 元日》中写道:“故除夕元日,竹爆广庭,松标高户,门绽金柳,朱联罗户,以待月益日新,承福寿财禄。”这里面的“竹爆广庭,松标高户”相对,松是真松,竹子应该还是真竹。

日本现在还保留新年插门松的习俗

至于加入了火药的爆竹,有记载唐初李畋曾将火药塞入竹筒之中制成爆竹,但这个说法目前还有待商榷,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火药爆竹却是有确切记录的。《四库全书》第486册施宿《会稽志》卷十三《节序》中记载:“除夕爆竹相闻,亦或以硫磺作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里面明确提到了用硫磺做爆药,但是它只是说用硫磺做爆药,而并没有说用纸卷做外壳,应该是在竹筒中放黑火药来引爆的。文中前面还加了“亦或(也有人)”,说明那个时候,真竹爆竹和火药爆竹是并行的。

南宋范成大写的《腊月村田乐府十首 · 爆竹行》就描写了爆竹的制造和燃放情况: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

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自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垒床底,犹有余威可除疠。

屏除药里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这里的爆竹并有没有加火药,诗里并没有明说,是说了将竹节在火上烘烤,由手脚麻利的健仆趁热在阶下摔爆,声如雷霆。人们还会用碎片放在床下,相信它有“除疠”的功效。但是如果只是烧的竹子,怎么可能有如“雷霆吼”的效果呢?应该是内填火药,但是没有引信,不像现在这样点燃,而是丢到火里烧一会儿,看着差不多要爆了,再拿出来摔爆。

这一点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火药一烤不就爆了吗?怎么还要烘烤那么久呢?这是因为宋朝时火药的比例还不尽合理,《武经总要》中记录的火药配制方中,硝的比例只在50%左右,不容易点燃,“霹雳火球”这种武器都要用烧红的铁椎点燃,“注火药于中,使然燃,发火用烙锥”。而那时候的爆竹是不可以用引信引燃的。

南宋史学家郑樵曾经写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爆竹的情景中,火药的描写就明显多了:“驹隙光阴岁已残,千门竹爆共团栾。烧成焰焰丹砂块,碎尽琅琅碧玉竿。”其中“烧成焰焰丹砂块”描绘的就是爆竹爆裂之后,硫黄、火药燃烧的结晶。

到了南宋时期,用纸卷的爆竹也出现了,人们改变了黑火药的调配比例,易燃性增加,还产生了用麻缠制的引信,爆竹就接近现在的样子了。

放爆竹

南宋词人周密写的《乾淳岁时记》记载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时,禁中小年夜后苑修内司进贡的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这个时候的爆仗其实已经演化成了烟花,如果子人物等类,肯定不可能是用竹子做的了,说明已经出现了纸卷的爆竹,而且还有用“药线”连接的烟花,点燃一头,就可以串联百余。

四、烟花与爆竹分化

原始的爆竹爆炸时,有火星四溅的视觉美感,还有声音的震撼力。在填火药进竹筒制造爆竹时,不是每次都会成功。有一些爆竹没有成功,或者哑炮,或者呲花了。而呲花的爆竹虽没有声响,却给人们以视觉上的美感,于是爆竹的观赏性就被人们分离出来,演变成了烟花。而燃放烟花逐渐地成为上元节,即正月十五的固定节目。

五彩缤纷的烟火

烟花的出现一定要晚于火药爆竹的,就像上面我们提到的《乾淳岁时记》中所记载的,虽然已经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烟花,但是依然以“爆仗”为名。《武林旧事》卷二《元父》记载淳熙十二年宋孝宗到宣德门观灯,观灯后即燃放烟火的情景:“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南宋时随着烟花爆竹的兴盛,也诞生了专门经营烟花爆竹的店铺,吴自牧《梦粱录 · 十二月》中记载,临安城中一到十二月就会出现一些临时的店铺,“有市爆仗,成架烟火之类”。

就这样,在宋朝时,鞭炮完成了从原始状态到纸质鞭炮的转变过程,也完成了鞭炮和烟花的分化过程。并且其制造水平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以至于可以向其他地区传播。至今为止,世界各地都有在节日时燃放烟花的习惯。至此燃放烟花爆竹就变成了娱乐庆祝的活动,以至于人们逐渐忘记了最初它辟邪驱疫的功能。

在中国也形成了湖南浏阳、广东的佛山东饶、江西的宜春萍乡、浙江温州等制造中心,原先的黑火药也得到了改进,加进了新的化学原料,如氯化钠、硝酸锶、硝酸钡、硫酸铜等,燃放时万紫千红、绚丽多姿。

浏阳烟花

(0)

相关推荐

  • 难忘小时候我们放过的那些烟花和爆竹

    难忘小时候那些放过的烟花爆竹 小的时候,对春节的盼望是无比热切的,对于过年,几乎可以用盼字来形容了,除了可以穿崭新漂亮的衣服,吃到丰盛美味的团圆饭之外,对春节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可以随心所欲地燃放烟花 ...

  • 烟花爆竹到底该不该禁?传承了千百年的燃放烟花习俗,该何去何从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还记得春节前夕的1月16日,一则昆明全面解禁燃放烟花爆竹的短视频刷爆全网吗?不在昆明的你有没有羡慕? 反正狼君是羡慕了,因为狼君这里早在2020年11月份就发布了 ...

  • 风土识小|鞭炮趣说

    1946年上海春节,人们放鞭炮辞旧迎新的情景 1957年上海在弄堂里放烟火的母子 农历辛丑年春节已经离我们很近了.眼下,疫情防控形势趋紧,全国多地倡议就地过年.回家,还是留下,成为了每个人所要面对的选 ...

  • [历史解密] 火药被发明以前,人们是怎么放爆竹的?

    这不过年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最近很多人也都问了一下年俗相关的事情,近期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年放的"爆竹"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大家也知道现在的爆竹都是火药做的,那么火药没有发 ...

  • 则尔庄爆仗个顶个

    则尔庄爆仗个顶个 八月底,九月间,搭地屋,架悠案, 用力搓,悠子埝,一百零二捆一盘, 黄似蜡,硝似盐,六尺深井烧麻杆, 灰七黄八硝四两.文火炒,石碾碾, 男女老幼齐动手,风风火火爆竹鞭. 这首脍炙人口 ...

  • 中国人放鞭炮的历史变迁,你知道最初的爆竹是怎么玩的吗?

    中国人的春节,如果要选一个代表性的符号,我觉得一定是放鞭炮. 所以中国人的年味,很大程度上就是和鞭炮声联系在一起,就是鞭炮的那种硝烟味. 那么大家知道,咱们中国人放鞭炮的历史变迁吗? 最初咱们老祖宗放 ...

  • 绚丽的烟花从何而来

    编者按: 最近的朋友圈都被鸟巢烟花秀刷屏了.自烟花爆竹被发明以来,就成了节日庆典的常客.烟花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颜色姿态?本文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本文由蝌蚪五线谱授权转载, ...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闺女戴花,小子点炮:老头老婆,柿饼子核桃."这首童谣说的是过年时的情景,而小时候我们男孩子最爱的,则是"小子点炮".攒了零花钱 ...

  • 华德辉丨怀念远去的“硝烟”

    怀念远去的"硝烟" 作者:华德辉 几年前就听说一线大城市禁放烟花爆竹,个别城市为了缓解禁放烟花爆竹这习俗的民怨, 则告示市民可以到指定的地点去燃放,但对于节庆之时需要热闹气氛的市民 ...

  • UC头条:中国千年鞭炮史: 无鞭炮, 不中国

    点击加载图片 放鞭炮传承了千年 鞭炮在中国的起源非常久远,但中间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直到唐宋之间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鞭炮,而烟火也是在鞭炮产生之后,从鞭炮中演化出来的.从宋朝开始计算,鞭炮传承也有 ...

  • 中国千年喝茶史,都用的什么茶具?

    器为茶之父. 喝什么茶配什么茶具,这点老祖宗比我们更有研究,博物馆里那些让人惊艳的瓷器,有许多都是因茶而诞生. 茶具的发展史实际上伴随着茶的发展史,跟茶的种类一样,从最初的单一.简单走向百花齐放. 0 ...

  •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 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 不料, 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诞生之前,史书体例或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是为编年体史书:或以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l ...

  • 文明的风向标:两千年中国女性地位变迁史

    不知从何时起,或许是"三八妇女节"一词听起来不够友好,或许是商家营销制造的噱头,相比"纪念妇女运动",人们越来越喜欢庆祝"女神节"(又叫女生 ...

  • 流传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却称“史无其人”,不料他的遗作出土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文化比较源远流长,里面记载的内容和设计更是博大精深,然而中国在经历多年的历史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或物若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记载或者流传的话,一旦岁月流逝过后基本上就会洇没在历史长河之 ...

  •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诞生之前,史书体例或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是为编年体史书:或以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 ...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农变迁七十年 成果丰硕史无前

    (来源:上饶统计) 三农变迁七十年 成果丰硕史无前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饶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系列报告之四 上饶,古称饶州.信州,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得天独厚,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上饶 ...

  • 【苏中行】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高邮,是中国唯一以邮为名的城市

          1.高邮盂城驿 高邮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城史.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盂城驿. ...

  • 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经典妙语)

    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经典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