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流新冠疫苗的技术路线
主流的新冠疫苗研究一共有以下几种方向:
1. 一为灭活疫苗,走这个技术方向的研究机构包括科兴生物[已获批]、国药集团的中国生物[已获批]、北生所、武汉所等。
所谓灭活疫苗,就是首先对病毒或者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物理方式(加热)或者化学方式(加入福尔马林)将其灭活,在灭活之后,原本的细菌或病毒已不具备毒性,但是却可以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机理上来看,灭活疫苗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性高,因为其本质上是“死病毒”,这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十分友好,同时也因为其不具备病毒毒性也变得容易保存。不过其缺点就在于,灭活疫苗只能诱发体液免疫而不能诱发细胞免疫,这导致其产生的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所以灭活疫苗一般需要定期加强接种。市面上的主要灭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等。
注:根据我国疫苗产品的审批要求,主要流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批准、临床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上市批准和生产设施认证/核查等主要环节。其中临床研究通常分为三期:Ⅰ期主要评价安全性;Ⅱ期主要评价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探索免疫程序;Ⅲ期主要在更大人群范围内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二为重组蛋白疫苗,走这条技术路线的包括智飞生物/中微所 、 诺瓦瓦克斯医药(NVAX) [5μg/剂,两剂10μg,带佐剂的疫苗接种方案]
2021年1月29日,诺瓦瓦克斯28日公布在英国进行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最终阶段的暂定结果,有效率高达89.3%,其中对原新冠病毒疫苗有效率为95.6%;对英国变异新毒株有效率为85.6%。但在南非的小规模试验结果显示,对南非变异毒株有效性较低,不足50%【对南非变异病毒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有效率60.1%,整体为49.4%】。该公司为获得英国政府的批准,已启动阶段性申请程序。
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名称中的蛋白,若以新冠病毒为例,就是S蛋白。在新冠病毒结构中,主要包含四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蛋白)、核衣壳蛋白(N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包膜蛋白(E蛋白),其中S蛋白是病毒中很关键的组成部分。重组蛋白疫苗是将病毒的S蛋白基因整合重组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里,然后再大量培养,从而表达出病毒的S蛋白,再收获、提纯S蛋白,最后做成疫苗。注射重组蛋白疫苗,其实就是注入了S蛋白,S蛋白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市面上常见的重组蛋白疫苗包括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等。
3. 三为腺病毒载体疫苗,主要的机构包括 康希诺&军事医学研究院[ 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出炉,单针接种总体保护效力74.8%,并已于2021年2月9日(当地时间)获得墨西哥联邦卫生风险防护委员会的紧急使用授权,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牛津大学/阿斯利康(Astrazeneca, AZN) [已获批]、强生[已向FDA申请批准] 等。
腺病毒载体疫苗,该技术是将S蛋白装到改造过后无毒的腺病毒中,然后将装有S蛋白的无毒腺病毒注入到人体之中,S蛋白到人体中之后刺激人体产生免疫。简单的理解,腺病毒就是一辆车,它载着新冠病毒的S蛋白到人体内,让人体产生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4. 四为核酸疫苗,主要的研究机构包括Moderna(mRNA)【已获批, (50 µg/剂,两剂100µg) 】、BioNtech/辉瑞(mRNA)【已获批, 30μg/剂,两剂60μg】、Curevac(NASDAQ:CVAC) 【预计2021一季度,很可能是3月份公布三期临床试验数据,12 µg/剂(两剂24 µg) 】、康泰生物/艾棣维欣(DNA)、Inovio(DNA)、沃森生物/艾博生物(mRNA)等。
核酸疫苗,也就是常说的“第三代疫苗”。一般的第一代疫苗产品,即上文提到的灭活疫苗,以及还有减活疫苗,其本质就是将病毒本身的毒性完全去除或者部分去除注射进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病毒的免疫。而第二代则是利用技术提取出病毒的关键蛋白结构,如上文所提到的S蛋白,将蛋白直接或者利用载体(如腺病毒)注入人体内,利用蛋白结构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第三代疫苗产品则是直接利用对关键的蛋白结构进行基因编码,将编码好的蛋白核酸注入到人体内,利用人体本身的机能产生蛋白结构,从而产生抗体。以新冠病毒疫苗为例,核酸疫苗就是将新冠病毒中的S蛋白基因提取出来,通常是DNA或mRNA,再将S蛋白的DNA或者mRNA注入到人体内,利用人体本身的机制产生S蛋白,S蛋白再刺激产生抗体。这种疫苗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合成蛋白质或者病毒,开发流程较快,且生产周期短,可以应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
mRNA技术属于较新的技术,估计未来在新的疫苗开发、疾病治疗方面将会是游戏改变者的角色,未来可能重写人类对付疾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