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金石学盛典,如是说金相椎痕大展

关于庚子秋季雅集之“金相椎痕”展,在策划之初拟定展题时,即有如下的反复权衡、斟酌、推敲、筛选。其旨曰:“金”者,限定青铜器而非石刻也;“相”者,重外观之立体,即全形拓之全相也;“椎”者,椎拓行为即捶墨也;“痕”者,拓墨留痕,所呈现之效果特征也。

吴湖帆题跋 青铜彝器全形拓四条屏(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提供)

青铜器传拓尤其是“全形拓”,是一个近世即清代中期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咸丰、光绪数朝之间才有的命题。

在印刷术出现以前,石刻墨拓是图像传递与传播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绘画图像如画像石、壁画或棺廓线刻;还是书法图像如碑刻书迹、摩崖、墓志铭、造像记、瓦当砖铭等等,只要不是取后起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方式,而又要易于复制、化身千万、传播久远——图像传拓传播的墨拓技术,就是一个无法超越、无法忽视的存在。

焦山周鼎拓片

(西泠印社藏)

西泠印社在十几年前倡导“重振金石学”的构想,本是秉承创社宗旨“保存金石”一项而来,其实最初定位的金石学,是想在几个方面作出“重振”的努力。分别为:(一)镌刻技术,(二)传拓技术,(三)题跋技术。

首先是关于“镌刻技术”,主要是针对石刻而言,毕竟作为古代树碑之社会风气既渐趋衰退,而近来各地盛于一时的“现代碑林”,又在镌刻技术上显得十分粗糙。由于古代刻帖之书法图像传拓技术早已被现代图像印刷术所替代,我还曾尝试复古,记得二十多年前,有机会在山东组织过一次广收历代名家尺牍刊刻上石的浩大工程,共刊石三千方,企图形成当代“新刻帖”,当时也曾为找不到良工精刻而苦恼。直到现在,我们在诸如砚铭刊刻方面,还是反复斟酌推敲、挑剔检验,总是希望能精益求精。但它主要还是重在刻石,与青铜器关系不大。

清陈庚绘六舟剔灯小像横披

其次,是十分重要的“传拓技术”。在“重振金石学”所倡导的学术格局中,传拓是最核心的文化现象和艺术表现现象。除了碑志、刻帖的平面式的“乌金拓”“蝉翼拓”等各种技术之外,我们对起于清前中期,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年间青铜器收藏时尚和以阮元、陈介祺、吴大澂三代金石学家为代表的“青铜器全形拓文化”崛起,有了深切的认识和梳理。直到民国,“全形拓”更是与海派书画结合,蔚然成为一代风气。而在民国后期,“全形拓”技艺濒临失传。于是,我们决心先从恢复青铜器“全形拓”技艺开始,为金石学复兴精心规划出一个专业平台与窗口。从百年社庆以后的不过短短十数年,“全形拓“在西泠印社的大力倡导下,现在已经是风靡天下,成为显学,不但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在艺术市场上也是风生水起,活色生香,成为当红的宠儿。

周鲜父鼎全形拓本

(孙壮读雪斋藏器 王禔题跋)

再次,是直接衔接于文字文化文明的“题跋技术”。纵观古代石刻拓片如碑志、摩崖、瓦当砖铭、造像、画像石,例有承传收藏者本人或师长亲友名人亲笔题跋,金薤琳琅、珠玉在侧,构成了一个极其丰富而有厚度的文化信息综合体:考证辨僞、钩沉索隐,由艺术而学术。这一本领,因今之倡白话文而少古文根基,又收藏家、艺术家于史实验证考索并不在行,故尔也渐渐衰頽而乏人问津。于是,我们特别提出弘扬金石拓片题跋文化的目标,还总结出《题跋五功说》:“书法典雅”风格取优美韵致,“古文醇正”语句求精练畅达,“史证切实”学问究史事深广,“形式美观”拓片图文配置有形式美感,“伦常有序”见长幼前后辈行不僭越。依托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学”的学术平台,现在已广为公众认知,渐成风气。

丁仁“果品” 博古图(轴)

“金相椎痕”大展在策划之初,因疫情反复,故筹备十分艰难。几个月的社会生活停滞和封闭,使我们几乎无法推进。回忆起当时搁置等待的沮丧与压抑,真是令人焦灼不安又无可奈何,当时差一点就彻底放弃了。但去岁已在“朱蜕华典”展览研讨会总结时,向公众已经公布这一计划,又将之作为今年的重要内容写入西泠印社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君子一诺千金,不可失信于世,于是我们社委会工作团队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不松口退却。待到六七月份形势缓解,即迅速转身投入策展工作,藉助于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义乌市博物馆、嘉德拍卖以及洹社、宝甓斋等众多私家所藏,更号召我们印社社员提供青铜器全形拓旧藏,最终汇合为一股强大的学术力量,才渐次完成这样一个主题性极强、极专门、高质量的大展。

高丰等“岁朝图”(轴)

本来在筹备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两难的选择:

一是青铜器全形拓征集不易,即使痴迷玩拓片者,十之八九嗜石碑而不关心青铜器,因为自嘉道以来,专攻青铜器收藏者甚少,擅“全形拓”者更少。既如此,为减少办展难度,同道中出于关心和顾虑,建议可否取材宽松一些而以笼统的“金石传拓”为题?比如多收一些易得又美观的石刻碑拓?权衡再三,我们仍然坚持更专精的“青铜器全形拓”而不作范围扩大。包含石碑和铜器铭文的“平面拓”式金石学的展览,几年来许多机构的专家都在做,而大规模的“全形拓”尤其是旧拓旧跋者,则只有我们西泠印社一家在做,这就是开风气之先。西泠印社每一出招,必须要占住这个“史无先例”的“先”。这才是天下第一社应有的襟怀和气度。

无叀鼎全形拓本(出自原器)

二是新拓旧拓关系问题。今之全形拓,有“旧拓旧跋”“旧拓新跋”“新拓新跋”三类。“旧拓旧跋”涉及的都是古代著名金石学家、大收藏家。他们学问充盈,这类拓片自然是价值最高。“旧拓新跋”则拓片没问题(当然也有拓工较差者,如社藏《汉三老碑》早期尚在余姚时墨拓殊粗糙,捐于孤山前为答谢社会赞助而拓百份以酬时亦因量大而时有不精者),但如果有今之学者作新跋,其文辞书法若中规中矩者仍可一观。而因不习古文又不通书艺导致大量文辞不通、书法粗野者,赫然在陈,则不啻为佛头着粪矣!故价值必当低逊一格。至于“新拓新跋”则公议须从严把握。“新跋”之利弊得失固如上说;“新拓”则大量粗工,当然也有个别专攻有成的高手,但鉴于今之“全形拓”大批进入市场,不讲诚信的僞作僞拓,甚至名为“全形拓”其实却是描摹翻模偷工减料,为图方便又求大量生産而有“板拓”劣名,则拓工既假冒僞劣而跋文又不学无术、错谬百出,那于我们更是触犯大忌。故而,对于“新拓新跋”者必取严苛标准,非极优秀者概不阑入。

妇好鼎全形拓

参与筹备展览的主事诸公,广泛联络海内各界各机构协同一致;回应印社号召的社员们积极配合,慷慨出借珍贵藏品;我们社委会领导层和创研处几位同道,在其中协调各方,及时跟进;大家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不辞风险、不计得失,仅在短短三个月,大家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将这样一项极其困难的工程完成得如此出色,这是我始料未及而不得不表示由衷敬佩的。

仅以我们这个团队群体共同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辛勤工作;又以创社宗旨中“保存金石”沿续至今转为“重振金石学”之这一最有难度的项目实施、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青铜器全形拓“金相椎痕”大展,恭颂百年西泠金石之寿!

为艰难而非凡的庚子年西泠史记,献上我们这一代西泠人的一瓣诚挚的心香!

是为序。

陈振濂

藏品时期全、内容全、拓工全

表现形式多样

1. 器物时期齐全、类型丰富、表现多样

此次策展与图录编辑工作,借助于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义乌市博物馆、嘉德拍卖以及洹社、宝甓斋等众多私家所藏,最终汇合为一股强大的学术力量,才渐次完成这样一个主题性极强、极专门、高质量的大展。

图录以“青铜器全形拓旧拓”“殷墟青铜器全形拓新拓”“他类金石器物老拓”“当代新拓”四个板块展开,收入作品共计188件,时间跨度从商代晚期至当代。

为展现青铜器全形拓的不同表现方式,如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青铜重器,汇公私藏于一体,最大限度的展现青铜器传拓全貌。(放不同形式的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散氏盘)

★ 大盂鼎

吴湖帆题、朱梅邨绘 周大盂鼎全形及铭文未剔本

大㿻鼎全型拓旧拓片裱件

大盂鼎全形拓本,铭文未剔初拓本

大盂鼎銘文

★ 大克鼎

大克鼎全形拓本,铭文未剔初拓本

周大克鼎全形拓本軸

(吳士鑒舊藏)

周大克鼎全形拓本

此外,器物类型丰富,除传统青铜器全形拓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碑刻、杂件、古籍均有所涉及。

陈介祺拓跋汉井圈吉语陶文轴

曹魏《三体石经》旧拓本,俞复跋

民国拓古砚拓片横幅

昭陵六骏全形拓

2.拓片、题跋、补画相结合

纵观古代石刻拓片如碑志、摩崖、瓦当砖铭、造像、画像石,例有承传收藏者本人或师长亲友名人亲笔题跋,金薤琳琅、珠玉在侧,构成了一个极其丰富而有厚度的文化信息综合体:考证辨伪、钩沉索隐,由艺术而学术。此外,后人将图画在器物上,如花卉、果品作为点缀而完成的“博古图”也广受金石爱好者喜爱,也造成了其在收藏领域中不俗的地位。故而拓片、题跋、博古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为此还《题跋五功说》:“书法典雅”风格取优美韵致,“古文醇正”语句求精练畅达,“史证切实”学问究史事深广,“形式美观”拓片图文配置有形式美感,“伦常有序”见长幼前后辈行不僭越。

颜元仿李复堂画意金焦双鼎博古图轴

清李锦鸿曼生壶全形拓轴

释达受“菊花博古图”

张熊绘“荣贵联芳”提梁卣

3.黄牧甫手绘博古图

黄牧甫为清代金石学家,不仅其篆刻艺术显著,其对金石传拓更具创造性,黄氏早年曾在南昌照相馆谋生,对光线影映的效果极为敏感,而清末金石学的传播直接引发绘画艺术创新的案例非黟山黄士陵莫属。三十四岁赴广州,以宋元工笔技法融合西洋绘画之理,契入金石学的内容而独创出器物博古图的绘画形式,器物铭文考释等一并书法其上。甚至将器物博古与传统工笔花卉相结合营造出极富装饰蕴味的绘画种类。在图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线稿、手绘博古图,使得传拓技艺不再神秘莫测。

黄士陵手绘博古四条屏

黄士陵商效父博古团扇镜片

黄士陵汉蟠夔壶博古粉本镜片

4. 了解全形拓发展全脉络

全形拓是一种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辅助以素描、剪纸等技术,将青铜器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法。这一技术出现于清代嘉道年间,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滥觞期、发展期、鼎盛期。彝器拓全形始于嘉兴马起凤,六舟得其传授,阳湖李锦鸿亦善是技,乃得之六舟者,曾为吴子苾、刘燕庭、吴荷屋、吴平斋诸老辈所赏识。清末山东潍县陈介祺,喜藏古物,钟鼎彝器,十分丰富,也善于墨拓,对拓本要求甚精。真正鼎盛期是在民国以后,由于从西方传入的透视、素描等方法逐渐普及,使得所拓器物图像的立体感较前期大为增强,并出现了用墨色来表现光线明暗变化的新技法,主要代表人物为周希丁、马子云。晚清以降,由于以摄影为基础的西方石印、珂罗版等复制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传统传拓业急剧走向衰落。尤其是随着20世纪以后照相技术的发展,全形拓原先保存器形的实用功能已经大大减弱,再加上难度大,费时费力,这门传统手艺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当今,“全形拓”技艺在西泠印社的大力倡导下,渐成为显学,不但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在艺术市场上也是风生水起,活色生香,成为当红的宠儿。

图录所收录金石传拓涵盖发展全过程,既有像六舟、李锦鸿、陈介祺、周希丁这样的传拓名家,更有马衡、王秀仁、金兰坡、吴隐等。今天,在恢复传统技艺的同时也不乏传拓佳手,在这本图录中也可一探究竟,也对厘清全形拓兴盛衰败与复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清陈庚绘六舟剔灯小像横披

□子季嬴盆全形拓(李锦鸿拓)

陳介祺拓二百鏡齋藏镜

商癸鼎全形拓本

(孙壮读雪斋藏器 王禔题跋)

吳大澂題阮元手拓散氏盤(阮元拓)

汉铜鋞(傅大卣拓)

邓散木跋王秀仁拓毛公鼎(王秀仁拓)

展览图录收录展出的全部188件作品:

总结以往经验优势

打造金石全形拓出版的又一力作

近来年,上海书画出版在金石篆刻出版方面得到社会与读者的认可,无论是《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的火爆,或是《纸拓千秋——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题跋集》《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集成》的连续出版,均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读者好评,也证明了图录的价值和质量。

《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学发展及当代金石传拓精品特展图录》将是高品质的图录出版延续,从编辑、设计、印刷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为读者再次奉献一桌金石传拓的大餐。

★内文版式

(1)浙江省博物馆藏《清六舟手拓古砖花供图卷》

六舟金石传拓代表作,具有极佳的观赏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