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炳正:过阴历年,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事

汤炳正先生
“暮春的飞花,晚秋的落叶,如任凭造物者的惯例去安排,则只不过为大地增添了几许泥土而已。但如果由于气流的变化,则一阵微风,飞花往往会连成色彩缤纷的飘带;一股狂飙,落叶往往会旋成拔地而起的尖尖塔。这一切,都是气的造化,力的旋律。”
这是著名学者汤炳正在他的散文集《听罢溪声数落梅》的自序中描绘的景象。他追求以文章涵养精神,以问学怀抱天下的境界;践行沉静从容、温暖平和、洒脱质朴的表达风范和“辩而不华,质而不俚”的行文风格。
作为章太炎先生嘉许的弟子,作为鲁迅的同门,他不只治学能力超群,在散文写作上亦有独树一帜之处。我们摘选的这篇《失落的童心》即是证明。
童年,最多人写,写好也最难。汤炳正的这一篇,不着一个“爱”字,却将童年的情、趣、志、暖写得生机盎然。尤其是对山东旧历新年的回忆,不知会勾起多少人的乡愁,唤醒多少人的童真。
失落的童心
(一)
我母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据说,她跟我父亲结婚之后,两三个月当中,只是做家务,不讲一句话。父亲见到我舅舅,曾问道:“你妹妹是否哑子,为何不会讲话?”邻居们传为笑柄。但我从懂事起,觉得母亲是很会讲话的,她讲故事,不紧不慢,娓娓动听。农闲的冬天,在温热的炕头上,她跟我对面坐着,把脚盖在一条被子下;她的手不离针线,我就眼巴巴地听她讲些离奇的故事。夏天的晚间,我卧在庭院石板上乘凉,她就坐在旁边,一面为我挥扇驱蚊,一面指点着天上的牵牛织女星,美丽动听的故事就开始了。
母亲除了讲故事,也往往讲些我孩童时代有趣而又可笑的情景。这些情景,如果不是经她讲述,我自己是一无所知的。因为我听得津津有味,跟听故事差不多,母亲也就经常把这些事情作为讲故事时的插曲。
我们乡下,在小儿周岁的生日那天,除了蒸寿桃、吃寿面而外,还把纸笔、算盘等物件摆在小儿面前,看他抓些什么,以卜小儿一生的事业前途。母亲说,我当时推开算盘,只抓纸笔。这些当然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民间习俗,不过我的一生,确实是死抱着书本不放,而短于筹划生计。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吧。事实上推开“算盘”只抓“纸笔”的路子是走不通的,而我却偏偏坚持到现在。
我们那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会。据说是超度航海亡魂的。届时男女老幼盛装倾巷而出。我两岁半那年,穿上新衣和虎头鞋,那鞋头上两只虎眼圆圆地瞪着,栩栩如生。我跟哥哥高兴地走出大门,我又回过头对母亲说:“妈,我穿上三只眼睛的鞋,跌倒也不哭,笑当哭!”我当时虽把“两只眼睛”讲成“三只”,连数的概念还弄不清楚;而对前进中的颠蹶却能以笑当哭,这种人生哲学,也颇耐人寻味。说实话,我现在早已缺乏这样的涵养。我一生中在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对顺境中的愉快自然是做得到的,而对逆境中的挫折要做到豁达乐观,还是很吃力的。
辛亥革命那年,我不满三岁,在我的记忆中是一张白纸。听母亲说:“我们石岛,那时本是‘乡兵’(实即清兵)驻地。一夜之间,说是革命军来了,只要带辫子的都要砍头。大家吓得忙把辫子剪去。不久又说‘乡兵’回来了,凡剪了辫子的,抓到就杀。又吓得大家东躲西藏。你父曾为此逃到偏僻的山村去住了一年,才敢回来。”母亲边说边摸着我的头说:“你的哥哥当时都留了一条小辫,把辫散开,也不敢出门;你那时头发还没有长起,只有一撮毛,还扎不成辫子,所以并没有受到他们那些苦。”“你为此常常很自豪,好像自己比哥哥格外高明似的。”听了妈妈这段话,我一直纳闷:人为什么要你杀过来,我砍过去?一条小辫子为何会惹出这么多事?后来长大了些才听到有学问的人说:“这就是革命。”
一个人的孩童时代是不能再现的,而且孩童时代又还没有记忆的本能。因而,母亲上述的几段话,对我来讲,是足够珍贵的了。
(二)
人的生活情趣,总是随着年龄而改变的。大人的生活情趣,儿童不会理解;同样,儿时的生活情趣,长大回忆起来,也觉得隔膜得很。记得我小时最爱跟蚂蚁打交道。只要看到蚂蚁的活动,蹲在那里一看就是好半天。看它怎样寻食物,看它怎样搬家,看它怎样群斗,等等。有时看到一两个蚂蚁抬起比它大几十倍的东西,摇摇晃晃的很吃力,我就帮它一把;但蚂蚁似乎并不领情,有时反而惊慌失措,弃物逃走。蚂蚁群斗,确实是个壮观的场面,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它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惹起争端,我不晓得;正义属于哪一边,我也不清楚。但如果我发现哪个蚂蚁被咬得招架不住,性命交关,我总要帮它一臂之力;或简直把逞霸者用指头捏死。也许蚂蚁并不知在它之上还有个左右命运的“人”存在;也许会把上述的遭遇看成是“天意”吧。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我对蚂蚁失掉了兴趣,甚至由漠不关心到讨厌它哄抢人类盘碗中的食物。
白田鼠确实很可爱,我跟三哥小时,曾为它付出不少劳力。它是鼠类的别种,小巧伶俐,洁白如雪,生在沙地的草丛中。每当秋冬草枯之际,你会发现它的小脚踏出一条条路径,顺着这路就会找到它的巢穴。你要挖掘捕捉,首先必须用雪白的干沙灌入穴中,顺着干沙的痕迹才能挖到它的老巢。否则挖到半途就会迷了路线,一无所得。它的窝里存放着各种草籽,大概算是它们过冬的食粮。原来它的两颊能包含大量草籽,是它得力的运输工具。我们得到小白鼠,就用一尺见方的木盒喂养起,它发现足够的食粮,很快就会驯服的。如果用细铁丝编成圆圈,中加轴条,安放在木盒的半空,小白鼠就会进入圆圈内飞快地蹬踏,旋转如车轮,煞是好看。我总认为它懂人意,会如此乖巧地逗我们耍,越发爱它。但有一次,听大人说:它并不是在逗你们耍,它是要像在沙地上那样,用高速度的脚步逃脱你们对它的禁闭。如果它知道是“原地踏步”,决不会再蹬的。我从此,不但对小白鼠失掉兴趣,也失掉了感情,乃至后来把它淡忘得一干二净。
(三)
好奇心,也许是儿童的共性。但因好奇而做出形形色色的幼稚事,或也因人而异。我儿时的好奇心,最突出的还是对“魔术”的迷恋。每当正、二月间,凡村南村北,前村后村,只要有耍魔术者鸣锣开场,我总要去看;而且对那些神出鬼没的玩意儿,并不是光看热闹,总要暗里琢磨其所以然,探索其奥秘所在。如果近处某场魔术我未得见,我会引为极大的遗憾,郁郁不快者数日。我的这个癖性,一直到十岁左右还没有变。记得一次,我曾用自己的“压岁钱”,偷偷地到石岛书店买了一本《中外戏法大全》。这是我生平用自己的钱买书的开始。对此书所载的什么“仙人摘豆”“珍珠变蛋”“白纸显字”等等,学了之后,就耍给哥哥弟弟看。只要对方看得感兴趣,我就洋洋得意。在家人中,只有我大嫂最喜欢我耍魔术,并且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总是信以为真;因而我也最喜欢耍给她看。我离家后,听说大嫂遭遇极坏。大哥去世,她拖了几个娃儿流亡到东北谋生,几经颠沛、坎坷、折磨,晚年又回到了老家。她的女儿曼华,现在四川工作。前几年她回老家探母,大嫂在谈话忆旧之中,还提起我童年对她耍魔术的情景,讲得活灵活现。但事如隔世,这一切已成了永远不能再现的梦影。
(四)
过阴历年,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事。这个新年刚过不久,就盼望下一个新年;尤其是在新年迫近之际,往往是每天掐指推算。诸如一年一度的做豆腐、杀猪、祭祖、祭灶、打囤子、包饺子乃至元宵节吃汤圆等风俗,确实是很迷人的。所谓“打囤子”是年三十晚饭之前,家家的长辈都率领儿孙,带上香、纸、火炮、吊谷(即五色小纸幡)等,到晒谷场上依次跪拜叩头,祈祷丰收。
那时我总是希望自家的火炮比别家放得久些,声音响些,并引以为自豪,煞是有趣。吃好饭,穿新衣,当然是新年的快乐事。尤其得到了“压岁钱”,拆开一个个红包,就可以自我做主地去买些火炮、糖葫芦,得意极了。好像新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记得有一年新年刚过,我父亲把我们弟兄五个喊到面前,列队而立。父亲露出了威严的脸色,我预感到他要宣布什么禁令。父亲终于向我们提出:从今年起,你们的“压岁钱”全部交我代管,成人后,交还你们。于是由大哥带头,按次交出了“意外之财”;临到三哥,他不肯交,父亲就猛地给了他一个耳光,大家都震呆了,全屋鸦雀无声。我是老四,当然只有当了“顺民”;五弟不随大流,也不行。在这场闹剧之后,父亲宣布:糖果吃多了,要害胃病;放火炮,要引起火灾;养成浪费的习惯更是坏事……我当时觉得,没收了“压岁钱”就等于取消了新年,是没有道理的。后来,我年纪大了,想法也有些变化。原来以为“没道理”,后来觉得还是有些道理。尽管那个响亮的耳光,我至今仍是不以为然的。
我的体验是,盼望新年的迫切心情与年岁的增长成反比例,年岁越大,心情越淡;新年到来的速度,则跟年岁的增长成正比例,年岁越大,新年来得越快。但这种心境的变化,在我来讲,也很复杂。记得一九八七年我写有一首《腊月自嘲》的诗云:
老来常恨年华速,岁岁偏希春早来。
正是情怀两难遣,梅香送暖到幽斋。
看来憧憬着美丽春光的早日到来,我还是至老不衰的。
(0)

相关推荐

  • 浓浓的乡愁 儿时的年梦

    浓浓的乡愁  儿时的年梦 作者:董锡琼  摄影:熄灯号 作者:董锡琼,安徽灵壁人.中共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协会会员.喜欢文学,诗词.有 ...

  • 那些年——难忘的压岁钱

    难忘的压岁钱 文/ libera 自由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侯似乎就没有收到过压岁钱.然而在记忆深处,却有一次父亲给我们兄妹几个压岁钱的印记,而且它还成了我们家多年的笑谈,并伴随着我们这个家庭走过许许多 ...

  • 年年岁岁又一年(同题散文,沈文荣)

    年年岁岁又一年 作者:沈文荣 最让我惦记的,是孩提时过年. 吃过年夜饭,父亲母亲和奶奶纷纷递给我内有压岁钱的红包,一般装的是1元钱.爷爷则不在桌子上发,他转身去房间关好门,坐在藤椅上等我去讨要.我也乖 ...

  • 兰心|​年味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年味   时光荏苒,匆匆几十年,年复一年的在"年"的新旧更替中叠加着自己的年龄.看时光流逝,却也是无 ...

  • 美文推荐:时间在慢慢长大——蒲公英的希望

    时间在慢慢长大 作者:蒲公英的希望 常常因为工作,几乎每天都要过一座桥,桥下有条小河,默默镶嵌在宽广且长满芦苇.野草的河床上,每次经过,都会仔细瞅瞅,有时甚至会害怕兜里的手机掉下去,迷失在枯黄衰败的草 ...

  • 母亲没有伤害我,我却恨母亲。二

    作者:周强 我与老公是自谈的,但我并不喜欢他,我也不和什么是爱情,可能是长大反叛吧! 长大了,别人给我介绍对像,我同意,父亲不同意,还有好几个我面都没见到,都被父亲否定了,只见了一个,父亲不同意,说人 ...

  • 文学看台1445 | 汕尾的春节*刘秀春:儿时的年味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刘秀春:春雨古道动心旌 儿时的年味 ·刘秀春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过年了,年关愈近,我那颗心愈雀跃! 过年,人们的面上总是含笑的,不管旧的一年过得怎么样,新的一年带来了 ...

  • 过阴历年,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事

    汤炳正先生 "暮春的飞花,晚秋的落叶,如任凭造物者的惯例去安排,则只不过为大地增添了几许泥土而已.但如果由于气流的变化,则一阵微风,飞花往往会连成色彩缤纷的飘带:一股狂飙,落叶往往会旋成拔地 ...

  • 汤炳正先生丨治学曝言

    ◆ ◆ ◆ ◆ 治学曝言 文|汤炳正 ◆ ◆ ◆ ◆ 由于人们所研究的学科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所取得的经验体会,也往往因之而异.当然,有些原则性的问题也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即 ...

  • 汤炳正《关于“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15.(1)声音大,(2)读的内容不一样. 16."凑集"是凑在一起的意思.既写出了村塾不多的书籍的来之不易,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17.唉!这孩子太气人了,借钱也不和大 ...

  • 汤炳正:朴学的经世致用

    汤炳正书法 汤炳正<自传> 章氏国学讲习会部分学员合影于苏州公园.其中:姚奠中(右三).柏耐冬(右八).汤炳正(右九).李恭(右十).孙立本(右十一). 作者:汤序波 [述往] 学人小传 ...

  • 求真、明道、唯美的学人年谱 |《汤炳正先生编年事辑》

    在与师.友.生的交流中,本人曾经坦言:个人的读书.治学.写作,其领域主要是"一头一尾"."一头"是先秦.秦汉史,"一尾"是近现代学术史.因此 ...

  • 炖羊肉时,牢记“3不放”窍门,放错毁一锅,羊肉出锅又膻汤不正

    炖羊肉时,牢记“3不放”窍门,放错毁一锅,羊肉出锅又膻汤不正

  • 炖羊肉时,牢记“3不放”诀窍,放错毁一锅,难怪羊肉又膻汤不正

    炖羊肉时,牢记“3不放”诀窍,放错毁一锅,难怪羊肉又膻汤不正

  • 正元散,正阳丹,正阳汤,正元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正阳丹 治水肿. 宣木瓜干(四两,湿者一个锉,童子小便.法酒各一升,煮烂绞汁) 人参(一两) 大豆(煮去皮,干,十两) 附子(炮,半两) 银朱(二钱) 上为末,入银朱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