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自述】从未服药,但我和儿子正从黑暗、迷茫、无助走向曙光和希望!(上)

她的儿子艾彬因遭受学业上的重大打击,高中时罹患严重的抑郁症,一度无法正常在校学习,情绪变得孤僻、易怒,拒绝与父母交流,后续还曾被上海的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双相障碍。

像所有的患者家长一样,艾彬的妈妈经历过痛心、迷茫、恐惧和无助。但她没有轻言放弃。她敏锐地察觉到,儿子的病是在于心理上出了问题,药物并不能完全解决儿子的问题。

更难得的是,她在不断思考“我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开始有意识地反省以往自己的教育方式,并积极地作出改变,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相处态度。

于是,在从未服药的情况下,艾彬的情绪逐渐恢复稳定,并愿意与父母倾诉心声。他还顺利地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能独立地在外求学,经常在电话里与妈妈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经常说,父母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作出反省、改变和提升,并积极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后,这个过程对孩子的病情而言,并不亚于精神科药物治疗。而艾彬妈妈的做法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效果!

前不久,艾彬的妈妈在我们公众号的文章下留言,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感受。我们公众号的文章留言都是由我来回复的,所以我很快就注意到她。

我觉得她的留言非常有感情,她对孩子从患病到逐步康复的经历深有感触。而且,我发现她确实对我们的文章有过认真的研读,而且悟性很高。于是我主动联系她,双方添加了微信。

我询问她是否愿意分享她帮助孩子走出低谷的经历,她非常乐意。她也认为将当初的心路历程分享出来,能对很多家长、患者有所启发。她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话不多说,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已经在期待艾彬妈妈的分享了。下文由艾彬的妈妈口述,由我们机构的小伙伴整理成文。由于篇幅较长,将分成上、下两集在今、明两天推出。

不过,从艾彬妈妈的口述中,我认为艾彬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尤其是他的学习能力和人生规划的问题,他和妈妈都应该增强意识和应对,最大程度地降低后续复发的风险。

所以,在口述文章的最后,我会对艾彬的病情发展作出分析,并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不但能帮助到艾彬,还能对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及家属有所启发。

——何日辉


(下文由艾彬的妈妈口述,晴日心身医疗医疗工作人员整理)

我的小孩是独生子。他刚出生的时候,我们还年轻,对于养小孩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他刚出生那会儿就不小心给他弄生病了。

因此,我们从小对他的身体就特别地在意,照顾得很好。他又经常生病。那时,我们为了他身体健康,真的付出了很多东西。老人家们也总围着小孩转,就生怕他身体不好。总的来说,我们在生活上面给他的爱护是很多的。

我出生于70年代,在父母传统的教育下成长。父母忙于工作,除了照顾好我们的生活和始终给予努力学习的期望之外,没有施加什么压力。

我和妹妹作伴,一路顺利读书考上大学,并毕业成功就业成为一名公务员。正因为一路走来,我没有遇到任何挫折,便承袭了父母那一代简单朴素的养育模式,总想着自己的孩子不会差的。

但同时,因身处充斥各种欲望的现代社会,各种无形的压力让我有许多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焦虑。所以对孩子期待比较高,要求严苛。

儿子从小属于比较调皮、贪玩但又聪明的男孩子,不用花太多精力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且儿子自尊心、上进心都比较强。但我不满足,总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儿子,嫌他不够专注,不够踏实,不够细心,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所以总是批评他,教育他,很少鼓励、很少表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少欣赏儿子。我对儿子的关注,除了身体健康就是学习成绩,心灵层面的比如情感、意志、自我认知等的引导是缺失的。

孩子的爸爸工作比较忙,多半由我陪伴孩子。直到上初中,我和儿子对重点高中有强烈的期望。每次他考试考得好我就高兴,考不好我就说他。其它方面依旧很少关注。

而且,我每天也要上班,回家要做饭,也很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工作劳累的母亲与青春期的孩子经常单独相处,矛盾也是很多的。

中考的时候,孩子发挥得并不好,没有考上重点高中。那次他很难过。他从小心气就很高,想考很好的大学。他很有想法、很自信。他也有点自以为是,他觉得学业上的东西对自己来说不难。

所以,那次中考没考好,他心里是很难过的。他很要强,不服输。

但是后来因为政策的一些变动,另外有一所我们市里的重点中学补招,就把他招进去了。但进去时的分数排名肯定是很靠后的。

他高一很努力,他知道自己与同学有距离,像打鸡血一样地努力学习,但成绩还是比较落后。

但在高二暑假前的一次会考,他一下就“逆袭”了,考了全级62名。按照他们学校的水平,这个名次读211、甚至985院校都是没问题的。

那天,儿子刚跨进家门就开心大喊:“妈,我太厉害了!”,然后把成绩单甩给我,并提出那个暑假我不用再陪着他,盯着他了。

我当然也很高兴,我觉得他长大了,懂事了,终于知道要努力学习了。我真的很欣慰。那个暑假我正好有个外出学习一个月的机会,我相信他真的能管好自己,我决定让他有个独立的空间,就放心地出差了。

事后证明,这件事情上我犯了很大的错误。

儿子开学后进行了一次大考,他一下子掉到了全级倒数第一名!我一下子就懵掉了,感觉天塌了!

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暑假没有好好的复习。但我觉得还是不对劲,我后来反复地问,他才告诉我,他整整一个暑假根本没有做作业,白天玩游戏,晚上出去找同学玩,作息过得非常乱。

孩子说他也很后悔,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是这个后果。他也吓着了,一下子就懵掉了。

我觉得我那次的处理方式很失败。我没有一点的体谅到孩子的感受和困难。我对他大爆发了,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中间有一些很伤害他的、很恶毒的语言。我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后悔。

后来孩子说:你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一定考上来的。可是从那次之后,他的成绩就一直起不来。

而且,这件事情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是特殊政策招进去的,儿子的高中学籍仍保留在一所普通中学,在那所重点中学里,他属于借读。

当时我去办借读手续时,普通中学校长告诉我,如果高三开学的摸底考试分数达不到上一年的公立二本录取线,就不允许回来参加高考了。

而那一次高三摸底考试中,儿子的分数真的低于二本线。我就无心地向儿子转述了那个校长的话。

其实那个校长这么说,只是希望我慎重考虑借读的事。但没想到儿子把这句话当真了!

他后来跟我说,他被这句话吓坏了,以为真的不能参加高考了。从那以后,他一考试就极度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会思考,半天看不懂题目,记忆力从此下滑,学习能力大大变弱。这是很关键的转折点。

他那个时期几乎丧失了思考力。他以前跟我说,妈妈,你别看我平时好像不认真,实际上只要我静下心来听老师讲一讲,我一下就通了,而且触类旁通。但是自从这件事情以后,他整个的大脑学习能力急剧下降。可以说到现在都还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后来,他就开始出现一些生理症状,他说背痛、头晕,经常说身体不舒服,不去上课,还有几次说背疼得直不起身。

整个高三那一年,就是在这种“半上半停”的状态中度过,在磕磕碰碰中度过。有时他晚上会把自己关在里房间喝酒,说喝了好受一点。

那时候,我觉得孩子可能已经在心理上出现问题了。但当时我想他应该是神经衰弱,是压力太大了。我当时跟儿子说:你不要着急,实在不行你就正正常常地去高考就行了,考得不理想还可以复读嘛。

所以,高三后半段我比较顺着他。但孩子对自己很失望,很绝望。

而且,他对我们的排斥变得非常大。初中的时候我跟他也有矛盾,但不至于不说话。但高中学习成绩急速下降以后,他对我和他爸爸很抵触。他对我们很失望,不愿意跟我们讲话,回家就躲起来,根本不想理我们。他还特别敏感,我说话的语气稍微有点不好,反应会很激烈,对我恨恨的。

第一次高考,不出意料,他考得不好。我们决定复读。那年暑假休息了一个多月后,他开始去上复读补习班。

第一个星期过去后,他周末回家时很高兴。他说自己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恢复到之前的样子了,还说按照这样的状态,明年一定可以考个很好的大学。

但是这状态持续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左右,他告诉我状态又不好了。他说不想去那个学校,觉得那个学校是军事化管理,氛围很压抑,宿舍很简陋,伙食也不好,老师天天只会让他们做题,不让出来运动。

我的孩子有点叛逆,他不喜欢传统的管教方式,对那所学校非常反感。他感觉受不了了。其实那个时期,孩子很脆弱了。

他的学习状态还是与之前一样糟糕,记忆力很差,表达能力很差,反应很慢,理解能力也很差,每次跟别人说话,想半天他才知道别人说了什么。

到了第二学期,儿子就在家复习了。其实他在家学习效率也不高,所以一样迷茫无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每天睡懒觉,我也不太管。虽然我心里着急,但我觉得孩子已经很可怜了,我很心疼他。他每天睡到10点、11点才能起来看书,我也就随他了。我作为家长,也感到绝望,觉得这个孩子以后可能就这样了。

其实,孩子在高三的时候跟我说过:妈妈,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我第一次听到,心里比较排斥,以前只是听别人说过抑郁症。那时,我觉得这个病就是矫情,不坚强、胡思乱想才会得的,严重了就会自杀。

我就对他说:你怎么会是抑郁症!不要胡思乱想,你就是神经衰弱,压力太大的导致!

其实他那时就有点抑郁症了。他说他有时视力会模糊,有时莫名其妙想大哭,比如一个人坐公交车,莫名其妙就大哭起来。这些他后来才愿意跟我讲的,我听得特别特别伤心,特别特别难过。

后来我带孩子去看病,看过几个医生,诊断都是抑郁症,开了药。我对这个药很排斥,我问孩子想不想吃。他说我自己的情况我自己是清楚的,医生一点都不懂我,我不吃他的药。所以孩子其实一直没有服药。

在孩子生病以前,我一直不觉得我在教育上有什么问题。但就是在孩子高三那年,也就是他的状态最糟糕、他与我们的关系最僵化的时候,我才开始反思我自己。

我开始想到孩子平时对我的抱怨。

以前孩子对我的抱怨我都没放在心上。比如他说小时候我对他做的哪几件事情,对他造成了很大影响,他说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都忘不了。

当时我就反驳他,家家的小孩都是这样过来的,人家怎么就不会记仇呢。我小时候也被你外公打过,但是过了就忘了呀。你怎么就那么记仇,男孩子心胸要开阔一点!

又比如,以前孩子从学校回来跟我聊天,说到他在学校跟什么人发生了一些矛盾,我马上就指出他的不是,接着就“谆谆教导”。反正首先就责备他的不是,告诉他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

我儿子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他本来就是在学校受了委屈,想回家吐吐槽,宣泄一下情绪。可是我马上就跟他上纲上线,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慢慢地,他根本就不想跟我讲话,说我虽然管他吃、管他喝,但根本不懂他,不理解他。

还有,我第一次带孩子去看精神科的时候,医生说孩子这时最好不要出去读大学,要留在父母身边,以防万一。可是儿子马上就很反感,没好气地说:“我可是还想出国呢!”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逃离我们,“离开你们特别开心,特别爽。”

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有的父母抱怨现在不少独生子不和父母亲近,不懂感恩。仔细想想,其实不能怪孩子,真的是家长养育失误所致。

就在那段时间,我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了,我必须改正。我以前指责儿子,“你根本不好好学习,不上心、不上进”。这就是雪上加霜,这才让他垮掉的。

我以前也看教育书籍,但总是不重视。现在回头看这些书籍觉得特别对,能与自己的情况对上号。我觉得自己以前当家长真的当得很失败。

我跟他的爸爸讲,不管以后孩子怎么不好,其实都是家长没做好。我们现在只要跟他好好相处,好好引导他还来得及,好好关注他的内心,给他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他对我的抱怨,我都认真倾听。他跟我讲了他的很多事。小时候他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与同学合不来,与院里的小伙伴经常起争执,他内心很孤独,还经常拿自己的玩具去讨好别人……

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孩子的心理与家长的教育真的有很大关系。

当然,我的改变也不是一下子就变过来的。人和人的相处是一个过程,有个过渡期,我们都是小心翼翼的。

我们有段时间特别将就他,让他走过那段最黑暗的时期。之后慢慢尝试跟他沟通。比如说,按以往我可能又要开始说他的不是了,但我现在意识到了,我就有意识地稍微改变一下。

然后我发现,我的孩子也会改变一点,我就从中收获到一种惊喜。他给我的回馈跟以前不一样了,我感受到了爱和鼓励,双方就彼此成就了。

有时看到他笑了,我跟孩子他爸说,儿子今天笑了一笑。有时听见他哼歌,我就很高兴,感受到了这些微妙的变化。

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家长的成长过程。慢慢地,就很自然地以一种融洽的方式相处了。我觉得我们改变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现在,他跟我说什么不好的话,我就知道他其实在发泄。我也站在他的角度跟着他抱怨两句。抱怨完之后,他没那么生气了,然后我再跟他谈这件事情,就好沟通多了。

如果他一不高兴,我马上意识可能是我说错了,我就说:是妈妈犯错了,你重新再说一遍,我好好地听。

第二次高考,孩子考得不算特别好,勉强上了一个本科。他对学校不满意,认为自己如果不是因为这段经历,应该可以像他的同学那样去很好的学校,他内心会失落。不过这个阶段他已经学会调整了,学会考虑去接受现实了。

我就跟他说,其实学校的好坏都没关系,现在的时代不像以前的时代了,只要三观正常,身心健康,其实以后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未必会差到哪里去。

上大学之后,孩子跟我们的沟通明显好多了。他每次打电话回来还是愿意跟我讲他的事情,比如舍友的事情,说一些学习的事情他也不回避、不反感。

我还在不断思考自己跟孩子的相处方式,我还在有意识地改变。比如上大学要给孩子伙食费,换了以前,如果孩子要出去花钱吃饭,我一定会念叨他:学生的一个月的伙食费才多少,乱花钱。

但现在我不会说这种话,我会跟他说:你自己看着办,有必要的话就花呗,想改变伙食可以去吃点好的。其实,孩子并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

我现在尝试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少去责备他们。现在我们彼此之间会互相开玩笑了。以前我稍微说你要节省,他就很敏感。现在我提醒他注意节省,他没有那么敏感了,不会生气了。我们现在是比较正常的母子交流了。

不过,上大学后孩子的情绪状态还是时好时坏。病情是好转了,但还是有症状。他不太爱跟人交往,比较敏感。

而且,他说每个月总有几天他会莫名地全身发抖,紧张,情绪特别不好,手汗非常大,尤其是考试前夕。学习能力还是不行,记忆力差,他还是比较焦虑,对自己没信心。

当时我不想跟孩子特别强调“抑郁症”的问题,只是开玩笑说:你怎么每月也有那么几天啊,我们女性才有啊。

我嘴巴上说得轻松,但其实我心里还是着急。之前我了解抑郁症的时候,加了几个抑郁症的群,我接触到一个上海的专家。

跟儿子商量之后,他答应去找那个专家看看。但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孩子竟然被诊断为双相障碍!那一次,天又塌下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