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动车爆炸:无逃生时间!引发新能源车安全讨论

7月18日上午11点左右,杭州玉皇山山庄附近,一辆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燃起大火,说是起火,其实用“爆燃”来描述更准确些。半秒钟都不到全车就变成了一大团熊熊烈焰。车上的乘员根本没任何反应时间就被火势吞没……

这则事故刚好被附近的一个治安探头全程记录下来,事情一发布到网上,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驾车的父亲全身95%烧伤,8岁女儿存生命安全,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插管……仅孩子的治疗费用就已经超200万,目前家属已将筹款目标提升至400万。眼看着一个家庭就……

事发后,电动车的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全国大讨论。今年我国电动车电瓶爆燃导致的悲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从5月成都电梯内电瓶爆燃伤人致婴儿终身残疾,到我国出台法规禁止高层建筑楼道飞线充电……其实正是反映出人们越来越在意电动车的安全问题了。

杭州电动车惨案引发热议

话题一度“转战”新能源车

然而没过多久,杭州又发生此类惨案。目前已经查明,据称涉嫌山寨锂电池产品!5月份成都电梯爆燃事件据称涉事车辆的电池也可能是锂电池。——一时间针对锂电池安全的担忧接踵而致。电动自行车尚且如此,那么电动汽车呢?

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如火如荼,老百姓关注用车安全顺理成章。因为随着如今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车企只能玩命在电池能量密度上拼刺刀。同样1公斤重的电池,你家产品能存入0.25度电;那么我家削尖了脑袋都要想办法做到0.3度。

但是我们知道,人类始终无法绕开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始终都不会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表达而已。电池能量密度越高,正常使用时就能为我们提供越远的续航里程;然而电池一旦出问题,那意味着爆炸威力也就可能越大。

要安全,还是要续航?

是个问题,更是个难题

从某种角度来说,或许能量密度低一些的电池,本身的安全性能也会较好。比如被广泛认定为“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它的能量密度大约只有目前高端三元电芯的一半,但是它在对抗自燃和爆炸方面,却要比三元电池安全的多——因为磷酸铁锂本身就是一种“零应变材料”,先天稳定性就占优势。

然而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电动汽车企业选用的最新款电池都是“811高镍高能电芯”——被公认为先天较为活跃,安全系数相对较低的一种产品。但这也没办法,一边是续航里程,一边是安全系数,如何取舍如何平衡是个问题,更是个难题。

2015“旧国标”安全测试

极度严格,针刺试验几乎无人能过

我国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简称“旧国标”),在“旧国标”里有一项让每一家电池企业都心惊胆战的极限测试——针刺实验。具体就是用一根直径5毫米的不锈钢针,直接将电池彻底刺穿,并且钢针留在电池“体内”。

如果电池被刺穿,并在“体内”留有钢针的情况下,做到不发烫、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燃、不爆炸的,就认为该电池是“绝对安全”的。——可以说针刺实验是电池安全测试的“珠穆拉玛峰”。

也许是考虑到针刺试验实在过于变态,能通过测试评价的电池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两三年前,或许没有任何电池能通过这项测试),因此工信部在去年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简称“新国标”)中将针刺试验取消了。

2020“新国标”安全要求

“越活越回去”了……

“新国标”已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新国标”中,高温烤箱测试取代了针刺,要求电池在高温烤箱中能挨过5分钟的“地狱火”而不热失控的,就算过关。——事实上“新国标”对于安全的要求相比“老国标”是降低很多了。

用某些专家的话说就是:设置一种谁都无法通过的考核体系,意义是什么呢?目前也许全世界唯一能通过针刺实验并得到“绝对安全”评价的唯一电池应该就是比亚迪的“刀片”(国内外还有其他电池能做到的么?笔者没听说,如果有的话,欢迎小伙伴补充,在此表示感谢)

但这意味着“刀片”就完美了?当然不是!目前“刀片’极限能量密度也不过就是140Wh/kg,距离特斯拉21700电芯300Wh/kg的水平差距非常之大。同样重量的电池实际储电能力还不到人家一半……当续航和安全系数之间存在矛盾,人类究竟该如何抉择?

人民期待“未来电池”

锂硫体系目前尚存寿命问题

回到杭州电动车爆燃事件,出事的是锂电池,因此事发后当地不少电动车主纷纷到店将锂电池换下,换回原始的铅酸电池。他们表示:在续航和安全之间,最终想想还是选择了安全。可他们同时表示,锂电池“跑得快还跑得远”非常吸引他们。回想起国内某位大佬曾说过一句名言——安全,才是一台车最大的豪华!

要安全就没续航;要续航安全就得打折扣。巨大矛盾需要等“未来电池”问世后或许才能得以彻底解决。我们已经可以确定,未来一定是属于“锂硫电池”的,但“锂硫电池”寿命短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