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十二)
群臣屡次向玄宗上表提议到泰山去祭祀天地。开元十二年闰十二月丁卯(十二日),唐玄宗正式颁布制命,决定在明年的十一月十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开元十三年三月,张说草拟了封禅仪并将其进献给玄宗。夏四月丙辰(初三),唐玄宗和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们一起在集仙殿聚饮。玄宗说:“神仙都是凭空虚构的,朕并不关心。贤才却是真正治理国家的工具,朕今天和诸位一起宴饮,不如将集仙殿改名为集贤殿。(仙者凭虚之论,朕所不取。贤者济理之具,朕今与卿曹合宴,宜更名曰集贤殿。)”之后,玄宗又下诏对在书院中供职的官员品级作出规定,五品以上均称学士,六品以下均称直学士;又任命张说为知院事,任命右散骑常侍徐坚作他的副手。唐玄宗本打算请张说任大学士,因张说极力推辞而作罢。
张说因为皇帝大驾将东至泰山封禅,担心突阙会乘机入侵,因而想增兵守卫边疆,于是召来兵部郎中裴光庭(裴行俭的儿子)商议此事。裴光庭说:“封禅,乃是天子将已成就的功业上报皇天的大典。现在皇帝正要登上泰山祭告上天,却惧怕起戎狄,这不是用来显示天子盛德的办法。(封禅者,告成功也。今将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惧,非所以昭盛德也。)”张说问道:“那么咱们该怎么办呢?(然则若之何?)”裴光庭回答道:“四夷之中,以突厥最为强大,近年来他们屡次请求和亲,而朝廷只是维系关系,并没有答应。现在如果朝廷派出一位使臣,赴突厥征召其大臣陪同皇帝前往泰山封禅,他们一定会欣然从命;突阙一来,则戎狄君长无不都来。这样就可以偃旗息鼓,高枕无忧了。(四夷之中,突厥为大,比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来,则戎狄君长无不皆来。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余矣。)”张说听后不禁赞道:“太好了,您这个主意我张说可想不出来啊。(善,说所不及。)”于是立即将这一计策报玄宗批准并付诸施行。
唐玄宗派中书直省袁振任代理鸿胪寺卿出使突厥,传达自己的旨意。突厥可汗小杀(毗伽)与阙特勒、暾欲谷环坐在牙帐之中,设宴款待袁振。席间毗伽问袁振道:“吐蕃乃是狗种,奚、契丹本来就是突厥的奴隶,他们都能娶大唐公主为妻。只有我们突阙前后多次向大唐求婚却未能获准,这究竟是为什么?况且我们也知道远嫁番国的公主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现在我们也不管真假!然而我们屡次求婚未能获准,使我们在各番国人面前备感脸上无光。(吐蕃,狗种;奚、契丹,本突厥奴也;皆得尚主。突阙前后求婚独不许,何也?且吾亦知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岂问真伪!但屡请不获,愧见诸蕃耳。)”袁振答应替他们向玄宗皇帝上奏求婚。小杀可汗便派其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纳贡,并顺便扈从玄宗东行封禅。
秋八月,张说在讨论封禅仪时,请求用睿宗配享皇地祗,唐玄宗表示同意。
十月辛酉(十一日),唐玄宗从东都出发,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各族酋长扈从东行。车队每次打尖休息时,数十里长的大路上人畜蔽野,有关部门安排的满载各种供给用具的车辆,数百里络绎不绝。
十一月丙戌(初六),唐玄宗抵达泰山脚下。玄宗骑马登山,随从官员留在谷口,只带了宰相以及祠官一同上山,环列在山下的仪仗侍卫绵延达百余里。唐玄宗向礼部侍郎贺知章问道:“前代帝王封禅所用的玉册,为什么总是秘而不宣?(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贺知章回答道:“有时帝王秘密地向神仙求福,所以不希望别人见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玄宗说:“我这次来是天下苍生祈福啊!(吾为苍生祈福耳。)”于是拿出玉册,向群臣宣示。庚寅(初十),玄宗在泰山之上祭祀了昊天上帝,群臣则在山下的祭坛上祭祀了五方帝和百神;其他则一律仿效乾封年间封禅的先例。辛卯(十一日),唐玄宗在社首山祭祀了皇地祗。壬辰(十二日),玄宗在帐殿接受群臣朝觐,下诏大赦天下,并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享用的礼秩加三公一等。
张说在主持东巡封禅时多推荐中书省、门下省吏员和自己亲近的人任代理官职随从玄宗登山。封禅大典结束后玄宗推恩颁赏时,这些人有很多被破格地提拔为五品官,但这种皇恩却与其他文武百官无缘。中书舍人张九龄向张说劝谏,但张说并未采纳。另外,扈从车驾的士卒只得到加勋而不赐物,因此朝廷内外均对张说很是不满。
封禅和巡视一样,只要涉及帝王出京,必然是天下震动的,其中既有风险,也有机遇。风险就是随着帝王的离京,政治军事中心就会发生移动,就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机遇就是主持和参与了这件大事,本身就是军功之外的一件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