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治水文化长廊
为传承治水文化,弘扬治水精神,2014年5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温州治水荣誉墙"。作为我市"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重点文化项目,市治水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纪要(【2014】2号)决定,该项目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持规划和设计,由市城管与行政执法局负责建设,经费由市治水办统筹解决。市文广新局受命后,成立机构、任命项目负责人、组建专家小组。7月,组织有关人员到兄弟城市考察学习,带领专家和规划部门到我市滨水公园和公共绿地调研选址。8月向市政府书面上报了三个选址方案。在副市长任玉明主持的第六次市治水办主任会议上确定了滨江带状公园选址方案。随即,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景观工程设计方案,委托温州志通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负责浮雕工程设计方案,委托温籍著名学者起草碑文和后记。项目组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高品位的艺术目标对所有设计方案组织评审和论证。9月至12月,先后五次组织文化、文物、规划、园林、水利、历史、民俗、美学等门类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反复推敲,多次易稿。最终命名此项目为:"温州治水文化长廊"。设计方案于2015年3月上报市政府专题会议修改通过,于4月初提交市委书记办公会议通过。根据市委领导意见,工程选址改在瓯江路滨江带状公园游步道下、明珠七号东首600米。市文广新局联合市行政执法局和市城规院等单位,对新址实地进行勘察确认和景观工程的重新设计。按规定工程于2015年3月移交市行政执法局建设,由于工程更改地址,8月份项目重新立项和财政概算,新址工程的安全性三次委托原设计单位上海中交三航院进行复核确认。为推进工程建设,市文广新局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工程设计单位及招标代理公司进行协调,确保各项措施到位。11月上旬完成工程招投标,11月中旬工程正式启动建设。为保证艺术标准,在吴东局长主持下市文广新局又召集专家小组对总体方案进行审议和修订。在严格把握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程于2016年2月正式完工,总投资242万元。3月22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温州治水文化长廊落成典礼。揭幕仪式后,市领导参观了治水文化长廊全貌,对工程的艺术质量给予很高的评价。
温州治水文化长廊东西走向,面向瓯江,总体艺术设计自西往东与瓯江水流方向一致,整体风格古朴稳重。长廊长130米,高3米,由碑文、浮雕长卷、后记、荣誉榜四个部分组成。长廊名称书体集自明朝弘治十年任温州知府的文林之子、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法书,由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副教授张索先生搜集合成;碑文敦请复旦大学温籍教授吴松弟、我市著名学者沈克成和文学博士陈瑞赞共同执笔撰稿,由我市书法家马亦钊先生书写;浮雕长卷分瓯居海中、东瓯开篇、周凯射潮、郭璞筑城、韦庸浚湖、沈枢修塘、塘河水韵、五水共治、瓯江新潮等九个篇章,整体构思由市文广新局陈刚策划设计,经专家小组多次讨论确定,高度概括温州治水历史的重大事件,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用艺术手法展现我市古今治水的生动画面,成为温州水乡一道文化景观,成为全体市民爱国爱乡的生动教材,并激励我市民众参与"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荣誉榜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镌刻我市捐款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名单。
折叠 编辑本段 结构
温州治水文化长廊东西走向,面向瓯江,总体艺术设计自西往东与瓯江水流方向一致,整体风格古朴稳重。长廊长130米,高3米,由碑文、浮雕长卷、后记、荣誉榜四个部分组成。
折叠 编辑本段 浮雕长卷
浮雕长卷共由九个篇章组成,高度概括温州治水历史的重大事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第一篇章 瓯居海中
《瓯居海中》是画卷首篇,交待温州自古以来就是水乡泽国,东瓯先民很早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构图元素:榕树、岛屿、海水、独木舟等,表现"瓯居海中"的地理环境以及古代先民的特点。体现瓯越先民勤劳、智慧、奋进的精神风貌。
第二篇章 东瓯开篇
《东瓯开篇》介绍温州治水自始祖开始,体现温州治水历史。西汉时期,东海王驺摇领导东瓯人民,传授太湖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开辟农田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开创温州水利文明曙光。
构图元素:东瓯王站立在一个小山头,俯瞰水中独木舟穿梭往来,人民在进行渔猎劳作。东瓯王旁边有人顺其目光指点,仿佛在筹划治水方略。
第三篇章 周凯射潮
晋元康年间,永宁邑长从横阳(今苍南桥墩)人周凯治水之计,率民众治理永宁、安固、横阳"三江"水患,凿河通海。
构图元素:明·宋濂《温州横山仁济庙碑》载:"永康中,三江逆流,飓风挟怒潮为孽,邑将陆沉,民咸惧为鱼。神奋然曰:'吾将以身平之。即援弓发矢,大呼冲潮而入,水忽裂开,电光中见神乘白龙东去,但闻海门有声如雷,而神莫知所在矣。俄而水势平,江祸乃绝。"故画面设计为周凯乘龙射潮的场景。面对汹涌而来的海潮,周凯挺身射箭,龙亦昂首冲潮,以助周凯。
第四篇章 郭璞筑城
东晋太宁元年,始置永嘉郡,郡城及县治卜迁都采纳了郭璞的治水方略。郭璞乃温州治水典范,一直影响后来温州水利的发展。他主持规划永嘉、安固、横阳、乐成的县治,依山为城,环水为池,筑城开河,以沟通城郭河流与湖泊,遇潦不溢,遇旱潴水,旱涝有备。传说郭璞主持建城之时,有白鹿衔花绕城而过,白鹿城由此得名。
构图元素:永嘉郡城、白鹿衔花、劳动人民等。从郭璞延展出永嘉郡城,展示城市格局,尤其是其水系格局,并融入温州元素和水元素。
第五篇章 韦庸浚湖
唐会昌四年,温州刺史韦庸,治理三溪水患,重浚会昌湖工程,疏导分流,南面入永瑞塘河,北面入瓯江,终于平息三溪水患。
构图元素:三溪水汇、会昌湖、韦公堤等。描绘会昌湖的风光,突出展现城与水、人与水的和谐,以此来突出韦庸疏浚会昌湖的历史功绩。
第六篇章 沈枢修塘
南宋绍兴至嘉泰元年的七十年间,温州大举兴修塘河工程:知州沈枢率永、瑞二县士民,重修永瑞塘河石堤八十里及各县官员率县民治水,温州建成南北主干塘河总长约200里。
构图元素:南塘、从事土方作业的人群、农田、桑园、橘林等。
以曲折的南塘为主轴,将筑塘场景及沿塘河的农桑风光贯串组织在一起。
第七篇章 塘河水韵
元明清时期,温州水利又经历了七百余年的发展,比之前水利建设成就更加显著。建国后,温州水利建设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五十年来,温州水利水电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发挥巨大效益。
构图元素:城区河道纵横,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一片江南水乡风情。综合各类治水元素,表现温州古代的治水成就。
第八篇章 五水共治
治水是历届行政官员的要务。公元二〇一三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之战略构想,在温州掀起了全民治水的热潮。
构图元素:湿地、龙舟、游船等。勾勒出三纵三横的水网图,以三垟湿地为画面背景,水面龙舟竞渡,茶花绽放,展现温州"五水共治"的场景及其成绩。
第九篇章 瓯江新潮
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全民参与上下动员,温州出现一幅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画卷,预示温州美好的明天。
构图元素:江心屿、祥云、海鸥、游艇、茶花等。以波浪、海鸥等组成开阔的海景,一艘现代化巨轮带着若干游艇,昂首冲向红日,表明温州从瓯江时代进入东海时代。
折叠 编辑本段 大事记
2014年5月,时任市委书记陈一新指示,建设"温州治水荣誉墙"。
2014年5月16日,市治水办主任会议决定,由市文广新局牵头负责选址及规划设计,市行政执法局负责工程建设。
2014年6月,市文广新局成立机构,任命项目负责人,组建专家小组,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
2014年7月,组织专家和规划部门到我市滨水公园和公共绿地调研选址。
2014年8月,委托温州市城规院负责景观工程方案设计。
2014年9月,委托温州志通雕塑艺术公司负责浮雕工程方案设计。
2014年10月,委托温籍著名学者起草碑文和后记。
2014年11月,市治水办主任会议同意选址于滨江带状公园。
2014年9月至12月,先后5次组织专家对两个方案进行评审论证。
2015年2月至3月,方案上报市政府专题会议讨论修改通过。
2015年3月,市文广新局将两个设计方案移交市行政执法局建设。
2015年4月初,方案提交市委书记办公会议讨论,设计方案通过,但会议要求更改工程选址。
2015年5月,工程正式选址确定在瓯江路滨江带状公园游步道下,明珠七号东首600米。
2015年5月至8月,景观工程重新设计,浮雕工程改为自西向东设计。
2015年9月,项目重新立项和财政概算。
2015年10月,工程安全性三次委托原设计单位上海中交三航院进行复核确认。
2015年10月,市文广新局2次召集有关部门举行工程建设推进会。
2015年10月9日,景观工程举行招投标(21.6万元)。
2015年11月17日,浮雕工程举行招投标(197万元)。
2015年11月18日,浮雕工程启动,确保质量前提下日夜加班。
2015年11月23日,景观工程进场施工。
2016年1月6日,吴东局长召集专家小组最后确认碑文和后记。
2016年2月15日,景观工程完工。
2016年2月18日,浮雕工程安装完毕。
2016年3月18日,浮雕工程完工,进行预验收,要求浮雕深加工。
2016年3月22日,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工程落成典礼。
2016年4月14日,市文广新局和市行政执法局会同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正式验收。验收小组一致认为工程质量合格。会上明确提出将工程移交给市园林部门管辖,并对今后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要求,建议在入口处设立标示牌。
折叠 编辑本段 温州治水新碑记
温州地兼山海之胜,位居浙闽之中。左濒汪洋,右倚括苍。二雁耸峙于南北,三江亘流于西东。钟灵毓秀,风气清通。然于古九州之域,实属扬越荒服。其地利之兴,民物之阜,水之治否,关系至钜。
温州水利,肇自东瓯王驺摇。晋初有周凯者,导江入海,功成身殉,后人神而祀之,号曰"平水王"。唐宋之贤守令官长,亦多以兴修水利为庶政之要。唐贞元间,刺史路应筑乐成、横阳二县海塘,斥卤化为良田。会昌中,刺史韦庸浚湖于州城之西,以承三溪水汇,人称湖曰"会昌",堤曰"韦公",示不忘也。南宋淳熙间,知州韩彦直、沈枢开浚州城内外河道,重修南塘,耗钱千万,役民万余,而民不以为劳,咸颂曰善政。元明以降,筑塘埭,修江堤,建陡立闸,开河引渠,传统水利,渐趋成熟,而吾温疆界日辟,泽国无异乐土矣。迄至今日,防潮抗台,农田灌溉,水库电站,种种建设,愈臻完善。
公元二〇一三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之战略构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实施系统之水治理。而挖掘、传承、提升温州独特之水乡文化,则为建设美丽水乡要义之一。由此而言,今之治水非仅限于防灾害、利灌溉、通舟楫而已,实乃立足于科学发展及生态文明,运用现代工程技术,重塑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以求民生之改善,人民福祉之实现也。温州自古以来之治水文化,将于今日集其大成而推陈出新焉!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经济转型,治水先行。美丽浙南水乡,即我诗意栖居之家园!夫广集众善而溥利万物,孰能如水?今之治水,殆将永葆我生于斯、长于斯之故土,而使我温州人民长享水之利泽也!是宜记之。
(二〇一六年一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