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来楚生“肝肺槎牙”

我一直认为,近现代的篆刻家里,写意一路的名家之中,来楚生是篆刻初学者一定要关注的真正名家,甚至你可以不关注齐白石,但一定要关注来楚生,原因很简单,来楚生是真正的科班出身(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本来是要考北大的,后来阴差阳错错过了)。

(来楚生先生在写字)

这倒不是说,科班出身有多重要,而是因为是科班出身,来楚生受了相对较多的正规化的基础训练,他的艺术基础更为扎实,更为重要的是,在留下较多的篆刻作品之外,他还留下了较其他篆刻家要多得多的篆刻理论,比如《然犀室印学心印》,其理论操作性之强,远远超过了那些故作高深的所谓“印学名家”的空洞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别号很多,如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晚年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等。浙江萧山人,来楚生先生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我们l暂时只说篆刻,除了一般印作之外,他还留下有《然犀室肖形印印存》一册,是不可多得的肖形印学习资料。

本文我们来学习一方来楚生先生的印作,就是这方“肝肺槎牙”:

(来楚生和他的肝肺槎牙一印)

来楚生先生篆刻的章法,在50岁之后进入机巧善变的成熟期,而这方印,章法设计思想格外突出,当为50岁以后作品。

“肝肺槎牙”一词出自苏轼的七言古诗《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原诗如下: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chá)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wò弄脏)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这首诗是元丰七年(1084)7月前后,东坡先生结束了长达4年的黄州谪居生涯后,路过安徽当涂到郭祥正家作客时所作。

(苏东坡像)

所谓“槎牙”,指错杂、参差不齐的样子,字面意思是空腹喝了一顿大酒,顿时感觉肚子里尖刺丛生,竹石满腹,生出创作欲,于是画了画,实际上是说,作者内心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有一腔的志意需要表达(苏东坡的志意不舒是因为他长年被贬,来楚生志意不舒是因为他处在一年特殊年代;又或者,来楚生先生晚年是因胃癌去世,这可能是他身体不适时表达痛苦的一方印)。

(晚年来楚生)

来楚生先生在《然犀室印学心印》中曾讨论篆刻章法说:

余以为印文之有章法,亦犹室内家具物件之有布置也。何物宜置何处,全恃布置得宜,譬诸橱宜靠壁,桌可当窗,否则,零乱杂陈,令人一望生憎,虽有精美家具而不美也。印文章法亦然,何字宜逼边,何字宜独立,何处宜疏,何处宜密,何处当伸展,何处宜紧缩,何处肥,何处瘦,何笔长,何笔短,亦全赖布置之得宜耳。

让我们来看这方印。这方印印文天然三疏一密,这是篆刻中最难处理的一种文字样式,因为三个笔画稀疏的字在刻完后,因为笔画简单,很可能在印面形成块面不规则的多处留空,这就导致了印面的不稳定因素过多,因此,“三疏一密”是篆刻难题,但到了来楚生这样的名家手里,难题反倒变成了机会。

我们来看,这方印最重要的章法手段,是将“肝”、“牙”二字与“槎”字进行了连接,使三个字成为一体,形成了与独立的“肺”字的对比,注意,这种连接并不是将三个字表简单的字互相连接以“对抗”字形繁密的一个字形成动态平衡,而是两个字画疏的字与一个字画密的组成一个整体(甚至加入了左边印边的重量与支撑),形成三比一的印面对比,组成动态平衡。如图:

(三比一)

对,实际上,这打破了“三密一疏”的大格局,使印面呈现“三领一”的“以重领轻”效果。印面的不平衡得以消解。

同时,先生这方印中的“肺”字右部“巿”部与“槎”字的“木”部组成字形上的一组对角呼应;“肝”字纵向压缩形成的空间与“牙”字的横向压缩形成的空间又组成一组空间上的对角呼应,使得这方印妥妥地“站稳”了。如图:

(呼应)

经过上述章法上的设计,这方印面的“三密一疏”困局得以化解,印面既活泼,又平衡,既富于动态之美,又保持了充足的印章静态之美。当然,化解“三疏一密”的方法很多,关键看印人愿不愿意打破思想框架以求创新。当印人解放思想,大部分印学难题往往会成为创造成功作品的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