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重视耕读
来源:运城新闻网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自古以来,这则古训被不少家族奉为家规家训,寄予着长辈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那么,古人为何如此重视耕读?今天,我们来说说词语“耕读传家”。
关于耕,《说文解字》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耕是一个形声字,“耕,犁也,从耒井声”;另一种说法认为耕是会意字,“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也就是认为,耕从耒、从井,“耒”是农具,而“井”则是田地。耕的本义是“犁也”,指用犁翻松田土,泛指耕种、农耕之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耕作劳动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方式。而“耕”,往往又与勤劳的品质联系在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地里从事农耕劳作十分辛苦,因而也就有了“力耕”等词。
读,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读,诵书也,从言卖声”,本义为诵读诗书经文,后引申为阅读、学习之义。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王夫之说:“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可见,古人推崇读书,不仅为了读书应举、出仕为官,同样也将其作为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径。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不少文人学士对耕读生活十分推崇。一些士人给自己的书房画室起了诸如“耕读轩”“耕读山房”等名。诗词歌赋中,也常见关于耕读生活的描述。如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元代王冕《耕读轩》:“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明代徐勃《过荆屿访族兄文统逸人隐居》:“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中国纪检监察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