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对人性的这四个洞察,看似简单,却暗含深意
首先,警惕自己的长处
这一篇中,有一句话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管仲说:“凡国之亡也,以其长者也。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故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意思是说,要分析一个国家衰亡的原因,我们要找它的长处。一个人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的长处和优势。所以,善于游泳的人常死在梁池上,善于射猎的人常死在荒野之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样,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每个人都有长处,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过度自信的人性弱点。我们往往高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像善于游泳的人,总觉得自己可以轻松游到河对岸,但是实际上他只能游到河中央,因此灾难就会降临。
第二,关注事物的两面性
管仲说:“恶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贱者,贵之充也。故先王贵之。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所谓德者,先之之谓也,故德莫如先,应适莫如后。先王用一阴二阳者霸,尽以阳者王,以一阳二阴者削,尽以阴者亡。”
大概意思是说,事物都是相对的,丑恶是美的基础、卑下是崇高的基础、低贱是高贵的基础。天,通过时令发挥作用;地,通过物材发挥作用;人,通过德行发挥作用。所谓德行,最好是优先施行,它不像打仗一样应该以后发制人为上。管仲说,在天时、地利和德行中,按照先王的经验,占有一个不利条件两个有利条件的,能成就霸业;完全是有利条件的,能成就王业;占有一个有利条件两个不利条件的,必然要被削弱;完全是不利条件的,必然被灭亡。
第三,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
管仲说:“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意思是说,圣人的心思总一般人都猜不透,感觉是浑浑噩噩的。很喜爱一个人,不能随便给予利益;很憎恨一个人,也不能加害他。先王总是注重分寸适当,注重保持机密。所谓机密,就是不说出口,不形于色;就像龙、蛇一天五变而无人察觉一样,才叫做保持神秘。
管仲说,别人想要勇气,就给他们勇气;想要地位,就给他们地位;想要求利,我们就给他利益;想要知识,就让他有知识。但是,要注意戒备,隐微而庇翼自己,行动一定要深思,不要被人识透,对于突然到来的事必须要有防备。对人有信叫做“仁”,不被欺瞒叫做“智”,能做到“仁和智”,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第四,如何处理“国际关系”?
管仲说:“先王不约束,不结纽。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们在处理国家关系时,既不会拉帮,也不结派。约结成邦终究会解散,结成派别终将会破裂。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亲疏,不在于“约束”和“结纽”的拉帮结派。那在于什么呢?
八个字:把握天时,合于正义。
管仲说,把握天时就能得到自然优势,符合正义则得到民众的拥护。既占天时,又合正义,这就能把自然与人的力量一并掌握起来了。先王不采用武力解决边境问题,边境就会安定;边境安定,则邻国亲善;邻国亲善,问题就可以处理得当了。
另外,管仲还说,先王最重视诚实和信用,有了诚实和信用,天下各国就友好了。贤大夫不依靠宗族门第,士不依靠国外权势,平常的小利不算是大功劳,平常的储备当不成大用处。保存国家、安定社稷的这些大事,诚实和信用就可以解决。
其实,2000多年前管仲这些治国理念,在今天的中国也是一样的,比如以和为贵,不称王称霸,也不拉帮结派,维护国家的信用等等,这些正是今天我国外交策略的准则。虽然时过境迁,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秩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基本的原则始终是没有改变的,人性是没有改变的。正义、诚信、友善始终是人性所向往和追求的。虽然短时间来看,这样的策略可能会吃些亏,但是保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从长计议,可以获得更加长远的生存机会,
管子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枢言曰: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
意思是说,道就好像天上的太阳;在人体就好比人心。爱民、利民、益民、安民,这四方面都是由道决定的,帝王运用它们,天下便得安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