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家中的“积分制度”

01 孩子眼中的“钱”

关于钱的问题,我们一直没有深入讨论过。

我们一直试图通过日常的消费习惯,来进行沉默的教育。

我们不喜欢浮夸,尽管都说女儿要富养,我们却不希望她们拜金。

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奢侈消费,东西也不追名牌,目前来看,最大的消费只在饮食和买书。

孩子形成了自己对于钱的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则来自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她们仅仅凭着大人买东西时说出的“贵”与“便宜”两个字,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概念。

比如,去年猪肉价格很高,每次吃排骨,她奶奶总会在桌子上算出每块排骨的价格,这让我们举起的筷子都开始郑重其事起来,而猪肉却只吃排骨的老大,更是对此印象深刻。

疫情期间,菜米油盐都是以快递形式进到家中,这让她亲眼目睹了我们每天所消费内容的庞大,然后总是问我,妈妈,我们家的钱还够用吗?

老大就开始反对我买东西,哪怕买她最喜欢的冰激凌,她也会质疑。

而老二,则却想着要财富支配权,她觉得当大人的感觉真好,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因为她也想要买东西,跟姐姐合计了一天,商量出每周让我支付十元的零花钱。

我却一直没想好关于零花钱的问题。

我担心无视她们的金钱需求,会导致她们以后容易被别人拐跑(有时候难免会有这种神经质的看法,尤其是看了某一些社会新闻以后。)

但是这个事情原本是一项空白,一旦开始,就是一个制度性的建立,所以也不能草率。


02 关于“激励”这件事

孩子的行为究竟是否应该跟物质激励挂钩?

孩子的零花钱究竟该如何制定?

我最近总被老大的话刺激。

这段时间,她变得几乎有些反人类,因为关心自然界的动物,进而得出了人类都很贪婪的结论,然后就开始变得很痛恨钱,她总说人类不发明钱就好了,我试图跟她讲过交换原则,分工的重要,但是她说鲁冰逊就可以活得很好,我想我得换一种方式来帮她理解这个概念。

我想财富观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世界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只不过,每个人拿出来交换的东西不一样,所想要获取的东西也不一样。

这个道理真是简单又深刻。

所以,人要劳动(这个劳动是广泛的定义,也就是要有所贡献,或者说价值感,论语里说“爱之,能无劳乎?”

想要什么,先想想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是我希望她们理解和建立的基本认知。

所以,激励本身并没有对错,正如金钱本身不是万恶,也不是万能,全看你如何将之利用,如何获取。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

生活中,谁不是被激励着前进呢?


03 积分榜

我们的积分榜,便是集合了孩子对于零花钱的要求,以及我想要借此给她们建立规则的双重目的,一拍即合产生的。

积分榜的内容,最初写在一张草稿纸的背面,很快就形成了初稿。

基本思路就是以鼓励为主,体现时间管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阅读的价值、行为规范的价值,以及交换原则。

可以得到积分的内容有:上课认真、作业完成及时、口算、练字、体育、做家务、阅读,还有25分钟吃完一顿饭。(酌情增加)

积分兑换:这个充分协商,满足愿望。

惩罚:做得不好,不得分。

过程中,大人和孩子的主动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

先说我的收获,因为在家上课,需要扮演助教老师的角色,但是又没有老师的足够权威,所以总是存在着我的要求与她们行为上的不配合,我渐渐变成一个只会发布命令的家长,她们却觉得自己处处被人安排,我们的矛盾显得无法缓和。

积分榜算是一份君子协议,按照规则行事,有问题不用吼叫,或者拿着戒尺,而我则变成了时刻帮她们的积分统计员,我的存在性变得比较弱,一切都不是我来命令的,在规则建立以后,这些事情就似乎不是我造成的了,毕竟在事实面前,守规则的人很难无理取闹,除非你想退出整个游戏。

而两个孩子的好处就在于:谁也不敢轻易打破或者挑战规则,因为定会有另外一个反对,她们天生具有公平意识,所以省却了我的很多麻烦解释。

于是,现在的场景就变成这样:她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本子,每做完一项得分内容,就拿着本子过来找我签字,一边签字我会假装无意识地告诉她,也许你还可以做些什么挣点分,她们就赶紧去做,仿佛我成了战友。

积分兑换内容是不固定的,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需求,提前在淘宝上买回她们想要兑换的奖品,放在家里,至于多少分兑换,每一项都可以单独议价。

我们充分展现友好协商原则。

截止目前,积分政策执行了6天,老大挣了89分,老二挣了68分,平均每人至少可以得到10分,而周末时间,她们的得分机会其实是比较少的,这时候我们适时推出了一项爸爸福利,每周末我们都有一次家庭徒步,这次徒步,只要大家表现良好,就可以得到5分,相当于有的吃有的玩还有的拿。

谁会在外出玩耍的时候表现不好呢?无非就是累了想耍赖,或者小伙伴们友情的小帆船要翻,然而,一切都抵挡不住5分的诱惑。

所以,一般大老板都是扮演这种锦上添花的角色,大家看穿这一点就好。

此外,体现鼓励政策的还有:

每一项新东西的第一次兑换,我会算体验价,打半折,这算是对新人的鼓励政策。

比如,做一次手工剪纸需要100分兑换,那么第一次兑换只需要50分。

这时候,孩子提出了一个对自己更高的要求,比如她说虽然可以打折,但是必须积分达到原价100分才可以兑换,我当然是双手同意的。

还有,奶奶说提前给她们买平衡车当生日礼物,也被拒绝了。

整个过程中,还有一个收获在于: 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性格。

比如老大就是一个规则意识很强的孩子,甚至有些“”迂腐”。

她就认为这个积分兑换的原则非常合理,她说零花钱是培养懒汉的。

我常常感觉惊讶的是,她的很多观点,不知出于何处。

这也常常让我感觉,每个生命,她独有的生命成长轨迹,真的有如树木,她的根系究竟往哪里延展,从哪里获取影响,多半都是隐藏的,我们自以为我们便是她们的全部,这难免有些自负。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的天生喜欢利己,有人却天生喜欢规则,喜欢规则的人往往很在意公平,而逃避规则的人,则往往显得容易协调。

说件趣事,积分的第一天晚上,我突然觉得心情很放松,因为那一天我们没有任何冲突就做完了当天所有想做的事情,于是忍不住想把冰箱里的冰激凌吃掉,结果老大制止我说,妈妈不行,这个要积分兑换的,我们还不够呢。

我当时就不知道该不该吃,最后想了半天,编了一个理由说,因为这是我们积分榜的第一天,你们都积累了超过10分,这个冰激凌就当是启动仪式的奖励,我们把它吃了吧。

虽然最后我们还是吃了冰激凌,但是从此以后我也不敢随意打破规则,老老实实不敢再提吃零食的建议。

而老二曾是一个容易协调的对象,在姐姐的带动下,变得遵守规则,比如那个阅读半小时加3分,几乎就是专为她设计的,她的阅读主动性不如姐姐,平常上完课,她的常态就是拿着零食去奶奶屋子里蹭电视看,现在,她的常态就是打开柜子,拿起一袋零食,然后放又放下说:妈妈,我现在分还不够呢。

然后就拿着计时器去计时读书了,非常有意思,有时候,我感觉这样对待一个六岁多的孩子,是不是有点残酷。

然后我就想,一个人能越早与欲望调和,便越容易得到真正的自由。

还有一次,我看见她突然暂停计时器,然后去上了一下厕所,回来重新启动,这刷新了我对于她油滑老二的认知。

看来孩子并非都是无理取闹的,只不过她们更愿意接受自己参与过,并认可的事情,这真是自由的一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