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李可:糖尿病、类风湿及痛风治疗经验谈(附案例)
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文后附案例。
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哮喘等疑难病是世界难题,但大多数可以治愈。糖尿病,痛风等代谢类疾病,亦如此。
李可: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扶正以托邪外出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中医称为“历节”、“尫痹”。是一种对于骨状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病因病机:
①本气先虚
《灵枢百病始生》:
“风雨寒暑,不得虚,不能独伤人。”《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此讲营卫出于中焦。
《素问太阴阳明论》:
“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多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讲脾胃行气于三阴三阳,又言筋骨肌肉之水谷气依赖于脾胃。
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不运是必备的条件。
②伏邪存焉
《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伏邪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本气不虚者,机体祛邪之力尚足,多表现为外感表证。邪气从皮毛而入,当从皮毛而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附细辛汤等可用。表证的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具有外散之势,切不可轻易见热用凉,当因其势而利民之,否则邪陷于里,损伤正气。病从三阳入三阴。小儿常见太阴证(西医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老年人常见少阴证(诱发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
中西医不恰当的治疗是伏邪形成的主要机制。
本气虚者,邪初在表,正虚无力驱邪外出而入于经络,内舍脏腑,伏于血气,形成“伤风不醒变成痨”的格局。
治疗应该“扶正达邪、助阳透邪”,甚至“但扶正,其听邪自去”,用人参败毒散、小青龙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汤等加味。
此类证不能用白虎汤、银翘散等剂,麻黄汤、桂枝汤等汗法也不能单独运用,必加补气、补阳之剂,否则容易大汗亡阳,寒邪不去。
③伏邪既存,正气必攻
正邪不两立,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正气足时有类表征的祛邪表现;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
春曰发陈,亦发陈病也。正邪之间的拉锯战因正始终不能完全胜邪而形成,导致了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临床表现。
治疗上,以扶正为主,固本培元或附子理中汤,或补中益气汤、补血汤、建中汤、桂附地黄汤等。
正气充足时,临床定有祛邪反应。如皮疹、关节疼痛加重、关节肿等,此时可在扶正基础上加川乌、细辛、附子、吴萸、麻黄、桂枝、葛根等温开温通之品。
有络病表现亦可用蜈蚣、全蝎、地龙、僵蚕等虫类通络。
瘀血表现者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之属,代表方为加减乌龙汤。
外散之机欲停可已现虚象,如纳呆、便溏、汗多、乏力,脉有空浮象时,停上述温运药,再回扶正之途。
如此反复几次,伏邪有望透发彻底,即告病愈。
这阶段治疗当拳拳以元气为念,正气足则攻,正气弱则补,或寓攻于补。
④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正邪相争阶段,若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易使元气窍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侯。
若出现下肢冰冷或浮肿,上实下虚,上假热下真寒,面如红妆,气升而不降等证,不能祛邪,不能扶正,急敛正气,用四逆汤、破格救心汤、四逆加人参汤、引火汤、潜阳封髓汤等。
待下焦有根,元气归宅,再扶正托透交替进行。
总结:
①难症痼疾,师法仲景
免疫系统疾病的过程虽然强调阳气、寒邪,三阴证,但六经病证均可在不同时期出现,出现哪经病证就按照哪经用方。
若体不虚,邪气盛表现出太阳证风湿热痹者用人参白虎汤加味;病从三阴到三阳出现了阳明腑证和少阳证的用承气汤和小柴胡汤加味等。
不能仅执一方一法,而应明了疾病的来龙去脉,按六经辨证施治。
②免疫系统疾病出现热象
当分析热证的真假虚实。若是外感湿邪,外束肌表,内阻经络之发热,当以汗解。
若是正邪交争,郁阻气机升降出入则应温通,通则郁解,郁去热清。
若是元气浮越之真寒假热,当亟破阴寒,敛固元气。寒去阳回则热去。
见热用寒,必伤元气,而致病由轻而重。
李可: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病在三阴,统于太阴
代谢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高血压,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
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①过食肥甘,嗜食生冷
肥甘厚味致脾胃过劳,嗜食生冷则直折脾阳,二者均可导致脾气左升、胃气右降的功能下降,中气虚馁。
彭子益言: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枢纽斡旋之力不足,整个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必受影响。中气运则中满,胃气不降则生郁热。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虽口渴,但无舌红少津,反见舌淡有齿痕,苔滑或白腻罩黄之象,此为中土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所致,非阴液亏少。
赵献可云:脾主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饮而不解渴,甚则愈饮愈渴。青壮年患者许多出现面红如醉,午后更甚,头面为阳明经地界,午后阳明当降,降机不利则郁于上,故见面红而头汗多。
②少动多逸
《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蟗,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少动多逸则气血流动不畅,阳气虚则更易导致中气馁,水谷无以化,精微不能生。
③失治误治
不少中医拘于阴虚火旺之论,不详阴阳,寒热真假,妄投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剂。寒凉之剂首伤中宫,太阴告急,脏腑失养,少阴之气亦不保。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阴津精血易再生,阳气耗损难恢复。
④房事不节
脾阳之根为肾中元气,中土为釜,肾之元气为釜中之火,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全赖此火。房事不节则元气困乏,上不能助中土之助,下不能助膀胱气化。
临床经验显示,一次房事足以升高血糖。
2型糖尿病,虽病在三阴,但统于太阴。
肾中阳气,通过厥阴风木的调动而上入脾,通过脾气之升则达上焦;心肺之气借助阳明之降再入肾中,如此循环。
肺胃降气不利则元气游于上,出现中上二焦之假热,热象背后是元气上浮不归宅。
脾升不及则厥阴风木加强调动肾中元气,以助脾之升精散精,表现出肝疏泄太过,风火相煽,表现消渴的同时过度调动元气。可导致下焦虚而生寒,中上两焦郁而生热的局面。
郑寿全:消渴求之于厥阴。
赵献可:伏龙雷之火。
喻昌:始于胃而极于肺肾。
治疗大法:
①龙雷之火时,急则敛固,用引火汤加油桂(熟地90g、巴戟天30g、天冬30g、茯苓15g、五味子6g、油桂3g)、大剂桂附地黄汤先引火归元,看胃气之盛衰加人参、干姜、白术等理中之品。
②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用乌梅丸。
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
③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30—90g,肉桂10g,人参30—60g,炒白术30—60g,干姜30—60g,炙甘草30—90g,砂仁30g,生半夏30g、白芍45g,山萸肉90—120g。化裁该方,以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
注意事项:
①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即先救胃气。一切虚损大症首要保胃气。
②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
③服药期间杜绝房事。(切记!)
④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排气排便多,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思路。
高脂血症:理同2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
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
建议:阅读李可的文章,建议带着案例,沿着李可老先生的思路一路比对,一路思考,一路学习,或有意外收获。
案例
摘要:患者被治愈后,追访10年无恙。俟后,余以此法治多例糖尿病亦有捷效。
1
医案一:三消重症
郭桂云,女,33岁,灵石新华书店会计。1987月12日初诊:病已3月,食纳倍增而日渐消瘦。面色由白皙变为苍黑。昨量体重下降5公斤多,甚感意外,求治于余。
追询病史,得知近数月来,工作、家务操劳过度,时时觉饿。饭后不及半小时便又饥饿难忍,心慌头晕。且烦渴异常,随饮即尿。近10日来,一觉饿即心悸、气喘、汗出,眼黑头晕,身软不能举步。舌红无苔,脉细数无神,尺部尤虚。内科查尿糖、血糖。眼不突,甲功无异常。
病由劳倦内伤,致肺脾肾三脏气阴俱伤,壮火食气,三消重症。其面色由白变黑,为下元不固,肾水上泛。拟滋阴补肾而制亢阳,固摄下焦,补纳肾气,引火归原为治:
熟地90克,枸杞子、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红参(另炖)、天麦冬各15克,油桂2克(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烂为丸、吞),鲜生姜5片,大枣10枚,胡桃4枚。3剂。
7月17日二诊:精神大振,食纳已如平昔,口渴尿多亦减七八,原方3剂。
7月20日三诊:气化为病,一拨便转。药进6剂,诸症皆愈。苍黑之面色已转红润。嘱早服补中益气丸,晚服六味地黄丸善后。追访10年无恙。俟后,余以此法治多例糖尿病亦有捷效。
2
医案二:虚寒型糖尿病
李瑞亮,男,52岁,坛镇人。1984年1月16日初诊:患糖尿病10个月,曾用胰岛素不能控制。消瘦,体重下降7公斤,乏力,脘痛而呕酸涎,厌食,日仅进食3~4两。饮多,日6热水瓶左右;尿多,日35~40次,几乎不能系裤带。畏寒甚,由平车拉来就诊。目赤气喘,头面烘热,脉右微细,左沉滑细。当日化验:尿糖 ,血糖37毫克%。
证属肾气肾阴两虚,阴损及阳。命火衰微不主温煦,津液不能蒸腾上达,故饮多。釜底无火,故胃脘冷痛,厌食呕逆。肾气失于统束,故膀胱失约。且肾阴已虚极于下,水浅不养龙雷,故见相火上奔,目赤轰热。肾不纳气,故喘。拟滋阴助阳,引火归原,纳气归肾:
熟地90克(砂仁10克拌捣),盐巴戟肉、天麦冬各15克,茯苓15克,红参(另炖)、吴茱萸、五味子、炙草各10克,山药、山萸肉各30克,油桂1.5克(研吞),鲜生姜5片,大枣10枚,胡桃(打)4枚。3剂。
1月21日二诊:胃痛呕逆、目赤气喘、头面轰热均愈。食纳已佳,饮水减至日1热水瓶,尿减少至日10次。脉较前有力,自己走来就诊。守方3剂。
1月25日三诊:尿量日7次,夜间不尿。日可进食0.5公斤多,行动如常。舌红润,中有裂纹,脉沉滑。原方去吴茱萸,加生山药、生芪、枸杞各30克,猪胰脏10克(另煮熟,连汤带肉食之)。10剂。
1月26日,今日化验尿糖 ,血糖65毫克%。方加减调理月余,用猪胰脏40个。尿糖消失,血糖稍高,症情平稳,体重回升。引火汤(编者按:傅青主方,熟地 90g,巴戟、天冬、麦冬各30g,茯苓15-20g,五味子6g)加油桂,对本病之三多有殊效。症情愈重,见效愈速。
3
医案三:糖尿病火不生土
李彩青,女,55岁,病史7年。便溏4个月,面色灰暗,不渴,少腹坠胀,若痢疾之里急后重。食入难化,嗳腐吞酸。舌质红,有白腐苔,脉沉微。用理中辈不效。火不生土,责其釜底无火,当温肾阳,予三畏汤加味:
红参(另炖)、灵脂、公丁香、郁金各10克,油桂3克(研、吞服),赤石脂30克,附子、三仙炭、姜炭、炙草各10克,生山药60克。3剂而愈。
后以培元固本散(胎盘1-2具,鹿茸30-50g,红参50-100g,五灵脂30-50g,三七50-100g,琥珀30-50g)连服百日,得以巩固,已5年不服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