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发劲”训练——“内劲发放”与高级阶段的“外劲发放”

在太极拳训练中,“接手”是专指当对手进攻时,与之发生在我可控范围内的接触,这是以太极原理去控制对手的第一步。常见有两种情况:一是讲在推手时的接手,二是讲实战技击时的接手。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指与对手的初次肢体接触。

作为太极拳的技术词汇,“发劲”的本意只是讲劲力的发放。而所发放的劲力可以是内劲,也可以是外劲。由于内劲的发放比较隐蔽,没有太明显的形体动作,因此一说发劲,人们常常自然地认为就是专指那些爆发力强、有明显形体动作的外劲之发放。这个误解表面上看似乎无所谓,但事实上却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很多人的训练。将这种外劲的发放作为太极拳训练的主体,是导致太极拳技术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极拳以练内劲、用内劲为主,这是太极拳技术的主体,绝不可以有任何偏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外劲。在实战中,常常需要对敌人进行摧毁性打击,目的是终止格斗,这时就需要外劲的发放。外劲的使用多是属于“落井下石”性质的,也就是在完成对敌的控制以后才需要做的。如果在技击中,将以外劲发放进行的直接打击作为技术的主体,就不符合太极拳理。因此,外劲不是不可以用,在实战中也确有使用的必要,但是在训练中是绝对不能以此为主的,特别是不能混淆了它在整体技术体系中的位置,否则就不是太极拳。

从训练角度讲,外劲发放的练习,应该是在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内劲的应用以后才可以开始的,所以一般是在高级阶段训练的后期才需要加入。注意,本文所讲的发劲练习,重点是外劲发放的训练与应用。

无论是内劲还是外劲的发放,太极拳的发劲中有两个要点需要考虑。第一是发放的时机;第二是发放劲的量。发放的时机是讲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什么方向上发劲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在内劲的发劲练习中,更加注重的是追求最好的时机,即如何能够使用最小的劲达到最佳的效果。发放劲的量是讲自身所发出的劲的力量、速度、变化、爆发力等。从这个角度讲,在外劲的发劲练习中,更加注重的是发劲的量,所追求的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发放出质量最高的劲。训练中,以追求时机为主体;实战中,以二者叠加为应用。

在人体先天自然之能中,松柔比用力难做。因此在太极拳改变先天自然之能的训练中,首先就是要练松柔。在实际训练中,如果先练习外劲发放等,那么松柔就更难练了。因此拳论中说“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同理,与松柔密切相关的发劲时机比发劲的量更难掌握,因此训练中,发放时机的训练比发劲量的训练更受重视。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忽略,毕竟有关外劲发放之类的练习更直观、更吸引人。

为了更好地练习内劲,更好地掌握发劲的时机,在拳架中,一般先要求松慢圆活,故对外劲发放质量的直接练习不足。为了补充这个不足,有些门派在拳架中加了一些以提高外劲发放质量为目标的练习方法,有些则采取分开练习的方法,俗称发劲练习或发劲。在拳架中加入发劲常容易造成重发放而轻柔化的倾向,同时常常导致发劲过程成为主动的蓄与发,影响听劲与松柔能力的提高。从太极拳训练的整体上看,发劲中量的练习比较简单易行。如果松柔能练好,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当今太极拳训练中的误区之一,就是很多人把发劲中量的训练看得太重,以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功夫,以为技击靠的是能够发出爆发力。为了避免错误,将发劲中量的练习,特别是外劲的发放练习与拳架、推手等练习分开是必要的、有效的。这正是现在拳架中没有发劲动作,以柔慢轻匀为主体的原因,这是太极拳的发展之必然。在完整的训练中,一定要在懂劲后才可以练习外劲的发放。这是太极拳技术的本质所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太极拳。

外劲的发放练习必须是在懂劲的基础上进行,在没有懂劲之前就开始练习外劲的发放,特别是爆发性质的强力发放,其强大的惯性必然会对松柔的练习带来困难,也会对感知能力产生副作用,给整体进步带来负面影响。而懂劲后,全身能够在松柔的基础上协调一致;同时懂劲后,就意味着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手,使之处于失衡状态,这是外劲发放的前提;另外,只有能够准确地感知对手,才能掌握最佳的发放时机与方向。自身的协调,对于对手的控制,发放的时机方向,就是“我顺人背”“得机得势”:当所有发劲所需要的基础都已经准备好,发劲只是一个张弛的时机问题,通过很少的练习就可以理解掌握。而练习的本质就是能够对外劲的发放过程有些体会。

外劲发放时有明显的外部可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爆发:强调的是力量大、整、猛,有如炸弹般的威力,有摧毁一切之势。

惊弹:强调的是力量的突然性,如弹簧突然被放松弹起,也可称为冷。

螺旋:强调的是力量在旋转中所表现出的猛烈性与多变性。

脆快:强调的是力量在发出时,目标明确,直奔主题,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抖擞:强调的是力量在小范围内的极快速变化。全身快速抖动、摇动,如动物身上沾水后常做的抖毛动作。

长劲与短劲,一是指与目标接触的时间长短,也就是目标受力的时间长短。譬如有些打击类的发劲,像多数的拳打脚踢,都是拳脚与目标只有瞬间接触。而推、撞类的发劲,则与目标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二是指从发劲部分达到目标的距离。譬如寸劲,就是讲在与目标已经接触或马上发生接触时才开始启动发劲,即“沾衣发力”,因此短促、迅速,而且惯性小,易变化。

对于以上特点,训练时要分别练习,把每个特点都搞清楚。在实际应用时,每次发放都是综合性的,可以包括以上的某几个特点。

在外劲发放时,越是爆发性好、力量大,惯性就越大、越难变化。一旦发劲失误,则可能会有较大的危险。对这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这就是为什么太极拳中要强调发放之前的控制,控制得越好,失误的可能性越小。

外劲发放时的感觉很重要,必须是已经控制住对手,对手已经处于失衡状态。这时对手已经失根,或说根已经被拔起,也可以说对手已被“提起来”“拿起来”。当对手处于这种状态时,其精神状态会出现空白,导致应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变得很差。这时焦点已显现,焦点就是发劲的目标点。在懂劲以后,通过大量的推手练习,可以得到这种焦点的感觉,即当对手被控制后,可以感觉到在什么位置、向哪个方向发放,能够取得最佳效果。当能够实现对于对手的控制后,发放的位置与方向可以有很多选择。其中有一个最差的,即将对手又放回到稳定状态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其中又有一个最佳的,即可以使发放的效率最高。如何选择?也就是发劲中的准确性问题,重里现轻的感觉是关键。这种感觉就是指在与对手的接触点上,突然感觉自己可以随时大松,与对手脱离接触,形成摘钩的态势。“重里现轻勿稍留”,是说一旦这种感觉出现,必须马上发放,不可迟疑。

拳架中的一些拳势可以作为外劲发放的练习,譬如做搂膝拗步中的右掌前按时,就可以在动作将要完成的瞬间发放外劲。下面是一个以此为例的喂劲、接手、发劲的综合练习。

图1

双方对立站好,对手上右步、进右手,从正前方攻击我头部,我抬起右手准备防守(图1)。

图2

我以右手顺对手进攻之势,从其右腕内侧接手并黏住他;同时抬起左手从对手右臂内侧去摸其右肩,无论接触到哪里,随即顺势沿其右臂内侧向回捋(图2)。

图3

当我左手顺对手右臂回捋时,看对手之右耳垂,上左步,左手回捋下採,使我进攻中线略向左移,顺势控制对手身体重心,使其向右侧偏斜;同时,我进右手去削按对手颈部左侧。我右手所指与我鼻尖、左足尖所指的方向一致;同时我右手的向前按与左手上的回採之劲必须相合,可使对手的中心线偏离而造成失衡,向其右后侧倒(图3)。

图4

这时焦点必然已出现,应该在对手右侧腰胯之间,使其身法、步法变化困难。我需顺焦点方向远望,同时以神领意,全身协调一致,保持上左步、左手下採、右手削按对手颈部左侧之势,直到对手完全失去平衡,被我顺势发放出去(图4)。当我右手与对手颈部左侧接触的瞬间,我可以使用发放爆发性外劲进行直接打击,由于这个部位比较危险,所以在练习中对打击的力度必须有所控制。

作者拳照(左为赵泽仁,右为张云)

赵泽仁,自幼习武,技艺出众。1967年起从学于武学大师王培生(印诚)先生之开门大弟子骆舒焕老师,并被骆师推荐到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师爷视为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他遵循王培生所倡导的“真东西必须能当场试验”的原则,面对各种挑战从容应对,被美国、欧洲等多家武术团体聘为高级顾问。2016年和2019年,两次应邀赴美国讲学,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张云,少时习少林拳,后经师父骆舒焕先生推荐,至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近30年。移居美国后,常年传授中国传统武术。1993年受王培生师爷委托,在美国成立“印诚功法研究会北美总会”。入选《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0)

相关推荐

  • 谈谈定步推手

    ▼1.传统太极拳的追求目标可概括为八个字:心静.神明.松空.灵变.这里主要谈谈松空,目标是身体内部无任何僵劲,无任何滞点.可通过推手检验:一.由于身体无一处僵无一处顶,所以对方摸不到我的点,无从借力, ...

  • 太极拳根基所在,“内藏桩劲”,认真读一读

    松肩敢捶虎,抡掌抽石碑.我家小区,有几个练家子.其中一个人,每天用掌击树,声虽不大,却异常沉重,他很放松.他问我,你练什么,我说太极.他想了一会儿说,不好练.依旧抽他的树,松沉,简单,干脆. 仑一炷香 ...

  • 太极拳功法之一,“内旋腔劲”,看看你掌握没有

    鹰击长空,影落红尘.武人有傲骨,傲骨不是傲气.傲气是自大,以为自己了不起.傲骨是自尊,百折不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陋屋简室,窄巷瓦砾,但此地有真龙. 雀儿枝头戏,人处清冷渊.时间是人设的,没有时间, ...

  • 太极拳反思录——太极内劲是无中生有,故曰“太极者无极而生”

    太极拳反思录--太极拳需要一场反思了,才能净化,才能进步. 太极拳的内劲是"无中生有",不依靠一切身外之物,不依天,不依地,只依自己的神意而产生,故<太极拳论>首曰&q ...

  • 太极拳内劲输出与传导理解掌握“太极劲”奥秘

    即内家拳,内外兼修,形神合一.那么内家拳的内在指什么呢?内在所指众多,包括隐藏不外露的任何东西,思想.智慧.意志.运转--.的内劲,是在思维意识指挥下练出的一种能随意释放的潜在能量,能量足内劲就大,技 ...

  • 太极拳技击功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高臣.于汶水在<武魂>杂志1995年第6期的文章"意拳与人体仿生学"指出:中华武学内在力量的根本就是从动物运动机制中提炼出的抻筋拔骨的训练方法:恢复先天本能状态的训练手 ...

  • 太极拳节节贯穿只要记住这2点 还可防止“断劲”(下)

    太极拳节节贯穿只要记住这2点 还可防止“断劲”(下)

  • 太极拳步法的训练

    太极拳步伐训练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傅!手势两扇门,全靠步赢人.可见步法在武术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去研究太极拳的步法,一是失传的原因是许多的练拳人知道步法的练法,二是一部分人只是在哪傻练,看不 ...

  • 太极拳是要忘掉招式的,忘招以练劲,忘劲以练神,忘神则本能自然

    太极拳是要忘掉招式的,忘招以练劲,忘劲以练神,忘神则本能自然 太极拳学会了传统的十三势架以后,渐渐要忘掉招式,进入内劲的修炼:同样地,在内劲开合运行自如以后,就要忘掉内劲,进入心意的动静修炼,最后身松 ...

  • 太极拳落地生根怎样训练

    练拳讲究"落地生根".这其实也是一种比喻,也就是练拳要注重脚下的稳定.太极拳拳论中讲:"迈步如猫行-迈步如临深渊."这也是一种比喻.是讲步法的轻灵.要做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