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阎有一个地方叫暖水川,冬天将黄豆放水里能长豆芽
秦 楚 书 社
专注秦楚民俗文化
王阎有一个地方叫暖水川,一年四季温度达到30多度,冬天村民在水里长豆芽,温泉水还能治病——
秦楚书社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
主编微信w7264000
作者丨徐芹
在山阳县王阎镇西北角,有一林茂水丰之地,南与王阎镇双河村冷水川组相邻,东、西、北皆与丹凤县土门镇接壤,境内群峰林立,植被茂盛,天蓝地碧,水秀山青,尤以四季恒温30度之温泉而令人称奇,因此得名“暖水川”。
暖水川隶属王阎镇,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亩,辖一个村民小组、42户200人,境内森林覆盖率78%,水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温泉共有两处,均出自火龙山山脉附近。一处位于冷暖峡暖水川段峡口,在隔河相望的两山山脚,各有数股清澈透明的泉水自林木掩映的岩壁下汩汩涌出,沿山岩飞流直下,宛如玉带轻飘,又似抛洒万斛珍珠。
到得平坦处,水流不缓不急,就像是一位清丽的少女款款而行,偶遇挡住去路的光滑圆润的岩石,便娇羞的绕着道跑了,一不小心撞到岩石棱角,便溅起一朵朵白梅似的浪花,晶莹而多芒。水流顺河而下,形成5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然温泉潭,或静若处子,如一口瓮;或水花四溅,声若牛吼。潭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如同一块流动的水晶,使人忍不住想伸出手去,感受它的温暖和柔韧。
另一处温泉位于大泥沟口,距河5米之地的一个石缝里,冷不丁地冒出一股清亮亮的暖水,自顾自涓涓流淌着。而在暖水出口对面,又有一冷泉从玲珑幽深的峡谷喷流而下,依山势而成“三叠瀑”,溅玉飞雪,汇入一步之遥的温泉,形成泾渭分明的冷暖泉,堪称奇观。两处温泉殊途同归,在下游交汇后,与其它河流一起,欢快地直奔丹凤龙王庙河而去了。
到了冬天,别处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暖水川的河里却热气氤氲,一片春意盎然。远远望去,一河两岸雾锁烟笼,就像水被点燃了一般;行走其中,犹如漫步云端。人们便将泡好的豆子装进竹筐里,用毛巾包裹严实,靠近暖水放着,不到五天,嫩闪闪胖嘟嘟的豆芽就长好了,凉拌或者快炒,那叫一个鲜香美味!
关于这温泉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在这片土地上盘踞着一条火龙。火龙自恃法力高强,欺男霸女,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并吸干此处所有河流,致使方圆百里禾菽枯焦,遍地生烟,民不聊生。各方仙道苦斗恶龙数番无果,当地百姓不堪其扰,纷纷背井离乡,以寻活路。土门镇一刘姓青年誓要为民除害,受虎仙的点化,在除夕夜趁火龙打盹之时暗自潜入大山之中,潜心修炼。若干年后,得道成仙的刘祖师与火龙展开了一场恶战,经过十天十夜的激烈搏斗,最终使仙法降服了火龙。刘祖师见火龙无心悔改,但又顾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将其化为灰烬,于是便将火龙镇压在大山之下,使其消磨戾气,修炼心性。这镇压火龙之山后来便被称作火龙山。
而那火龙,自被大山压顶,失去自由之后,受尽了炼狱之苦,日日回想过去种种罪行,不由得一次次流下悔恨的泪水,天长日久,竟水滴石穿,化作温泉数股,终日不歇的流淌,滋润着这片荒芜的土地。
明朝时期,有严氏一族自山西大槐树迁徙至此,见此地风光旖旎,流水潺潺,更有暖水取之不竭,便将此地命名为暖水川,驻留于斯,生息繁衍。据说这刘祖师还时不时的显灵,为村民排忧解难,护佑一方康泰。为纪念刘祖师,人们在火龙山上盖了祖师庙,塑了祖师像,每月初一十五,村里人扶老携幼前去祭拜祖师爷,感念恩德,祈祷平安。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暖水川自成气候,抱朴守拙,境内民居皆依山而建,四十二户人家,有四十一户依然为传统建筑,石板房,石板桥,石磨,卫星锅,修竹,皂角树,高大的红椿树,随处可见。更有民国时期国民党某团团长张传霖留下的百年古宅“花房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诉说当年繁荣,见证历史沧桑。民居四周有竹篱,有菜园,有一畦一畦的庄稼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人儿童,其乐融融。以前为方便用水,他们开了沟渠,将暖水引到家门口,一根竹管与一口缸相接,用时,将竹管轻轻一按,缸里便有了流水;不用时,将竹管抬起便可。如今虽然每家都有自来水,但依然还有人保留着这样的取水方式。
暖水川被青山包围,被温泉哺育,也被丹凤的方言围城,因此形成了不同于王阎楚语和丹凤“本地人”语言的一种特殊方言,王阎俗语称为“改条子”。但日常习俗依然与王阎其他地方相近,其中热情好客、讲究礼数、尊神敬祖、诚实厚道远近有名。当地目前有舞狮子、耍花灯、唱孝歌等民俗文化,有纸扎灵屋、纸扎灯笼等传统手工艺,均为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餐饮文化特色突出而丰富,有包谷酒、玉米糖、熏香腊肉、浆巴角子、菜豆腐、泡杮子、炸果、红薯粉条、山珍蒸粉、玉米醪糟等特色饮食十余种,这些饮食均取材于绿色环保之山野,由当地居民依传统方法加工而来,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暖水川距王阎镇政府12公里,王阎境内无通组公路直达,自丹凤县土门镇龙泉村可取道直入。改革开放三十九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大潮的引领下,暖水川农业生产方式从单一的种植粮食转变为种植药材、红豆杉等经济作物,农民经济来源发展为种植业、劳务业、旅游业并肩齐驱,人均纯收入从几十年前的百十元提高到如今的8600元,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大众生活方式转变,以休闲康体、回归自然为追求的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价值趋向和普遍生活方式,暖水川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近两年每年吸引近20000人观光和感受温泉浴,最多时日超过200人,他们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更加速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供稿 徐 芹 编辑 秦楚玉
扫描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