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的底层逻辑
追寻底层逻辑,是非常慢,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但好处是一旦真正明白了底层逻辑,一通百通。
降准这件事,首先要从为什么银行必须有准备金说起。大多数人认为银行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中介机构,但实际上,银行是可以创造存款、发放贷款的信用创造中心。由于银行的信用创造,中国的存款才会从几万亿到200多万亿。
但是,这么多存款,银行是没有100%的资金应对的。任何一家银行,如果存款人同时取款换成现金,或者转走,银行都要被挤兑倒闭。为了应对取款和转账,应对流动性风险,银行必须有一定的准备金。这个准备金越多,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越高,应付转账取款的能力也越强。
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这次降准之后,国家法定的标准是存款的大约8.90%是法定准备金,是必须存在央行不能动用的。剩下的大约折合存款总额1-2%的超额准备金是真正可以动用,用于应对转账清算、取款等需求的。所谓降准,就是降低法律规定的准备金比率,让多出来的准备金变成超额准备金,能应对转账清算和取款。
银行为什么会准备金紧张?只要银行营业,创造存款,发放贷款,信用创造,银行被锁定在央行,不能动用的法定准备金就会增加,从而减少可用的超额准备金数量,抑制了转账清算能力,也就抑制了发放贷款、信用创造的能力。如果超额准备金为零,那么你从银行取出来一块钱,银行都拿不出来,更别提发放贷款了。
中国银行系统的所有准备金,包括不能动用的法定准备金,可以动用的超额准备金,一共大约20万亿,对应着200多万亿的存款。之前大量顺差,美元流入时期,外汇占款急剧增加,基础货币准备金也急剧增加。这样银行才能信用创造,才能有经济大发展,中房成为世界第一大资产类别,高达65万亿美元。
央行的各种粉,现在已经高达十几万亿,如果没有粉,中国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减少60%,马上没钱应对转账清算了,更不要提发放贷款了。
但是,商业银行必须不断信用创造,创造存款,发放贷款。这样做,既是经济增长需要,也是坏账借新还旧,用滚动推迟出清的必然。在基础货币准备金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存款增加,法定准备金就必然增加,可以用于转账清算的超额准备金就会减少,最终不够用。
所以,央行要不断降准,给商业银行松绑,腾出超额准备金,以便信用扩张。而且,降准释放的准备金是没有成本的,比有较高利息的各种粉便宜,而且没有到期日,更长期,是长久之计。
可以预见,未来央行还会降准,因为经济不好,银行滚动坏账,借新还旧的压力山大。同样是信用扩张,经济好,贷款需求旺盛,也会有准备金不足的压力,但现在明显不是。所以,目前的降准,明显是坏账压力太大了,必须降准,让银行用增量稀释存量,把问题往前推。
至于为什么坏账增加,从央行说的问题可以看出,大宗商品价格高涨,下游需求不足,中间的企业受到严重挤压,利润受损,还不起债,很多贷款要变坏账。
这就是从底层逻辑开始,一步一步分析推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