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君主投降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这之中有什么说道?
刘禅的投降对象是魏国,当年曹丕篡汉,他给汉献帝的待遇是“公”。按照惯例,所以刘禅归顺后,也是“公”。先看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胁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篡汉之后,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享有食邑一万户。虽然只是公爵,但献帝的地位排在诸侯王之上(如曹植、曹彰),可以有奏事不称臣,受诏不跪拜的待遇。这些待遇都是曹魏宗亲不享有的。
介于曹魏是正了八经的经过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下面无论谁想当老大,都得经过姓曹的人“禅让”一下,以此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在线表达一下自己的皇位既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而是人家让来的。
刘禅虽然祖上是汉高祖的后代,但是没有经过汉献帝的那么一下抚摸,正统地位大大打折。至于江东孙吴……这段他只是来打个酱油的。以此不难看出为什么曹魏封王,蜀汉封公,东吴封侯。
曹丕仅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未能充分发挥“禅让”的宣传效果,天下不服曹魏正统者大有人在,当时冷眼旁观的司马氏自然要汲取教训,在搞“模仿秀”时一步到位,把曹奂封为王爵,这样“禅让”和“自愿”的意味就更浓,说服力也更强了。后来西晋遭到毁灭性打击,东晋仍能不绝如缕一百多年,表明这套“改良模仿秀”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
而在孙皓投降之时,司马炎已经在帝位上坐稳了,底气也足了,他不再需要通过玩些政治秀来笼络政敌了,加上孙皓本身也在言语、行动上表现出了司马炎的不服甚至不屑,所以司马炎才会轻蔑地给孙皓上了一个极具讽刺性的爵位:归命侯。
总体而言,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无不是司马家族经过严密的政治利益精算之后的产物。怎么样会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就会选择相应的册封方案,如此而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