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欧阳履钦先生的学术经验 : 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治寒喘
导读:这是一位曾留学日本后来在广大农村默默行医的老先生毕生临床经验之一窥,其很多关于经方和名方的使用句句箴言,其治学方法更是值得后学参考。
介绍欧阳履钦先生的学术经验
作者/欧阳錡
先伯欧阳履钦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对日人信仰我国医学,有深刻感触。归国后潜心祖国医学,年近四十,医道大行。生前著有《伤寒折中》、《金匮折中》、《药性表解串要》、《时方歌括》等书问世,从学者遍布湘、粤、桂诸省,前后凡百余人。
先伯对《伤寒论》的硏究,一是遵照《内经》的理论方法以经解经;一是把伤寒六经与杂病的辨证方法结合起来相互参证;一是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加以发挥。
《伤寒折中》与《金匮折中》就是按照这个原则编撰的。他虽长于用经方,但仍能充分发挥时方的作用,并通过长期实践,筛选和创造一些处方来满足临床应用。
所撰《时方歌括》一书,除陈修园《时方妙用歌括》原载的以外,其余约六十个处方,就是经过筛选和创造出来的。他认为,无论经方、时方、经验方,临床运用都要绳之以理法,不能机械搬用。
先伯在临证时强调“辨证”,对于伤寒与杂病的辨证方面,认为伤寒虽着重在辨六经,杂病虽着重在辨血、水、食、虫,但具体运用时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掌握一切疾病的发病原因。
他常说:“不管病证怎样复杂,只要能掌握伤寒杂病的辨证方法,有理有法,立方遣药,就不致越规,并要博采各家各科辨证之法相与比较,相互参证,才能对每一病证的发病机制、鉴别、治法有较全面的了解,临证时才不致茫然无措。”这些教训,一直在我脑子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先伯治学很严谨,常以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精神作为学习方法。由于在农村行医,接触面广,所以不但擅长内科,对妇、儿、眼、喉、针灸各科亦有丰富经验,尤其在学术理论方面有不少识见独到之处。兹就其临床经验部分根据遗著所载及回忆所及,结合部分病例介绍如下:
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治寒喘的经验:
先伯治寒喘,常用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二方,认为:“寒喘多因外寒内饮,外内合邪而发。但寒气偏外,当着重发散;饮邪偏内,当着重降逆。如外寒引动内饮而头项痛、身疼腰楚、发热恶寒等表证未罢,宜用小青龙汤;无伤寒表证,而但有眩冒、喘悸,或呕恶、面目浮肿等证,宜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二方虽同以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为主,而偏寒、偏饮是必须分清楚的。”
【例】
宋XX,素患喘证,遇寒即发,暑天因贪凉露卧,喘咳复作,心忡面浮,脘闷食少,时欲呕逆。医以其喘系受凉而得,与小青龙汤,喘虽稍减,因汗多腠理开,着衣则烦,去衣则凛,受风则喘又大发。
先伯诊之谓:“此病虽因受凉而得,但无伤寒表证,用姜、辛、五味温肺则可,用麻、桂发散则不免有虚表之嫌。现胸胃间饮邪未净而表已虚,当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加桂、芍以调和营卫,加黄芪以固表。”服五剂,喘平,饮水仍泛逆欲呕,续与外台茯苓饮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