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党的两大特务机构,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

蒋介石对“特务”一直情有独钟。他觉得有两个宝贝可以镇守江山:首先是军队,其次是特务。

“中统”、“军统”都是为蒋介石统治地位保驾护航的。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隶属部门和主要领导人不同。

1、中统,隶属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要领导人是陈果夫、陈立夫。主要负责人是徐恩曾。

2、军统,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全称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要领导人依次是戴笠、毛人凤。

二、 前身不同。

1、中统前身。

1928年2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设立党务调查科。陈立夫任科长。设立调查科的目的有两个:一,针对党内斗争搜集情报;二,反共。

1932年扩充为特工总部,1935年改组为军事调查处,负责人均为徐恩曾。

2、军统前身。

1932年3月组建复兴社,复兴社是一个以黄埔军官为核心的带有情报组织性质的军事团体。蒋介石任社长。

1932年4月1曰,复兴社特务处成立,戴笠任处长,受蒋介石的直接领导。

3、 合并。

1937年4月,中组部调查处、复兴社特务处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陈立夫。

下设一处、二处。原中组部调查处为一处,负责党务,处长徐恩曾。原复兴社特务处为二处,负责情报,处长戴笠。

三、组织机构不同。

1938年,蒋介石将“调查统计局”拆分重组成两个调查统计局。

中统和军统架构的双头体制,形成了中统系和军统系,并形成许多掣肘和利益冲突,徐恩曾与戴笠之间,互相打报告,攻击对方,在抗战期间表现非常明显。

中统组织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作调查科、调查处、特工总部、中央调查统计局、中央党员通讯局及内政部调查局几个阶段。

到1931年7月,该科人数已达50余人,成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中人员最多的一个部门。可以说,中统在抗战之前势力大于军统。

抗战情报的需要使得军统急剧扩张,到了抗战末期,军统的效能与执行力远远大于中统,具有很强的御用特征。

表面上看,中统是党务机关,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下设机关,似乎互相独立,实际上不过是一套人马、两张招牌而已。

1945年之后,中统和加军统由于组织庞大,耗费很多,且秘密特征较为浓厚,蒋介石逐步开始瓦解分化。徐恩曾被免职不用,戴笠摔死后兔死狗烹,军统被纳入国民政府国防部序列,改为保密局。

中统开始纳入内政部序列,改为调查局。两个情报机构都走向了正常化、编制化和缩小化,都失去了曾经的光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