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怪异天灾,死伤上亿人,要不然,我国人就超20亿了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大自然是多变地,时而温柔,时而暴躁,每年发生在全球的自然灾害都比较多,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寒潮等等。在当今的科技水平之下,我们已经有一定的能力及时止损,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但是古时候面对天灾,往往只能听天由命。

1550年到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曾经发生或大规模的极寒天气,这场冰期长达三百多年,横亘中国两个朝代,因此称为“明清小冰期”。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到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初春的时候,山东地区出现极端天气。

十月份就开始下大雪,并且积雪厚度有一尺之多,树木都被折断,野外的飞禽走兽因为无法捕食而活活饿死,有的人因为没有御寒工具而被冻死。在山东这样的北方地区或许十月降雪或许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在温暖的南方,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在“明清小冰期”时候,《南海县志》曾经记载道: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农历十二月,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附近大雪,“林木皆冰”。广州地区降雪率攀高,竟然下了十多次,并且冰雪持续时间长,两天之后,才慢慢融化。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广州府很多地方竟然下起鹅毛大雪,且下了三天之久,导致“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当地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景。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下雪或者寒潮来袭,有暖气设备能够取暖,有羽绒服能够御寒,但在古时,是没有这些东西的,气温连续下降,带来的灾难是无法想象的。

寒潮久久不退,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爆发“川楚白莲教起义”,咸丰三十年(公元1850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在整个清朝年间,除了这两个较为著名的起义运动,还有很多小规模农民战争,而这些战争的根因,基本都是与灾荒,没有粮食,百姓们承受不住这样的灾难,朝廷无作为,便顺势揭竿而起。

“明清小冰期”正式结束是在1900年,前后时间持续近300年,这场灾难,致使中国人口损失近2亿。这样推算下来,如果没有这场“小冰期”,那么到今天,中国人口也许已经突破20亿了。但是,我们所说的“明清小冰期”并不仅仅是在中国地区内有,当时全球都持续有这样的情况。

公元十世纪到十四世纪,欧洲地区出现“中世纪温暖期”,在公元1340年,出现黑死病、小冰期,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导致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50年后,人口上涨率才回归正常水平,逐步持续增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长达300年的天灾呢?至今也没人能准确说明这个问题,有很多学者都给出不同说法,较贴合实际的有两个。

第一个说法与印第安人有关,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印第安人从事农业,避免不了的大面积烧荒,燃烧森林,对植被造成影响,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中,增加臭氧层破坏,扰乱地球生态环境系统平衡。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后,将这里变成殖民地,减少农业种植,耕地面积减少,植被复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就得到缓解。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个小冰期与天体运动变化有关,天体轨道的变化,导致引力大气层产生改变,因而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正因为这样,“明清小冰期”也被称为“明清宇宙期”。

这两个说法在现今看来并没有什么说服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口的逐步增长,人类行为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自然的威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应当敬畏自然,不应该觉得人类便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同时也应该努力的提升自我水平,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掌握自救方式,减少损失。

参考资料:

《细话明清小冰期》

《南海县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