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这六个习惯。...
1.写作业的习惯:要求做到专注、独立、不拖拉。
2.书写的习惯:字不一定要漂亮,但一定要写工整;机器阅卷时代,字迹潦草的孩子,考试会吃亏。
3.预习、复习、做题和总结的习惯:预习弄懂50%,复习弄懂80%,做题和总结弄懂100%。
4.阅读的习惯:大语文时代,没有阅读习惯,语文根本不可能学得好。
5.运动的习惯:爱运动的孩子抗压能力强,大脑发育更健全,身体更强壮,这些素质到了学业繁重的初三和高三后,能让孩子以更好的状态去备考,从而赢得这些“人生大考”。
6.做家务的习惯: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做家务当中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有研究表明,从小爱做家务的孩子,平均成绩会比那些不爱做家务的孩子高出27倍,成年之后的就业率是15:1。
其实,那些在高考中能有很好表现的,有50%以上是得益于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小学阶段是抓习惯的关键期。
否认的话,等到孩子的三观逐渐形成,开始进入到青春期了,你再来抓习惯,已经很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习惯当中,阅读习惯要当成重中之重去狠抓。孩子平时如果不阅读,思维就打不开,在学习上就会缺乏灵感,成绩就很难提升上去。
而且上面也讲到了,现在是大语文时代,语文的难度每一年都在增大,需要每天都有大量的输入,才有可能把语文学好。
我们都知道,高考语文满分是150分,能考上120分以上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去年武汉有一名叫唐楚玥的女生,明明是理科生,语文却考了146分,总分更是以725分的高分被北大录取。
这样的成绩就连文科学霸都自叹不如,身为理科生的唐楚玥为何如此优秀?天赋当然是一方面,而更多的因素是这位小姑娘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书的习惯,十几年从未中断过。
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最终才能在高考这样的人生大考中兑现天赋。
所以,想要孩子成绩好,阅读习惯不能少。当然了,并不是什么书都适合给孩子看的,其中有两大类书籍应该给孩子多看。
一类是科普书,可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另一类则是历史类,应该每天都让孩子读一读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因为读历史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读历史的孩子有何优势?
1.孩子在见识过历史上各种人物的成败之后,心性会更加成熟,不会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垂头丧气,更不会因为取得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2.读历史的孩子心中有“智囊”,在遇到问题后,总能找到办法去解决问题;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过去的历史当中找到答案。
3.读历史可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从小学到高中,语文就有很多篇课本是出自历史的,而且像古诗词、文言文这些必考题也都与历史有关,所以熟读历史的孩子在做这些题目时,优势更大。
另外,读历史的孩子写作时灵感十足,有写不完有经典素材,在别的孩子还在苦恼作文写什么时,懂历史的孩子已经把文章构思好,并洋洋洒洒地写起来了。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学不好语文,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孩子的语文成绩会变得越来越差?就是因为孩子在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很薄弱,不熟悉背景知识,自然也无法学好语文。
所以,从小学阶段就要去抓孩子读历史的这一习惯,给孩子打好学习基础,到了中学之后,孩子在学习上就能相对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