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学设想
方志敏的《清贫》一文,也是让人动容的文章。一位革命志士,身陷囹圄的时候,展现出来的精神和气魄,让人钦佩。
“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样坚定的信念,这样朴素的表达,让人物的形象非常鲜明。从自述这个方面体会人物的品质比较容易。
这篇文章,还很妙的是插入了一个故事。在方志敏被捕后,两个士兵渴望从他身上“发财”,可惜他们的期望破灭了。一个当大官的,竟然没有钱。两个士兵失望至极,穷凶极恶,他们的态度和方志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丑立现。从对话中体会方志敏的品质也不太难。
除了通过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体会人物品质外,课文中还有一个学习要求——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我觉得这个比较难。因为,我试想了一下,如果在课堂上,同学们交流这个话题,他们能说什么?我要做什么回应?
我觉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没有对于方志敏这个人的深入了解,他们无从理解“清贫”一词。如果要对方志敏有深入的了解,《清贫》这篇文章很显然是不够的。
由这篇文章倒着往前想,我小时候读过的方志敏的文章除了《清贫》外,还有《可爱的中国》,这些文章都写于囚室,写完之后方志敏就英勇就义了。那么这些文章是怎么传出来的呢?
我在知网上搜索了一下,方志敏的文章是怎么传送出狱的,居然真被我找到了。《党史博采》2014第12期用4个版面刊登了刘明钢的《方志敏是如何将狱中文稿送出的?》一文,在文章中,他不仅讲述了故事,还总结了五条原因。说服教育争取到送信人,通盘考虑做足保护措施,把文稿交给鲁迅或宋庆龄,每次只送一二篇,考虑非常缜密。因为这样,这些宝贵的文稿才能被一一送出,让我们见到这样一位清白之士。
第二是节选《可爱的中国》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文字材料,这篇文章同样采用的是自述的方式,会辅助孩子们明白方志敏的内心。
第三,《清贫》是一篇散文,也算是一篇自白书。从这个意义上,推荐其他人的自白书,播放左权将军的“请战书”短片,以此为窗口,了解那些为了更美好的中国而奋斗,而奉献,而牺牲的人。
然后,再谈对方志敏,对“清贫”的理解。
最后,我还搜集了其他人读《清贫》之后的感想,浏览了十几篇文章之后,我发现王彦峰的《再读<清贫>》一文,可以作为我们交流的材料。
备到这儿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昨天去了宋庆龄故居,去了桂园,去了周公馆,走在历史里,学习会很不一样。同样的,结合时代来看“清贫”,也会很不一样。只可惜,教学的时间啊,始终是个问题。
好书推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推荐理由:《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但是很多研究对现在也很有指导意义。我已经是三刷这本书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