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曾国藩为之改号,《了凡四训》是怎样一本奇书?真是涨见识了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了凡四训》


你相信命运吗?你相信命运可以改变吗?
对这两个问题,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而有一个人给出的答案,影响了无数人。
这个人就是——袁了凡。
公元1602年,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69岁的袁了凡,回顾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精华,写出《了凡四训》一书赠与儿子。
这书一经问世,就风靡一时,并且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许多著名人士,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国藩,看了《了凡四训》,直接把自己的号改了。
日本汉学大师安冈正笃,称赞《了凡四训》为“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并建议日本天皇及首相把这本书当作“治国宝典”,使这本书成为日本精英阶层的枕边书。
数百年来,《了凡四训》不但成为书香门第的“传家之宝”,还对政界、商界和佛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千千万万的人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了凡四训》被誉为“东方励志宝典”,人生必读的奇书。
真是达到袁了凡写作《了凡四训》“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的初衷和目的。

你一定很好奇,《了凡四训》究竟写了些什么?有什么奇特之处?能让人这么的着迷。
顾名思义,了凡就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袁了凡。四训就是四篇家训。
袁了凡,本名袁黄,号学海,后来在云谷禅师的开悟下,改号了凡,所以后人就以他的号了凡,来称呼他。
《了凡四训》也叫《命自我立》和《训子文》,是袁了凡根据自己一生改造命运的经验,留给子孙的四篇家训。
全书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组成。
《了凡四训》鲜明地阐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详细教导了如何辨别善恶,积德改命,修身治世的方法。
第一篇“立命之学”是全书的总纲,阐述了“命运在我不在天”的道理;第二篇“改过之法”与第三篇“积善之方”是立命之学的具体实践;第四篇“谦德之效”,阐述了去除骄慢心理,达到改变命运的效果。
《了凡四训》最奇特的地方就是:照着书中所写的方法,可以让你改变命运,逆风翻盘。


在清朝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曾国藩,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如此赫赫有名的曾国藩,却对《了凡四训》推崇备至,换句话说,《了凡四训》对曾国藩有着非常神奇的影响。 一起来看看是哪些神奇影响。
一是为之改号。曾国藩读了《了凡四训》后,改号“涤生”。他说,自己改号的原因为: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二是曾国藩读了《了凡四训》后给自己立下了12条自律的功课,名曰:日课十二条。具体为:
第一条:主敬。无事时,心如止水;应事时,心无旁骛。
第二条:静坐。每日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
第三条:早起。黎明即起,绝无恋床。
第四条: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第五条: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第六条:谨言。出言谨慎,谨记“祸从口出”。
第七条: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第八条: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第九条: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与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第十条: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着,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第十一条: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第十二条: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三是写出家训名典《曾国藩家书》,与《了凡四训》,并称“一书一训”,成为颇具影响的家训经典。
以致有人说,如果想追求成功,那就看《曾国藩家书》,如果想改变命运,那就看《了凡四训》。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四训》 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而且用以下四个方法,就可以改变命运,实现人生逆袭。
一是立志。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不能被所谓的“命数”所束缚,而是自己创造命运。想要什么样的命运,就树立什么样的志向。然后为自己立下的志向持之以恒地去努力,自然就达到“求什么得什么”的结果。
二是改过。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一定要从小的过失起,就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人生也能平稳幸福。《左传·宣公二年》中也说: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三是积善。做一个善良的人,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就改变了。助人就是助己,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四是谦德。“谦受益,满招损”,与人相处,要谦虚低调,杜绝骄傲自满,更不能狂妄自大,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然就会有进步。
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同样,一个人的灾祸,也来自于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所以《了凡四训》深刻阐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观点,并教我们从立志、改过、积善和谦德四个方面,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