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苎,荠薴níng,荠(臭苏,青白苏)
《中药大辞典》:荠苎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Qí Zhù
【别名】臭苏、青白苏(《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荠苎的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4棱形,花期秋季。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除蚁瘘,捼碎敷之。亦主冷气泄痢;可为生菜,除胃间酸水。"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驱虫剂。"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荠(臭苏,青白苏)
(《拾遗》)
【释名】臭苏(《日华》)、青白苏。
时珍曰︰《日华子》释水苏云︰一名臭苏,一名青白苏,正此草也,误作水苏尔。其形似水苏而臭,似白苏而青,故有二名。
【集解】藏器曰︰按︰苏恭言︰江左名水苏为荠。按︰水苏叶有雁齿,气香而辛。荠叶稍长,其上有毛,气臭,亦可为生菜。
时珍曰︰荠处处平地有之。叶似野苏而稍长,有毛气臭。山人茹之,叶不甚佳。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冷气泄痢。生食,除胃间酸水。
【附录】石荠藏器曰︰味辛,温,无毒。主风冷气,疮疥瘙痒,痔下血,煮汁服之。生山石间,细叶紫花,高一、二尺,山人用之。
《中华本草》:荠薴níng
【出处】出自《唐本草》。
1.《本草图经》: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气香而辛,荠薴叶上有毛,稍长,气臭。
2.《纲目》:荠薴处处平地有之。叶似野苏而稍长,有毛,气臭,山人茹之,味不甚佳。《日华子》释水苏云,一名臭苏,一名青白苏,正此草也,误作水苏耳。其形似水苏而臭,似白苏而青,故有二名。
【别名】臭苏、青白苏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荠薴的茎、叶。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晒干。
【原形态】荠薴,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四棱形,被倒生短柔毛。叶对生,花期7-8月,果期8-11月。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和胃制酸。主腹水水肿;泄泻;胃酸过多;虫积腹痛;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除蚁瘘,捼碎敷之。亦主冷气泄痢;可为生菜,除胃间酸水。
2.《现代实用中药》:为驱虫剂。
【摘录】《中华本草》
《本草乘雅半偈》荠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冷气泄痢。生食,除胸中酸水。 碎,傅蚁 。(藏器)
【核】曰∶水苏,即紫苏。一名卢苏,处处有之。喜生水旁,春二月皆以子种,或子着地间,次年自发。茎方叶圆,叶端有尖,边作锯齿,肥地者,叶面背俱色紫,瘠jí地者,仅背紫面青。七八月开花红紫色,成穗作房,结实如芥子,臭香色褐,碎之绞液作油,甚甘美也。
紫苏若叶面背色白者,即荏rěn子,子不甚香,而叶转辛。若叶面背青白者,即荠 ,叶上有毛而气臭,
五月采叶,七月采茎,九月采实,各取得气之全。今市肆茎叶,多霜后采取,此已 之本,气味俱失,不宜用也。别录另立苏,及白苏两条;苏即水苏,白苏即荏子,又有鱼苏、鸡苏二种。鱼苏,即荏子同类,一名 苏,状似茵陈,叶大而香。吴人用煮鱼食,因名鱼苏。
鸡苏,一名回回苏,茎叶俱紫,叶边锯齿极细密,叶面交纽若剪绒状,宛似鸡冠,因名鸡苏。王祯云∶即水苏之异形,故主疗诸疾亦相同也。
先人云∶诸苏同一种类,但有家莳野生,及色香气味之殊。故主治功力,似异而同也。
皆宜于水,质都柔润,虽色香气味,稍分浓薄,而辛温芳烈则一,当以本经水苏为正。顾苏之有荏有荠,若术之有苍有白,何须另立门户。
【 】曰∶此以功用诠名,水取坎刚,以荡活泼之体。苏则震 ,以舒阳和之用。更详色香气味,体性生成,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并可开发上焦,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故谷亦杀,毒亦去,臭恶亦辟,神明可通,轻身耐老矣。别录用治吐血,衄血,及血崩,此气不宣发宣摄,以气如橐龠,血如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别录又出荏子,藏器又出荠 。荏即水苏之色白者,易于入肺,以肺之经气,起于中焦,上隔属肺,乃能布气四达故也。荠即水苏之色青者,易于入肝,以肝之经气,终于中焦,中焦食气,乃能散精于肝故也。如泄痢酸水,正食气不得散精于肝,致气冷痿厥,遂成五饮,变生种种形证耳。
(水苏独为中焦主,故可宣扬,复可宣摄;荏子独为上焦主,为经气之始;荠 独为下焦主,为经气之终。而三苏之扬摄,又莫不繇中焦,次第以为分属者。然水苏枢之属,荏子开之属,荠 阖之属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