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

活塞

活塞

我们想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民刊,但它又有无穷无尽的内涵。

《活塞》创刊号封面

《活塞》第六期封面

《活塞》第八期封面

1民刊名称:《活塞》

2创刊地点:上海徐汇

后来母亲还告诉过,就是在翠姨还没有订婚之前,有过这样一件事情。我的族中有一个小叔叔,和哥哥一般大的年纪,说话口吃,没有风采,也是和哥哥在一个学校里读书。虽然他也到我们家里来过,但怕翠姨没有见过。那时外祖母就主张给翠姨提婚。那族中的祖母,一听就拒绝了,说是寡妇的孩子,命不好,也怕没有家教,何况父亲死了,母亲又出嫁了,好女不嫁二夫郎,这种人家的女儿,祖母不要。但是我母亲说,辈分合,他家还有钱,翠姨过门是一品当朝的日子,不会受气的。

3创刊时间:2004年10月

4出刊形式:年刊

5创刊人:徐慢、丁成、王晟

6主要同仁:海波、孔鹈、袁杰、殷明、郑小琼、税剑、乌鸟鸟、镭言、李清月。

作品·观察

在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民刊与官刊在审美趋向上越来越倾向于统一,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小,上海的《活塞》民刊则是近十几年来,少有的保持异端先锋的民刊。活塞是一个比较另类而且愿意自我边缘化的诗歌写作群体,对当代中国诗歌持不介入不反对没有态度的写作原则,却独自坚守自己的写作立场,对写作的探索也各不相同,活塞的写作充满了暗黑意识、死亡情节、语言的逼迫式侵略性、大诗写作的情结与气质,他们构成了当代诗坛异端的风景,正如活塞的名字一样,他们用异端的诗句活活地塞进这个保守陈旧的诗坛。

办刊理念

借助汉语伸出异端的双手,再也没有耶稣的震惊、失望,或者坦然从容。作为诗人中的异端,《活塞》诗人们咀嚼着这个世界七千分之一的语种,用干净的灵魂,填充着那个正在日渐消失的异端族群。《活塞》在急速坠落的地球加速度中歇斯底里地寻找异类的生存法则,那种灵魂上扬的高度构成了汉语的另类文本。

当《活塞》呈现的红黑色调和残缺的器官故意刺伤路人的眼球,人们才惊异地发现今日的太阳已经变成了黑洞。那深不见底的地狱不再是壁画中的场景,而是后现代工业社会中特有的一道风景。被变异的人类怎能无视真正的光明,即便那种光明已经被污染成了黑暗本身。那就让《活塞》的诗人们在这个被活活塞进去的黑洞般的世界里放声高唱,那种高频的电波就是软X射线击穿人体耳膜细胞的最后一把利剑。

政府对游说的管控主要是以透明原则为基础。但是如作者所指出的:第一,通过立法可以要求游说人公开其游说活动以及与政府官员的重要接触。这样透明却不一定会收到问责的效果。第二,对游说活动的管控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把重点落在政府官员而不是说客身上,因为前者对公众负有信托责任 (fiduciary obligation),而后者没有。

《活塞》团聚了这样一群被挤压在两种尖锐矛盾中的诗人:西方的和东方的、古代的和后现代的。他们不是豪迈地行进在旷野中的先知,也不是大厦脚手架上唱着劳动号子的产业工人,他们只是一群貌似前卫实则生存在阴井盖下的乞丐,他们为死亡要债,为良心乞讨。他们伛偻着走过一片片城区,从一个废墟到达另一个废墟,在不经意之间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黑暗艺术的代言人。

(二)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有间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感染犬和康复犬,带毒犬是传染源,病犬从尿液粪便和呕吐物中排毒,而康复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饮水,饲料,垫草,食具和周围环境,一般认为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同时当天气寒冷、气温骤变、拥挤、卫生水平差、和并发感染,可加重病情和病死率。此外,皮下、肌肉或静脉接种等方式也可引起此病发生,对养犬业造成极大危害。

活塞简史

创刊过程: 2004年10月,《活塞》由徐慢、丁成等人创办于上海。这一命名意在暗示它存在的都市的和工业时代的环境,以及它自身对这一存在状况与环境的强力回应。2003年夏,上海徐家汇弘基广场的一家酒吧里,徐慢约请了刚刚从江苏南通来到上海的丁成、王晟,谈及创办一份民间诗歌刊物的构想,当时徐慢提出了“灭火器”、“木马”、“活塞”等名称,经反复推敲最终以“活塞”命名这份构想中的刊物。后来出资人徐慢认为大家的作品质量仍然有所欠缺,暂停创办刊物。到2004年上海青年女画家李清月和丁成、徐慢相识并交往,具备了民刊的设计、排版等基础技术力量。2004年8月底,徐慢在上海普陀区的一家饭店,约请丁成及李清月、何源、蒋雪梅等青年女画家,认为创办《活塞》的时机成熟了。决定创办《活塞》之后,徐慢、丁成、李清月等三人进行了筹办的分工,徐慢负责约请海波,丁成负责约请阿斐、镭言、张健、王东东等人作品,李清月负责《活塞》的封面、版式、装帧设计。2004年国庆节过后,丁成从江苏回到上海,和徐慢一起到上海漕宝路上的承印厂将200本《活塞》创刊号,直接运到上海市昭化路108号703室丁成的住所,当时在场见证了活塞创刊号诞生的有徐慢、丁成、李清月、陆煜等四人。随后刊物分发到张清华、周实、周泽雄、毕光明、王光明、孟繁华、燎原、陈超、敬文东等百余位当代学人和批评家,以及向明等诗人,引起了强烈反响。

丁成、税剑于2013年活塞十周年上海聚会活动。

徐慢、丁成、袁杰、税剑于2013年活塞十周年上海聚会活动。

印行期数: 截止2015年11月已印行十一期(另外还印行了活塞系列文集NO.1《音囊》、NO.2《灵魂小组》)。

由于卵巢癌MMR基因缺陷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系统评价MMR基因作为卵巢癌预后因素的研究现状,旨在较全面认识MMR基因缺陷对卵巢癌预后的影响,为后续此类卵巢癌预后和用药提供参考。

印行时间:

目前,供电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作为现代服务体系,对新职工招聘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供电企业职工知识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高技术、高知识人才逐渐增多,员工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大家的民主化、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增多,同时企业将重点放在制度改革方面,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列入首要章程,针对企业现状和热点问题展开分析,并积极引导员工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进行反思,企业已经逐步走向正规化发展,更多地为员工思想导航、意义更为重大,这就对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04年10月《活塞》创刊

2005年4月《活塞》第二卷

2005年9月《活塞》第三卷

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8.4±44.1)min,(124.5±13.5)ml,(10.5±1.4)d,对照组患者的分别为(148.7±62.5)min,(210.5±35.6)ml,(14.8±2.6)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006年4月《活塞》第四卷

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其中的“人”一是指教育工作者,二是指教育对象学生。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工作,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认同感,带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力做好。[4]其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受教育者的感受和需求,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想他们所想,才能切实为他们服务。老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引导学生,为其解决问题,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如果学生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甚至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观念,影响其对党的各项政策的理解。

2007年5月《活塞》第五卷

控制要点在于:在自动或半自动的工作过程中,可随时切换到手动工作方式,并用手动步进按钮跳转工作步或直接操作相应的按钮控制后面的工作步,再次切换到自动或半自动时,程序会接着手动操作后的工作步的位置继续工作;在手动、自动及半自动工作中,均可随时切换到零位,使程序停止在当前工作步,再次切换回其它任何一种工作方式时,均可继续工作。

2008年9月活塞文集NO.1《音囊》

中国原油的进口对外依存度已突破70%,在国内资源供给以及补充替代不足的情况下,建立稳定的油气供应来源,对国家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开采成本较低,具备了中国建立稳定可靠海外能源供给基地的必备条件。中国石油企业已在两伊、叙利亚、阿曼、卡塔尔及阿联酋等对外国投资开放的国家投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国的油气技术服务及工程建设队伍也进入了该地区。

2009年1月《活塞》第六卷

2010年5月《活塞》第七卷

2010年6月活塞文集NO.2《灵魂小组》

2011年10月《活塞》第八卷

2012年10月《活塞》第九卷

2014年10月《活塞》第十卷

2015年11月《活塞》第十一卷

活塞记事:

3)结构思考力是期刊高级管理人员的必备技能。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学者罗伯特·卡茨曾指出,高效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等3种技能。结构思考力是概念性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有助于高级管理人员对遇到的难题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判断并制订对策方案,从而推动工作的高效开展。

2003年7月,徐慢、丁成、王晟在上海徐家汇弘基广场一酒吧聚会,徐慢提出创办一份诗歌民刊的构想;

2004年10月,《活塞》创刊号印行;发表徐慢《人民》、《大便颂歌》等五首诗歌,丁成《上海,上海》、《广场》、《新闻》等。

2004年11月,由于诗歌之外的原因,李清月离开《活塞》,此后的《活塞》装帧设计由徐慢公司的设计人员担纲,但仍然延续创刊号李清月创下的风格,在第一期装帧设计期间,徐慢提出了整个设计构想,版式规划,甚至到纸张购置,提供设计素材和设计过程中的理念指导。

2005年4月,《活塞》卷二印行;因为诗学原因,张健、王东东、何源退出活塞,孔鹈、余丛加入。

2005年9月,《活塞》卷三印行;郑小琼加入。

2006年1月,受学者、批评家张清华先生约请,《活塞》登上《上海文学》2006年第一期(总第三百三十九期)当代民间诗歌版图,发表徐慢、丁成、陈海波、阿斐、镭言等人诗,张清华发表评论文章《深渊上翱翔着时代的蝙蝠 ——关于〈活塞〉》。

2006年4月,《活塞》卷四印行,编辑为徐慢、殷明。《活塞》1-3期的主创人员阿斐的身影也消失在《活塞》的视野之外。

2007年5月,《活塞》卷五印行。税剑加入活塞编辑团队,并于第五期头条“活塞之门”亮相。

2008年9月,活塞文集NO.1《音囊》印行。

2009年1月,《活塞》卷六印行。死巫加入活塞。张嘉谚将其命名为“怪异诗学的崛起”。

2010年5月,《活塞》卷七印行(延期至2011年8月出刊)。逆石加入活塞,并构成活塞剧本板块。张嘉谚又命名为“怪诞现世主义”。

2010年6月,活塞文集NO.2《灵魂小组》印行(延期至2011年10月出刊)。

结合一座独塔斜拉桥试验模型,对斜拉桥模型试验中的索力测试方法展开研究,创新的将压力环传感器引入到模型试验的索力测试中,对索力测试系统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分析,并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现了拉索索力的方便、快捷、准确、长期测试。

2011年6月,活塞网络衍生品《死塞》电子书出品,由税剑主编,并创办活塞网站。

2011年10月,《活塞》第八卷印行。艾芒、乌鸟鸟加入活塞。一个刊物也发生剧烈的蜕变、异化和新陈代谢,并将最终完成进化,迄今为止,构成了徐慢、丁成、税剑、王晟、乌鸟鸟、袁杰、艾芒、郑小琼、死巫为核心的活塞诗群。

重构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新体系和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历史节点性工作,更是一项具有时代起点意义的工作。这一工作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和一个团队能够胜任完成的,必须集整个学科的学术共同体之全力。我们对学科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思路首先应该做出基本的认知和判断。

2012年10月,徐慢、税剑、王晟三位活塞同仁应邀参加于福建漳浦举行的“中国先锋诗歌10大流派”诗会。

车前子、袁杰、丁成、逼割、艾芒等于2013年活塞研讨会。

袁杰、孔鹈、李德武、徐慢、茱萸、车前子于2013年活塞十周年上海聚会活动。

2013年6月,《活塞》诗人第一次线下聚会在上海的闵行体育公园举行,会后税剑因理念冲突,短暂离开《活塞》。

2014年10月,《活塞》诗人徐慢、丁成相继在外滩诗歌船亮相。

2015年11月,《活塞》第十一卷印行,本期作品中收入了河南诗人风方和四川“存在”群体的代表诗人的作品。

国内评论家论《活塞》

深渊上翱翔着时代的蝙蝠——关于《活塞》(作者:张清华,北师大教授)

这显然只是一个特例,之所以谈到它——这份刚刚问世两年、且只出了三期的民间印刷物,是因为它提供了我们这时代需要的、但在别人那里却未曾提供的东西:关于前现代文明的、都市生活的、文化异化的和精神分裂的诗意想象。这是残酷的想象,波德莱尔式的并且混合着布勒东式的超现实主义的想象,也是真实和有着真正现实及物性的想象。在这日益被“中产阶级趣味”主导着文化方向与艺术趣味的时代,诗歌正越来越变成虚假、自私和幻觉的东西,它正假以个人自由的名义,逃避着揭示现实的责任,回避着一切严峻而真实的命题。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拯救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伦理也不过分。

这本有着黑色封皮的民刊从一开始就深深地震撼了我。它完成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诗歌修辞:将大量的来自底层社会的写真照片,那些叫人触目惊心的生存景观,还有充满着死亡隐喻与气息的现代木刻的图画,夹杂进他们的同样富有“文明颓败寓言”意味的诗歌之中,创造出了一个关于贫困和不公正的、关于血泪和强权的、关于死亡与深渊的、富有巨大想象与涵盖力的现代“悲剧抒情”与“宏伟叙事”。

活塞十周年朗诵会

活塞十周年朗诵会

这是一个前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相胶合着的奇怪的文明情境的产物——“活塞”,这工业世纪力量的象征和来源,如今已不仅意味着惠特曼式的憧憬,未来主义者对暴力的狂想和叫嚣,以及超现实主义者变态的精神寓言,同时也有后现代主义者的戏仿和单调复制的文化隐喻……总之这是一个关于现实和当代文明的丰富而杂烩式的比喻,也是在这一情境下诗歌本身的丰富现实。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所登载的《活塞》诗人的部分作品,并不能充分反映他们写作的真实面貌,他们的优势实际是“大诗”写作——我把他们的那些悲情澎湃的、规模宏大的、有着密集意象的、长句式的、充满着铺排与绵延力的诗歌,称作“关于人类文明的抒情诗”或者有着“寓言性”或者“预言性”的“宏大悲剧叙事”。像《活塞》第一期中徐慢的《人民》、丁成的《上海,上海》、雷炎的《地狱变相图》都可谓篇幅并不算很大、但容量和密度却都非同一般的“大诗”,它们以尖锐的疼痛感和底层生存者的苦难感,书写了被我们这时代的经济神话和关于“发展”的宏伟叙事所掩盖了的另一面,写出了“人民”作为这时代的创造者和牺牲品的命运:“……我仅是人民,同志,一个弱小的劳动者/在黄昏时脱下破旧的工装,我渴望一场暴风雨/洗去这令人悲伤的夜晚,洗去这蝙蝠狂舞的时辰/我是人民,命运无常的人民,具有了人民简单的逻辑/一次挫折就让我丧失一生的自我”(徐慢:《人民》)。“人民”这个词语的当代传奇,如今显然已经验证了它从“概念的高空”中疾速坠落的现实。还有丁成的《上海,上海》,这城市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国人关于现代、欲望、财富以及精神沉沦的符号:“颧骨日渐高耸的上海/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的上海/掀起裙角的荡妇/正在勾引被物质兑换的人们/淋病、梅毒甚至艾滋/瞧,这些多么时尚、多么现代的词/像魔咒一样如影随形/坐上高速的磁悬浮列车/前进,前进,进……”这是上海的影象——前现代的罪恶和后现代的喜剧正同时热闹地上演着;这也不仅是上海,它是我们整个时代的写真。在2005年的两期《活塞》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类似的作品,像徐慢的《泪水的味道》、《白色幽灵》,孔鹈的《记事珠》,殷明的《迁徙稗史》、《中国,中国》等,都给人以同样强烈的震撼。

《活塞》诗人的写作还体现出人类性的视野,丁成的一首《2004悼词》,即把这一年中人类所经受的海啸、战争、瘟疫,种种已知和未知的灾难,极具想象力地粘合在一起,汇聚成一个悲怆而荒诞的时间叙事:“光从高处撒下来。垂直升起的烟柱在雪地上/投下孱弱的阴影。电话的盲音久久回荡/像葬礼上空的哀乐……/一群越冬的鸟,从一侧俯冲而下/像占卜者一样,翅膀扑腾之间/将时间远远地拽进一本崭新的日历/不可预知的灾难或者幸福像幽灵一样/深深地隐藏着……”(《活塞》3期)。我愿意把这样一种诗歌称做是“关于人类文明的抒情诗”,它和前面那些站在底层生存者立场上的诗歌一起,共同构造出了一种“需要出现但却一直未曾出现”的“工业时代的新美学”。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新美学呢?我想借用丁成笔下的黑夜里翩飞的蝙蝠的意象来描述也许是更合适的。正像资本历史上所出现的那些深渊般的黑色意象一样,在关于罪恶、欲望、荒谬感与存在悬疑这种种黑暗之上,诗人就是幽灵般翩飞着的蝙蝠,他们对时代的反抗也和这世界一样具有着黑暗和宿命的性质。我想,如果说《活塞》诗人群的写作体现出了什么特殊意义的话,这种呼之欲出的真正具有“现代性”的新美学正是其价值所在。这不光是勇气、责任和良知的表达,而且更是理智、眼光和胸襟的证明。他们才是真正的时代歌手,值得赞美的深渊上的翱翔者,尽管他们的作品还有着粗糙和不无堆砌之处。

采购部门应认真收集整理物资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形成供应商资源库,以数据库的形式不断补充更新。在数据库中应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供货质量等信息分项评级,根据综合评分高低筛选长期合作供应商。通过供应商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减少采购工作中询价时间和降低供需不符的风险。同时相对稳定的合作也有利于企业争取更低的采购价格和更好的供货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