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重播83版《射雕》+《有射雕的日子》(四)
+++++《有射雕的日子》(四)
去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回忆香港电视剧《上海滩》的文章,作者说,在没有看过《上海滩》之前,他们村子没有人知道周润发和吕良伟,在看完《上海滩》之后,没有人不知道许文强和丁力的。是啊,八十年代中前期是个没有偶像的年代,很多人都是先接触电视电影,之后才开始认识明星。小时候看《上海滩》的经历和这个作者一样,不过,比他更不如的是,我直到熟知了周润发后,也未能把许文强和他联系到一起。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重播《上海滩》,才突然发现:啊?!这不是周润发吗?许文强给人的印象更深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知道霍元甲他爸霍恩弟,却不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董镖;知道一剪梅的男主角(剧中叫什么记不清了),但不知此人就是曾经红透台湾半天边的当家小生寇世勋……诸如此类的经历还有很多。这种情况直到《射雕》的出现才有所改变。
通过《射雕》,开始知道郭靖是黄日华,黄蓉是翁美玲,杨康是苗侨伟,穆念慈是杨盼盼……从那以后,不会再傻乎乎地指着《义不容情》中的丁有剑说:“这是郭靖!”每次看就多认识几个人,杨铁心是谢贤,黄药师是曾江,洪七公是刘丹……还知道这几个人才是真正的大腕,他们的知名度和资历要远远超过后来你我自以为是娱乐圈老前辈的谭咏麟、徐小凤人等,虽然这些人的出道时间确已不短,但和《射雕》中的这几位老同志比还稍显嫩。再后来,通过这些大腕、小腕又延伸到了许多人:由黄日华、苗侨伟知道了“无线五虎”(其实究竟是哪五虎当时还说不全或者认不出);由翁美玲知道了“香港三美”(倩倩告诉我的,翁美玲、黎美娴、戚美珍)。研究的越来越深入,直到最后知道了周星驰当时居然只是个宋兵乙,用溪溪的话说:“太惨了,连宋兵甲都没混上!”这么多年过去了,“宋兵乙”周星驰已经今非昔比。而“杨铁心”谢贤的儿子谢霆锋也已成为了香港娱乐圈红得发紫的领军人物,只不过这两个人物离你我的生活越来越远。这么年了,星星人类的偶像不再是咱们当初所迷恋的小虎队,谢霆锋取而代之。真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
在《变形金刚》出现之前,所买粘纸的主要品种就是《射雕》。那时候大概人还都有些良心,制作的《射雕》粘纸不仅印刷精美,而且不少粘纸上还印有《射雕》剧集中的主题歌及插曲,字迹清晰且无谬误。本来粘纸是女孩买的居多,什么《花仙子》、《米老鼠和唐老鸭》,男孩中也有人买,但人数上不占优势。可是自从《射雕》粘纸上市后,男生女生在这个爱好上表现出空前的一致。《射雕》的剧照是粘纸所选的主要题材,可是随着需求量的水涨船高,单一的剧照粘纸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于是剧中人物的各种生活照以及罗文、甄妮的照片也跃然于粘纸之上。很快,各种课本、练习册上都被装饰上了美丽的粘纸。我记得初一我给倩倩送的贺年卡上还贴了一张郭靖、黄蓉珠联壁合携手御敌的剧照粘纸。从那时起,偶像和追星的活动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初露端倪,虽然当时这些活动尚处在一种自发状态,与后来的追星族不可同日而语,但《射雕》所刮起的这股偶像风从此再未停止。
正是有了《射雕》,才会对后来的《十三妹》报有极大的热情。因为那里面有翁美玲和杨盼盼所扮演的两个格格。也正是有了《射雕》,才对后来多如牛毛的粤语歌曲专辑习以为常,坦然笑纳。也正是有了《射雕》的巨大成功,才有了无线84版的《神雕侠侣》的推出,正是这部戏让时年23岁的刘德华一炮而红,杨过的形象深入人心,永垂不朽。
那个年代,越是像《射雕》这种香港味十足的东西越是被限制在某个圈子之外,甚至很少出现在国内的各大媒体上。当时的《射雕》是那种标准的叫座不好叫好的类型。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爱看,但谁也不提。这在今天是不可想像的。年代已不是那个年代,社会也不是那个社会了,因此当内陆版《射雕》一开拍,没有赶上媒体炒作黄金时期的老《射雕》这次终于借此东风火了一把。于是,在各大网站上关于老《射雕》的VCD热卖一浪高过一浪,你我熟悉的那些经典镜头又一次展现在你我面前。
我们长大了,《射雕》也老了。李亚鹏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曾说过,他就是看着《射雕》长大的。《射雕》正在重拍,我替制片人张纪中捏了一把汗。这倒不是因为他和李亚鹏炮制的《笑傲江湖》招致一片骂声,而是无线版的《射雕》制作得太精致了,想要超越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期待着央视版《射雕英雄传》能拍成一个精品,能成为一部让这一代人也刻骨铭心的东西,让这一代人也念念不忘的东西。(待续)
(作于2001年11月11日,改于2018年11月4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