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半月 银行融资成本为何仍居高位?

4月中旬,央行宣布于当月底降准之后,各大金融机构、企业都期望借此以补充流动性,以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不过,时隔近一个月后,金融业、实体经济界的负责人均表示,本轮降准之后并未感受到融资成本有明显下降,相反短期资金成本还有所上升呢!

记得当时央行在降准时明确表示,此次降准产生的增量资金更多给了中小金融机构,并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的近4000亿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不过,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近日曾算过这么一笔账:如果向股份制银行借贷,现在的贷款利率约为6.8%左右,还需要缴纳2%的担保手续费,综合融资成本在9%以上,而他们去年通过同样的方式获得的贷款利率仅为6.17%。由于市场流动性的趋紧,各行业融资成本都在上升已成不争事实。

针对本轮降准后,各行业融资成本不降反升,业内人士表示认可:从银行、ABS等市场取得资金的成本一直在抬升,因此给企业的利率当然会变高。但是,不同性质的企业融资成本差别会很大。目前国有银行间拆借利率可能只有4%,大型国企的关联企业约6%—7%,一般民营中小企业则到7%-9%左右甚至更高。

那在本轮央行降准之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是居高不下呢?首先,此次降准释放的4000多亿资金相对于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来看,实在是杯水车薪。今年一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增加7473亿元,同比少增了3326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这近4000亿全部投入到小微企业,也只是让小微企业的季度融资供应量恢复到去年水平,但面对一直在增长的贷款需求,资金面供不应求的状况难以改观。

再者,从表面上看央行降准,银行能获得比MLF(中期便利)成本更低的资金。但目前由于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居民负债增加等其他因素的出现,使银行存款增速快速放缓。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69.1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

为此,各银行打起了揽储大战,除了通过存款送礼等方式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就是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各家银行可以自主上调大额存单的利率,以直接吸引储户存款的流入。如招商银行4月17日推出100万元起购、利率水平上浮50%的大额存单;部分城商行、农商行甚至上浮达55%。

事实上,银行放贷主要是靠储户的资金,而银行真正从降准处获得资金会越来越少。本来银行是靠低成本负债,即居民存款,现在即使是靠拉关系、送礼物、提利率等众多手法都用上,也难改银行存款总体流失的趋势。特别是中小型银行在负债端做不大,成本低不了,给企业的成本也难降低。

最后,本轮降准正式实施在4月末,主要是为了缓解月末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压力和缴税。此外,央行为了防止市场误解为降准意味着“大放水”,所以又多次净回笼资金,从而指引着市场货币收紧预期,这也造成了短期资金成本上涨。还有就是,降准要从金融体系传导到实体经济还需要一些时间。

可以肯定的是,4000亿增量资金进入中小企业领域,将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但是仅靠银行的间接融资恐怕也很难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

所以政府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发展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只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双管齐下,才能彻底解决目前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58万亿元,但其中属于直接融资的企业债券净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则仅为5371亿元和1283亿元,总计仅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2%,占比虽然高于2017年的6.8%,但显著低于2016年的23.8%和2015年的24%。所以,直接融资比重实在太低,应该有很大上升空间。

一方面,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从今年初最高点的4%左右降到3.7%左右,表明未来发债成本会有一定改善的预期。另一方面,在股权融资方面,随着监管部门IPO和定增审核的趋严,发行已然不容易,被否IPO数量已达38家,新IPO上市企业数量减少。

此外,银行直接融资也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如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这西北五省一季度的股权融资都是零,几乎全靠银行贷款在支撑,这就导致银行间接融资不堪重压,同样也风险难控。

4月份央行降准释放4000亿,但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利率还有上升趋势。这主要是银行融资成本也在上升,同时4000亿降准释放的增量资金无助于缓解市场流动性。所以,中国实体经济的融资并不能只靠银行贷款,而应该通过直接融资(发债、IPO、再融资)等方式缓解矛盾。而唯有直接和间接融资同步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