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②:泉州小矮人真的是南宋时期来自海外的毗舍耶人吗?|乡音|172期
本文4677字 图15幅 阅读10min(不含视频)
微信截图
南宋理宗时泉州市舶使赵汝适对毗舍耶有详尽描述:“毗舍耶,语言不通,商贩不及,袒裸盱睢,殆畜类也。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与其国密迩,烟火相望,时至寇掠。其来不测,多罹生啖之害,居民苦之。淳熙间,国之酋豪,常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澳、围头等村,恣行凶暴,戕人无数,淫其妇女,已而杀之。喜铁器及匙箸,人闭户则免,但刓其门圈而去。掷以匙箸,则俯拾之,可缓数步。官军擒捕,见铁骑,则竞刓其甲,骈首就戮,而不知悔临。敌用标枪系绳十余丈为操纵,盖爱其铁,不忍弃也。不驾舟楫,惟以竹筏从事,可折迭如屏风,急则群舁(抬)之,泅水而遁。”[1]
从赵汝适所记述的这些细节可知,毗舍耶人野蛮落后,喜好侵略他国, 突袭抢劫他国财产,杀害居民甚至生吃人肉。值得注意的是,12世纪的毗舍耶人似乎还处于石器或铜器时代。因此,他们侵犯抢劫,尤重铁器,即使是铁门环也要撬走,遇到官军铁骑,拼命也要夺其盔甲兵器。此外,毗舍耶人航海依靠的是可折叠的竹筏,机动性极强,来无踪去无影。沿海村民,深受其苦,住守官军,防不胜防。
南宋名臣林光朝的记载也证实了赵汝适关于毗舍耶人生吃人肉、抢夺铁器的说法:“往时海外有一种落,俗呼为毗舍耶,忽然至泉州之平湖,此尚在一绝岛,续又至北镇,去州治无二十里之远。其视兵刃,一无所畏。啖食生人,乃如刍豢。每得尺铁,争先收拾。所过之处,刀斧钩凿为之一空。及散走岭外,杀人为粮,挟舟而行,出没水中,犹履平地。”[2]他还指出毗舍耶人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了粤东潮州、珠三角惠州等地:“潮、惠一带,莫不戒严”。[3]
毗舍耶人时常侵犯泉州沿海
实际上,毗舍耶人就是12世纪初活跃在台湾海峡的一股神秘海盗,他们是南宋时期出现在中国东南方向海上的一个原始民族。中国文献关于毗舍耶人的记载主要是在南宋乾道至淳熙年间(1165~1189),前后25年。南宋之前,文献并无毗舍耶人的记载。13世纪之后,这个神秘的民族突然消失,他们就像历史时空的流星,来去匆匆。
文献关于毗舍耶人的最早记载与汪大猷不无关系。汪大猷任泉州知州前后四年(1171年~1174)。宋时泉州府所辖的澎湖居民种植栗、麦、麻,农业颇为发达,因位居边陲,时受外敌侵扰。“有毗舍耶蛮,扬帆奄至,肌体漆黑,语言不通,种植皆为所获,调兵逐捕,则入水持其舟而已,俘民为乡导,劫掠近城赤屿洲。”[4]此前,泉州府每年春夏每遇南风,都要派兵到澎湖戍守,暮秋回归,劳费不赀。汪大猷到任后,改变过去在澎湖群岛春夏遣戊,暮秋回归的定期戊守,在澎湖列岛建屋200间,遣将兵分屯,增善水者,合前水军为550人,长期驻扎,另分60人屯水澳寨(今永宁)以控海道,避免了兵士来回往返之劳,也使毗舍耶人无机可乘。“公即其地造屋二百区,留屯水军,蛮不复来。”[5]
2009年 汪大猷墓在余姚大隐镇章山村被发现(图源:网络)
南宋名臣楼钥也明确记载汪大猷在澎湖“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之事。[6]他还记述了“(岛夷号毗舍邪者)他日又登岸杀略,(汪大猷)禽(擒)四百余人,歼其渠魁,余分配诸郡。”[7]这里记述汪大猷指挥南宋军全歼毗舍耶人的战况:击毙首领,俘虏四百余人,发配各地。
汪大猷还在永宁驻兵设寨:“永宁寨地名水澳,去法石七十里。初,乾道间毗舍耶国入寇,杀害居民,遂置寨于此。其地阚临大海,直望东洋,一日一夜可至彭湖。”[8]汪大猷知泉州四年,制服毗舍耶之患,他离任后,毗舍耶卷土重来。淳熙年间(1174—1189年),毗舍耶人常常出动数百人攻击泉州附近的水澳(永宁寨)、围头村。淳熙中,“(毗舍耶)酋豪常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澳、围头等村,恣行凶暴,戕人无数,淫其妇女,已而杀之。”[9]奇怪的是,毗舍耶人淳熙间的袭扰之后突然消失,因为此后再无毗舍耶人侵略福建的记载。
毗舍耶究竟位于何处
关于毗舍耶具体所在,历史文献语焉不详。南宋林光朝说:“此曹叵测也,初不知(毗舍耶人)所托在何等处,尚能为吾民之害。”[10]赵汝适《诸蕃志》称:“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与其国密迩,烟火相望”。[11] 他认为毗舍耶毗邻台湾:“流求国(台湾):厥土沃,壤先用火烧,然后引水灌注,持锸仅数寸而垦之。无他奇货,尤好剽掠,故商贾不通。土人间以所产黄蜡、土金、牦尾、豹脯,往售于三屿。旁有毗舍耶、谈马颜等国。”[12]真得秀则认为毗舍耶是距离澎湖不远的海岛:“彭湖之人,遇夜不敢举烟,以为流求国望见必来作过。”[13]如其所记,流求国就在彭湖附近,所以当地民众不敢在夜中举火,怕流求国的毗舍耶人发现,便会乘船来袭。此处确认了宋代所称“流求”是台湾,而不是明代的琉球国。 《宋史·流求国传》 亦载:流求国 “旁有毗舍耶国……”。
元末,汪大渊《岛夷志略》所记载的毗舍耶亦无具体所在:”僻居海东之一隅。山平旷,田地少,不多种植。气候倍热。俗尚虏掠……地无出产。时常裹干粮、棹小舟,过外番。伏荒山穷谷无人之境,遇捕鱼采薪者,輙生擒以归,鬻于他国,每一人易金二两重。盖彼国之人,逓相仿效,习以为业。故东洋闻毗舍耶之名,皆畏避之也。“[14]周运中认为,汪大渊所记载的毗舍耶,与南宋的毗舍耶并非同一族,而是真的在菲律宾的米沙鄢群岛。[15]
清人著作大都主张毗舍耶指台湾岛。《台湾小志》载:“《宋史》载,澎湖东有毗舍邪国,即台湾岛也。”即使到了现代,考证毗舍耶人定居何处还是众说纷纭。西方学者认为,毗舍耶在菲律宾米沙鄢群岛,理由是两者发音相似。但是,米沙鄢距离福建、台湾遥远,凭借竹筏岂能抵达?!而且《诸蕃志》记载的”麻逸国”(菲律宾古国之一,宋元史籍对菲律宾民都洛岛的称呼)正好位于米沙鄢群岛附近。麻逸同中国的贸易关系历史悠久,麻逸船最早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载货到广州贸易,华船也常到麻逸经商。麻逸居民以土产黄蜡、珍珠、槟榔等交换中国瓷器和铁器。如果毗舍耶确实是米沙鄢人,南宋人不应该不知道察觉不到毗舍耶就在麻逸国附近。[16]
. 国内学者主张毗舍耶就在台湾岛上。但见解不同。有的认为,毗舍耶人是分布在基隆、新北北部的平埔族中的”马赛“族,因为读音接近。但是马赛族地理位置与泉州之间的航线跟”南风“不符,且马赛族在明末西班牙人到来时,已拥有包括铁器生产的手工业和文明的族群,与毗舍耶大不符。
厦大周运中则认为,毗舍耶是台湾南部的Pangsoa,即”放索社“人。放索与毗舍耶发音相似,并且有裸体、好战、以海为生的特点。1636年他们与侵略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有过接触并归顺。放索社的位置据考在屏东县沿海林边乡。[17]此说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的毗舍耶十分接近。
《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毗舍耶标在了台湾屏东县琉球乡,即”琉球屿“。这可能是兼顾了即在流求(台湾)近旁、又与流求分离的地理特点。《诸蕃志》记载的另一个流求的邻国,淡马颜国则放在兰屿,也是一个印证。可见,南宋侵犯泉州沿海的毗舍耶人基本可以判断是定居在台湾屏东的琉球岛,其祖先可能是很早从米沙鄢群岛(菲律宾中部)北迁而来。.
南宋的毗舍耶人就是泉州小矮人吗
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
据南宋名臣楼钥所记:“后左翼军狃于盗赏,忽又报侵犯,径捕至庭,自以为功。公曰: 毗舍邪面目如漆,黥涅不辨,此其人服饰俱不类,何耶?察之,乃真腊大商,四舟俱行,其二已到,余二舟以疑似被诬。”[18]
此事发生在汪大猷全歼毗舍耶人战事之后。有4艘真腊(今柬埔寨)商船来泉州贸易,左翼军为邀功领赏,竟把其中2艘船上的人当成毗舍耶人抓了起来。汪大猷接报后,亲自上船“验其物货、什器”。他说:“毗舍耶面目如漆,语言不通”,“服饰俱不类”,并确认商船所来者是真腊大商,命令有司将真腊商人迎接到来远驿好生接待。元代《宋史》的“毗舍耶人肤色漆黑”便是引用于此。
由此可见,毗舍耶人体高应相当于常人,如果是体高1米左右的小矮人,一看便知,何须“以疑似”抓捕。其次,肤色漆黑是识别毗舍耶人的特征,这也是许多南岛族群的特征。再者,根据荷兰人《热兰遮城日记》1936年4月8日-11日记载Pangsoa(毗舍耶人)说:“这放索仔人民身体高大强健……但大部分人都裸体走路,毫不羞耻……”
那么,既然南宋侵犯泉州沿海的毗舍耶人不是泉州小矮人,那么,泉州小矮人又是来自何方的“怪物”?诸位看官,欲知答案如何,请看下期分解。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1][11][12]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2][3][10]南宋 ·林光朝:《论对劄子》
[4][5]南宋·周必大:《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赠特进汪公大猷神道碑》
[6][7][18]南宋·楼钥:《汪大猷行状》
[8][13]南宋·真得秀:《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
[9]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9·名宦1·宋·知州事·汪大猷》
[14]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15][17]周运中:《南宋台湾毗舍耶人与淡马颜人新考》
[16]张崇根:《毗舍耶——宋代台湾之别称》
了解订购新书 双击以下蓝字
《天下之货仓》九州出版社新书推介|乡音特辑|145期【原创】
著名主持人刘少霞倾情推介新书《天下之货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