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人生/图片故事(四):赠字母校
文/金侬
今年是华东师大诞辰70周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是我的母校。
10年前的金秋时节,华东师大副校长任友群一行特地来到北京我就职的中国电影家协会,接受了我向母校60华诞捐赠的两幅书作。
当时的情景恍如昨日,鲜活生动,历历在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被邀请回母校参加60华诞庆典
事情缘于那年7月间,当时临时借调至华师大校庆办公室的一位同窗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这是给每一个校友的校庆通知。为庆祝母校60华诞,学校拟在校庆期间举办多种活动,届时欢迎校友们回家,也欢迎校庆期间校友们以各种形式向母校表达祝福。
小小一封邮件勾起了我对母校的深情回忆。一个念头倏然间就在我的心头产生了——
不久前我不是正好写过一首孟郊的《游子吟》吗,何不作为礼物送给母校以表达我的祝福呢?
自毕业道别母校,我们犹如游子,行走天下,走得再远,离别再久,却始终在母校关注的温柔目光里,而母校也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我们何尝能忘记母校那一溪青碧的丽娃河,那一座婉约的丽虹桥,那一池“夏雨”映日的荷花,那两排矗立校门内沿街的晚秋金色的梧桐,那一幢蕴籍厚重历史的文史楼,那一间间入夜后静谧的教室,那一些誉响文坛、学界的我们心中的大先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被邀请回母校参加60华诞庆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被邀请回母校参加60华诞庆典
那位同窗是我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
上大学时,她是班里的文艺委员,我是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每逢周末组织舞会,我可能是最令她头痛的男生,因为我最怵跳舞,最要逃避,是她组织舞会时“抓壮丁”的重点对象。
2005年,已是资深编辑的同窗与我合作了一本书,那是我的电影随笔,出版单位正是她毕业以后一直供职的华东师大出版社。鉴于相熟,我就毫不犹豫地将收到邮件时的所思所想向其吐露。
同窗马上把我的基本情况和我在网上发表的作品以及向母校赠字的愿望转达给了校庆办公室的领导。领导认可后又上报到负责校庆工作的副校长任友群那里。任副校长也认为这是不错的创意,且对金侬书法也颇为欣赏。于是,我很快就从同窗处获悉:母校欣然接受这一件特别的礼物。
作品本就是现成的。想到好事应该成双,一件书作多少显得有点单薄。于是,我又从10至11年创作的我最为满意的作品中选出一件书写北宋苏舜钦诗《淮中晚泊犊头》的草书竖幅,将它裱成挂轴。而《游子吟》因为是斗方,裱成挂轴不好看,裱成镜框又不便快递和携带,便就把它托裱成了镜心。
作品准备好以后,我把作品照片发给了同窗,同时心想,该以何种方式把书作交给母校呢,总不至于寄过去吧?
校庆日临近。
9月下旬的京城秋高气爽。一天,校庆办公室领导夏祥伟给我打电话,说任友群副校长已经到京。他此次是专程接受北京校友向母校捐赠礼物而来。
我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知任副校长一行在哪里下榻,何时方便,我可以带上早已准备好的书作前往拜访。
夏主任说,既然到了北京,任副校长当然要登门拜访。哪里有校友拿着礼物来看副校长的道理?您就等我的电话,我们找时间来访问您。
一番话说得令我感动,便推掉那几日的社交活动,专心等夏主任的电话。
母校的副校长大老远地从上海到北京,专程要来看我这个素昧平生的校友,我该如何接待呢?
这有点让我犯难了。
请副校长一行到我的办公室?
虽然办公室就我一人,平时我也在此经常接待客人,但毕竟逼仄,连个像样的沙发都没有,这样的接待规格实在太委曲客人了。
找个饭店或者茶楼?那未免客套和见外。
如果安排在会议室就好了。
这样一想,我就跟当时的领导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胡子光商量,看是否可以借用一下单位的会议室,接待副校长一行。
胡社长听罢,立马表态:张扬,这是好事啊!还需要商量吗?会议室你啥时候需要啥时候用。另外,这样的场合,你就是不请我,我也得替你撑场子。我得跟着沾沾喜气呀!
一席话说得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怎么就没想到主动请单位领导出面呢,还要领导提出?不管怎么说,领导这样给我面子,我有点喜出望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与任友群副校长合影
到了贵客光临的那一天。
下午,我早早地叫人打开会议室的门,想收拾准备一下。不料已经有人按照胡社长的吩咐,特地把会议室打扫了一遍。我发现沙发比平时亮多了,木地板也依稀照得见人影。
下午2点一过,夏主任就来电,说他们已经在奥运村上了车,奔我们单位而来。
我先把消息告诉了胡社长,然后让人沏上茶水。一切准备停当,便缓步下楼,坐在一楼大堂,等待客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就见四位衣着得体的男士边说笑边拾级而上,往单位大门而来。
直觉告诉我,客人来了!
我连忙起身,推开大门迎接远道而来的任友群副校长一行。
任副校长与我握完手,走进大堂,先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墙壁上挂着几张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电影界人士的黑白照片,便停下来凝望。
我在边上给任副校长一行解释说,中国电影家协会负责评选颁发两个全国性的电影奖,影响很大。一个是大众电影百花奖,还是一个是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始创于1962年,周恩来和陈毅参加了那一年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典礼。
任副校长听了,遂招呼同行人说,来来,我们在这里拍张照片,留个纪念!
拍完照片,一行人随我坐电梯往5层会议室而来。
电梯里,我告诉任副校长,单位领导得知此事,十分重视,说也要来会见您。
任副校长听说,很高兴。
大家走进会议室,还没有坐下,胡社长就进来了。也不让我介绍,他就掏出名片,上前一一给大家分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任校长仔细品鉴书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接受书赠《游子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接受书赠《淮中晚泊犊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颁发证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证书封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证书正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赠送电影随笔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同欣赏精美纪念品(右为胡社长)
寒喧已罢,我便拿出书作,向任副校长及其随行展示。
任副校长一边看字,一边招呼随行的人拍照。
站在边上一起看字的胡社长发现摄影者使用的是卡片机和手机,便上前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这太不专业了!等一等!
说着,他马上拿出手机打电话。打完电话对我们说,先别急,最多等五分钟。
五分钟不到,一个背着“长枪短炮”,一看就是专业摄影的小伙子来了。他一出现,我们就把这些业余摄影工具都收了起来。
任副校长代表母校收下了我的两幅字,同时向我颁发了捐赠证书。
一切都规规矩矩,有章可循,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记得任副校长向我颁发证书时特地说了一句:我们这个证书是很正规的。
看来确实如此。
随后,任副校长把从学校带来的精美纪念品赠送给了胡社长和我,还跟我们一起欣赏了纪念品上的优美图片。
我按照同窗事先的吩咐,将4本我的电影随笔集,送给了任副校长。
任副校长打开书,看到版权页上印着责任编辑的名字,笑道,这个编辑我认识。又翻到扉页,见上面没有我的签名,便说,怎么可以没有大书法家的签名?这还是大书法家的著作呢。
我连忙找笔。大家都没有带笔。我只好到外面的办公室找了一支签字笔,再回来一一把名签上。
一通忙活,我汗都出来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任校长、胡社长和金侬合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任校长一行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大堂与金侬及其两幅书作合影
坐下聊天的时候,任副校长如数家珍地向大家介绍说,学校有一个档案室,收藏了许多拓片,价值不菲。另外,学校要以碑林的形式搞文脉廊,通过书法,让华东师大的文脉代代相传。所以,金先生有时间可以回去看看,给学校写点字,多留点墨宝。
夏主任跟着也很认真地对我说,您回去的时候可以事先告诉我们一声,我们可以接您在学校好好参观一下。
任副校长和主任的一席话,说得我十分暖心。
欢聚很快就要结束了。从会议室出来的时候,任副校长邀请胡社长到一楼大堂,一起合张影。于是,任副校长、胡社长和我,还有任副校长一行与我举着两幅书作在中国电影家协会logo前的合影,就此定格成了永恒。
关于金侬:
本名张扬,书法落款名金侬,常用笔名废墨。
著名书法家,知名影评人、记者,资深媒体人,小说家,编剧。
中国文联编审,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民盟书画院会员,中国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书画院会员,清华附中特聘专家级书法教师,文化部老年大学特聘书法教授,原《大众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更多资讯,可搜寻头条百科金侬词条,百度一下金侬书法,或可关注金侬头条号——金侬自媒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公众号每周六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