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香炉
陈寅恪曾说:
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时。
在经济、科技、文化均达到巅峰期的宋,香道风气也炽热一时。
此时,正值瓷器状态最佳的时代,两宋的香炉,造型简洁、釉色深层、光洁莹澈,具有两宋器物典型的端庄、优雅之美。香炉和文人雅士用香风气一经结合,便散发着一种别开生面的温润纯澈之美,令后来者见物便不禁怦然心动。
北宋潮州窑影青香炉
宋鲁山窑白釉炉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龙泉窑弦纹三足炉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逢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宋 苏轼 《翻香令》
宋耀州窑豆型香炉
宋鲁山窑白釉塔式炉
宋介休窑炉
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银为叶轻如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
素馨忽开抹利拆,低处龙麝和沉檀。
平生饱识山林味,不柰此香殊斌媚。
呼儿急取烝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贲。
——宋 杨万里 《烧香七言》
哥窑
双耳三足炉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柱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渺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宋 陈与义《焚香》
哥窑双耳炉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宋 朱熹《香界》
哥窑戟耳炉
黑釉三足炉
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
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宋 苏轼 《和黄鲁直烧香二首》
龙泉窑三足炉
宋沈作喆在《寓简》中说:
每闭阁焚香,静对古人;凝神著书,澄怀观道;或引接名胜,剧谈妙理;或觞咏自娱,一斗径醉;或储思静睡,心与天游。当是之时,须谢遗万虑,勿令相干,虽明日有大荣大辱大祸大福,皆当置之一处,无令一眼睫许坏人佳思。习熟既久,静胜益常,群动自寂,便是神仙以上人也。一世穷通付之有命,万缘成败处以无心。
一只炉,一缕烟,使人宠辱不惊,澄怀观道,心与天游,这是宋代文人为自己精心营造的小小世界,香清益远,袅袅越千年而来。无论今人如何艳羡,都难以再现当日的心境,
洞天清录
夜深人静,月明当轩,
香爇水沉,曲弹古调。
时过境迁,一切历史与美丽都将书写在器物之上,比文字更长久,更悠远。
更多“手工与器物”
曜变天目:穿越历史的碗中“宇宙”
1867 :西方发现中国的瞬间
《源氏物语》中的秘色瓷
源氏物语中的琉璃器
《源氏物语》中的中国丝织品
神玉时代(一)
神玉时代(中)
神玉时代(三)
丝线上的风雅——苏绣(一)
丝线上的风雅——苏绣(二)发禄带
丝线上的风雅——苏绣(三)扇带
分享|一只小小的碗
吟唱神灵的语言——北美洲原住民艺术(一)
编织出的诗歌——北美洲原住民艺术(二)
永远的“好东西”——北美原住民艺术(三)
以新的起点,重新开始——北美洲原住民艺术(四)
人类本初的生命之美和神灵之力——中非雕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