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怕孩子不急家长急,让家长淡定孩子自主5个方法(纯干货)

最近连续看到两条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气出问题来的新闻,作为一名老师,很理解,又很同情。

第一条新闻是一个初中生的妈妈,和儿子因为作业和游戏发生争执后,想不开跳楼。

第二条新闻是一个安徽的妈妈,因为批评孩子被孩子奶奶指责,一气之下,捅了自己7刀。真是个狠人啊。

记得之前带高三的时候,一个家长到办公室来找我,很着急,说他家孩子一点都不急,每天放学慢悠悠的回家,慢悠悠的吃饭,慢悠悠的起床,慢悠悠的写作业。他们夫妻两个都急死了,但是越急,孩子就越不急。而且有时候心里急,又怕表现出来引发争吵,影响孩子学习情绪,不能说只能憋在心里,感觉自己都快被憋出病来了。问我怎么办?

我对这位家长说:教育孩子有境界之分,

最高的境界是:孩子着急我不急,孩子找我提问题。

最低的境界是:孩子不急我着急,然后病急乱投医。

从新闻和家长反应的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应该算是教育的最低境界了,那么家长该如何扳回一成,转变局面,让孩子从不急到急,家长从急到淡定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家长操作的一些误区:

一.陪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的5个误区:

1.孩子不自觉,吼或打就好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我的同事也遇到过,有一天同事上班,嗓子是哑的,我问她是不是感冒了,她苦笑一下,说吼孩子吼得。连最会教育的老师,在遇到自家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及时的情况,都会暴走,更何况是非教师的家庭呢?

昨天我在房间写文章,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哭喊声。我到窗前一听,原来是楼下正在打孩子。仔细一听,好像是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不好的情况。打的很凶,都能听出来掌掌到肉,听得我胆战心惊。若不是特殊时期,我都要下楼解救那个孩子了。好在打了一会儿不打了,只听到抽泣声。

相信打小孩应该不是一个两个家长,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名老师,同样一道题,对有的孩子讲一遍就行了,有的孩子得听好几遍才能接受,有的时候实在很无奈,感到“朽木不可雕也”,但无奈归无奈,还是得换着方法解释,直到孩子能听懂为止。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提到,使用打骂的方式,会带来两种严重后果,一种就是让孩子胆怯,一种是让孩子憎恨。

能让孩子顺利写作业,需要的是方法。打和骂除了增加时间成本,让孩子胆怯或者憎恨之外,对解决根本问题是无效的。说到底,打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发泄情绪的途径罢了。

2.孩子速度太慢了,我得额外加作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写作业太拖沓了,一个字擦来擦去好几遍,本子都要破了,别人家的孩子同样的时间,能写好几门作业,而我家孩子只能写一门,我得额外延长孩子学习的时间,以达到赶超的目的。

其实这样的想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孩子写作业效率低,不是拉长时间战线就可以解决的,如果孩子休息不好,第二天听课效率不高,更会耽误完成作业的时间。长此以往只会恶性循环。所以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孩子作业的速度问题,学习的效率问题,而非延长学习时间。

3.孩子已经很拖延了,我来帮孩子搞好后勤

这点相信很多家长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做。什么意思呢?孩子本来学习就磨蹭,时间就不够,所以家长索性把所有的事情都包了吧,甚至有的家长早上会帮孩子把牙膏挤好,让孩子多1分钟睡觉时间。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负责任的告诉各位家长,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分割不开的,如果孩子平时在生活上就不拘小节,那么他写作业很大程度上会粗心大意,如果孩子在平时就不注重整理和归纳,总是丢三落四,那么他在学习上,也很大程度上不知道如何规划学习,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学习效率。

4.口不择言,别人家的孩子上线

有的家长不会选择打骂的方式,会有意无意的提到孩子的堂哥表姐,邻居学长学姐,总之就是别人家孩子开始上线。在《奇葩说》这个节目中,就讨论过表扬这个词。有一位辩手说,一定要慎重地对待表扬,因为表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意味着同时在贬低一个人。

所以称赞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就是在贬低自己家孩子。在《非暴力沟通》中,作者就提到了好几种暴力沟通方式,其中一种就是比较法。通过比较,达到贬低的目的。

比较带来的,只有刺痛和伤害。所以很多时候,尤其在吵架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既然别人家的某某好,那么你就要某某来当你的孩子啊!”

5.反应过度,或者冷淡,情绪变化无常

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家长和老师沟通之后,或者听了一场教育讲座之后,感觉自己学了一套新方法,或者反思之前的暴脾气或者太温和的教育方法有问题,然后立马来个360度大转弯,让孩子措手不及。

其实,任何教育方法的改变,都是循序渐进的,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常态的环境,而不是突然从暴风骤雨进入风平浪静。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家长平时对孩子比较冷淡,突然有一天,孩子回家后,家长给了孩子一个拥抱,说:“儿子,我爱你!”

那么等待他的回应,很可能是:“妈,您没毛病吧?”

二.给家长的5个建议:

1.在方法之前讲战略,在战略之前讲理念

其实这点是最重要的,我放在第一点讲。很多家长到办公室来,咨询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最具有实操性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在方法之前,更重要的其实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如果一个溺爱型的家长,采取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是期待的。

所以,面对孩子不着急这个问题,其实要树立的最重要的理念是,孩子得学会为他自己的人生负责。拿着鞭子抽出来的孩子,最后一定不会是优秀的孩子。从思想上的根本改变,才是方法操作的基础。

很多种情况,家长之所以把自己逼成了焦虑型家长,都是因为把孩子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事情。越是着急,孩子越是不急,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包大办,通常都是第一次骑虎导致的难下。家长必须知道,我们无法陪在孩子身边一辈子,孩子的内驱力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看管,而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给予孩子监督和鼓励。

其实培养孩子习惯的最好时间,是在小学阶段,如果错过了,那么高中很可能就得承受之前没好好引导的辛苦。

2.保持冷静,厘清问题

第二步,是要保持冷静。前几天,我给女儿读绘本,教孩子辨认颜色,孩子总是讲错,有一天,女儿又说错了。我就有点着急,感觉这么简单的问题,要教这么多遍?

后来我问了我自己问题,我在女儿这么大的时候,我有她做的好吗?作为她的母亲,我的智商高吗?就算现在不认识,以后会不会认识呢?不认识对生活有很大影响吗?女儿在其他方面表现的如何呢?

问完我自己这几个问题,突然就释怀了。有时候家长之所以暴躁,尤其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其实正是成年人的一种高傲。认清现实问题:我们作为父母只是先于孩子知道一些知识罢了,所以才会感觉孩子学得慢。但其实孩子已经付出了不少努力了。

其次,对于高中生来说,家长一定要搞清楚问题所在,孩子学习慢,作业效率不高,究竟是写字速度慢,还是孩子根本就没有学扎实。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解决办法。不可以一概而论。

保持冷静,搞清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3.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学习习惯

在《忍住,别插手》系列图书里,作者就提到了一个观点,如果孩子能够安排好金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那么就一定会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在未来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什么意思呢?上文刚刚说过,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不可分割的。在古代就有这样的句子“不事一屋,何以安天下?”其实道理差不多。

所以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其实对学习是百利而无一害。如果孩子真的学会管理时间,珍惜时间,就算是自己挤牙膏,也可能会播放英语听力,不会浪费时间的。家长们真的不用做抓小放大的事情。

4.让孩子看见学习的快乐,激发孩子内驱力和紧迫感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就说过这个问题,如果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拖拉,到底该怎么办,她提到了一个小学生的解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自由支配时间的快乐。什么意思呢?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给她报了这个兴趣班那个特长班,或者是布置了额外的作业,那么留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就很少。孩子感觉,就算写完了作业,也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通过拖延写作业时间获得神游的机会吧。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和孩子约定,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写完作业,保证正确率,那么就给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尽情的休息和玩耍。当然家长一定要说话算数,千万别出尔反尔。那么孩子感到自己可以支配时间,就激发了内心的动力。

一位泰国的妈妈,在儿子提出不想上学之后,没有打骂,也没有责备,就陪着孩子一起去捡垃圾,结果孩子一整天才赚了一点点钱,连水都买不起,这个孩子才知道上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再也没有提出要去上学了。

但是这只是小学生的解决办法。那么高中生怎么办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让孩子体验一把,学习的快乐,不好好学习和生活的痛苦。当然方法有很多种,要看孩子的性格来。给大家说一个老师和家长配合,改掉孩子赖床的真实案例吧,希望大家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好几年前,带了一个学生,总是上学迟到,迟到的理由一般都是妈妈开车太慢,闹钟忘记设置......孩子的母亲抱怨,孩子总是不起床。后来我对孩子的母亲说,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孩子的母亲和孩子约定,每天早上叫醒两次,如果错过时间,那么家长就直接开车上班,不再接送,让孩子自己跟公交车上学。我和孩子约定,如果孩子迟到,那么就罚打扫卫生,迟到多久扫多久。如果无故旷课,就直接通报年级部,给处分。一开始这个孩子以为是说着玩的,没想到有一次她妈真的开车走了,她知道是来真的了,就没敢再迟到了。这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与之类似,我们还和家长约定过定时熄灯,没收手机,家长不再送作业到学校之类的方法。当然再提醒一遍,方法一定是量身定做的,针对不同孩子的秉性来的,不可以照搬,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5.以身作则,营造家庭氛围

最后一点,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家长如果希望孩子乐观,自己就得积极;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好学,自己就不能回家直接玩手机。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对学习用心,自己首先得对孩子用心。孩子如果写作业出现了各种问题,家长一定要学会研究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家长们还得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

在不少新闻报道中,出现过家长陪孩子考研,结果家长和孩子都考中了,这其实就是家庭共学的案例。有一位叫朱腾强的49岁的父亲,陪女儿学习,然后通过了司法考试。有这样好学会学的父亲在旁边,孩子又怎么会偷懒呢?

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没写,但是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家长,都能根据自家孩子的脾气和性格,摸索出一套针对自己孩子的战略战策。只要家长真心诚意的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好,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再配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最终,一定会放心地让孩子主导他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帮孩子急大大小小的事之后,怪孩子不着急。帮孩子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后,怪孩子没有责任感。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关注€陈老师谈教育,获得更多教育干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