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被庞涓挖掉膝盖骨,在脸上刻字,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人生多磨难,总会遇到一两件让人不快的事情,总会遇到一两位让人不悦的人物,因此'君子复仇,十年不晚’才会成为一个从古至今便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复仇二字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西汉有韩信胯下之辱,春秋勾践卧薪尝胆,但要说起历史看得人最为热血沸腾的成功案例,那还得是马陵之战庞涓身死。
庞涓、孙膑二人一同师出纵横家鬼谷子,近代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把纵横家描绘为一代只有师兄弟二人的神秘组织,但实际上纵横家只是恰巧成名的四人都是两两对立罢了,这点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就能看出: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这里能看出三点,第一,孙膑强于庞涓,这是庞涓自己也承认的,第二,孙膑比庞涓小,而且小很多,第三,孙膑强于庞涓的并非领兵,而是潜力,因为庞涓在不如孙膑的情况下竟然比孙膑更早出师,先秦时期可没有要求一定要读完十八年才能毕业的说法,甚至有甘罗十二岁拜相的记载。
因此孙膑如果和庞涓差不多大的话,孙膑应该比庞涓更早出师,起码也是一同出师,在孙膑来到魏国后,庞涓并没有告诉魏惠王,反而是将自己的师弟囚禁起来,并对其采取膑刑和黥刑,也就是刮掉膝盖骨,并且在脸上刺字,此举无疑会让孙膑此生再也站不起来,并且在脸上留下一道罪人的痕迹。
这两件事完全可以看出庞涓的性格特点,阴险且傲慢,他之所以会将自己的师弟骗来后还要采取膑刑和黥刑,就是害怕自己更出色的师弟会夺去自己的风头,哪怕只是魏惠王可能会抛弃自己选择孙膑,亦或是孙膑转投它国,在战场上击败自己都是庞涓不可接受的。
果然,没了孙膑后,庞涓逐渐成为魏国第一猛将,多次击败相邻的赵国,与韩国一同击败齐国,让魏国成为战国一霸,可以说魏国的称霸史便是庞涓的纵横史,后来庞涓死后,魏国一蹶不振,逐渐沦为二流国家。
然而坏就坏在孙膑跑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当时齐国是东面一霸,此时的魏国刚刚经历三家分晋,纵使庞涓不满也奈何不了齐国人,只能默认孙膑逃跑的事实。
公元前354年,庞涓兵临赵国首都邯郸,赵国被逼向齐、楚求援,齐威王决定救援赵国,孙膑用段干朋建议,与田忌兵分两路,田忌率兵直击魏国首都大梁,而孙膑却在庞涓回援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伏,果然,匆忙回援的庞涓并没有发觉孙膑的诡计,《孙膑兵法·擒庞涓》记载: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但孙膑却没有就此杀了庞涓,也没有对其施以膑刑和黥刑,因为孙膑清楚庞涓不是一个怕死的人,这样杀了庞涓对自己而言,毫无复仇的快感,所谓的膑刑和黥刑也不过是让对方承受和自己一样的痛苦罢了,孙膑要彻底击碎庞涓自傲的自尊心。
公元前342年,此时魏国已经称霸中原,庞涓率军向曾经的盟友韩国出手,韩国被迫向齐国求援,有道是人不能在同一个坑里摔两次,然而庞涓两次出兵,两次都被孙膑用围魏救赵的方式解围,然而孙膑也清楚,这一次庞涓不可能像上一次那样再走桂陵那样容易被埋伏的小路了,因此庞涓回援后便继续向西进军,一副慌不择路逃跑的样子。
魏国士卒自从吴起魏武卒以来,素来以骁勇著称,而齐国士卒却向来以怯战投降著称,孙膑又让部下每日缩减火灶数量,模拟出齐国士卒大范围逃跑的假象,庞涓哪见过这样的方法,果然中计,看着斥候送来的情报,庞涓认为自己报桂陵之战一仇的时候到了,大笑说道: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为了防止孙膑也怯战跑了,庞涓命令全军轻车简行,奔行三日追击,只见前方是一道峻隘险阻的小路,此地名曰'马陵’,庞涓显然已经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率军涌入了细长的马陵之中,只见前方有一颗被砍去树皮的白木,此时看天色已黑,只见那白木上恍惚间竟然有一行字,庞涓便让士卒去查看一番,只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
不等庞涓想清其中的关键,不远处的山顶上,一排排火把亮起,紧接着是弓箭的呼啸声、魏国士兵的惨叫声,庞涓虽然被近卫拼死救下,但此状让他心如刀绞,知晓自己再一次中了孙膑的计谋,此战过后,魏国必将跌落霸主之位,而他庞涓,便是魏国建国以来最大的罪人,将被魏国百姓、大臣、君主日夜所唾弃,被钉在魏国的耻辱柱上。
这对于自傲的庞涓而言,远比所谓的膑刑、黥刑让庞涓更加痛苦,杀人不过头点地,此乃诛心之计,因此庞涓彻底失去了活命的心思,为了不在回到大梁后被万人戳脊梁骨,感受万人唾骂,庞涓挥剑在白木之下自杀,死前高喊:“遂成竖子之名!”果然,此战后魏国数十万士卒被彻底歼灭,就此失去了霸主地位,此后百年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