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三面五调
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三大面五大调”。
(1)三大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2)五大调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
另外在灰面与暗面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线”。另外,物体受光后,还会产生“阴影”。这就是常说的“五大调子”。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个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个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①受光面(亮面}:是物体受光线90°直射的地方。这部分受光最大,调子淡,亮部的受光焦点叫“高光”,一般只有光滑的物体才能出现。
②中间色(灰面):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是明暗交界线的过渡地带,色阶接近,层次丰富。
③明暗交界线:由于它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但又受不到主要光源的照射,因此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调子最深。
④反光部暗部:由于受周围物体的反射作用,会产生反光,反光作为暗部的一部分,一般要比亮部最深的中间颇色要深。
⑤投影就是物体本身影子的部分:它作为一个大的色块出现,也算五个调子之一投影的边缘近处清楚,渐远的模糊。
五大调中常见的问题
明暗交界线:它其实是面与面色调的交接,并不是真的一条线
反光:暗部的一部分,一般明度不超过亮度
投影:投影是有形状的,投影的明度一般跟物体明度拉开
高光:物体上最亮的地方,不同质地的物品高光画法不同
灰面(中间调子):一般最后画,主观控制层次变化,容易画灰。
摄影的三光五调:
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
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通过这张照片可以了解三大面五调子的重要性。无论什么物体,只要是能受到光影响的物体都具有三大面五调子,并且按照三大面五调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亮部(高光在亮部中)、灰面(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在暗部中)、投影。三大面每一个面中都含有两到三个灰阶,灰阶越多过渡越细腻,层次越丰富,其中明暗交界线为最暗的部分,同时因为它处在最亮和最暗的交界处,反差最大,容易成为视觉中心。
分割布光 (Split Lighting)
顾名思议,就是把面孔一分为二,一面光,一面暗,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个性或气质较强的人物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当然阳刚味也会较重。用这样的一个布光方法的话,会看出来在模特左边的脸,即画面的右边,有一个高光的轮廓在里面。这个轮廓可以打得很精致固然是好,但是即使不精致能够产生这个光线的层次感也会是非常好的效果。
要制造这个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可稍稍移前或后,以迁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须跟随对象的面孔而改变,头部转向的时候,灯光也应跟随。
环形布光 (Loop Lighting)
下图则是对环形布光照片的模拟,黑色背景代表树林,摄影师以白色反光板,把阳光打向对象。
这是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影子,要造到这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水平及30-40度于相机。(视乎个别面孔情况)
光源稍高于眼水平,鼻子的投影并不会与脸颊阴影相连,而是稍稍朝向下,同时光源也没有过高,以致失去眼神光。
显宽光 (Broad Lighting)
这不是一种特定布光设定,而是一种风格,不论分割、环形或伦勃朗都可以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受光的那一边面转向镜头,于是受光的面会看起来较宽阔,然后面部整体看来都较大较阔,适合面形瘦削的人。
画面上影调(明部,灰部,暗部)越丰富。画面越精彩,在暗的环境中制造影调,效果可以很强烈,即使是明调的照片中,也应该具备光影的过度,如果人物或者主体的影调不够丰富,可以借助环境制造更多的影调,影调不一定是闪光灯的结果,一切光源包括阳光,都可以制造影调。摄影一定要学会控制三大面、五大调。这是绘画中的素描基础与摄影是一道理,三大面基本上可以叫做黑、白、灰,五大调是在三大面的基础上,详细分成的五个调子。明中有暗、暗中有明,总结的话就是摄影是用光的艺术,用光是摄影之精髓!